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教育,重要的就是“随时随地”。随时开启美的启蒙,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充分地利用现有条件,用足资源做到接近全面式的沉浸体验。
我读书,颇有种“清风翻那页,我读那页”的随性。因此,家里到处摆满了书,床头摆了书,一翻身都会压到一本书……豆丁的房间也是如此,飘窗上,卫生间的踏脚凳上,都是她们日常阅读的书籍。
在我家,书是“众生平等”的。并没有因为漫画书字少就打入另册,《假如历史是一群喵》系列、“混知”漫画系列、“神奇校车”系列都有。
读书也好,看画也罢,要的是“够一够”能欣赏得来。谁也别装大尾巴狼,弄一个大部头摆在家里做装饰,三五年也不见得打开来看一眼。因此,即便是“四大名著”,我家的版本也分漫画版、青少年缩减本以及原著,适合不同年纪不同需求。
上周末,我带孩子们去医院开药。儿科病患众多,懒得在医院里耗时等候,就带娃去了附近的商场消磨时间。时不时刷一下医院小程序,看看排队状况,心里默默估算了下返回医院的时间。
巧合的是,看到商场海报上说晚上六点有一场室外演唱会。立马扫码预约入场,并调整了随后的安排。
于是,我和孩子欣赏到了一场绝佳的街头音乐会。
乐队翻唱了毛不易的《平凡的一天》、《像我这样的人》《一荤一素》;
邓紫棋的《喜欢你》、《桃花诺》;
蔡依林的《说爱你》《love love love》《倒带》;
周深的《小美满》,等等,
诸多大咖的经典曲目,弥补了台下几百号人没有抢到演唱会门票的遗憾。
豆丁听得入迷,还跟着众人一起合唱了最近新学的《是妈妈是女儿》。坐不住了,就去“后台”跟着音乐声摇摆身体。那一刻的时光,真美好。
不拒绝这样的“意外”,让快节奏的生活随时可以按下一个暂停键,让孩子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上课、学习、听讲之外,拥有另一种生活的可能,去追寻生活中最简单、最纯粹的美好。
帝都的大部分美术馆、博物馆都是预约免费制的。然而,现在这些地方被外地夕阳红旅行社和所谓的“研学团”占领了,每次看到家长大呼小叫抓孩子过来,“好好听老师说什么”,就很唏嘘。
你以为能带来健康和营养的维生素,孩子并不想吃。那,能不能给孩子一个苹果呢?
在柳荫公园参加生态文明宣讲活动时,明明是亲手制作一支毛笔,然而老师却要求先打磨笔盒,还要绘制柳树的模样装饰笔盒。
柳树什么呀?
柳叶到底是对生叶片还是错生?
怎样才能把柳枝画得既真实又富有美感。
老师带领孩子们去自然中寻找答案。
一路走,一路辨认植物。
迎春花和连翘如何区分?
碧桃和榆叶梅的不同有哪些?
海棠都有哪些品种?
馒头柳的圆形树冠是人为修建的吗?
一场活动从头到尾,紧紧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只是一个收取成本费的公园公益活动,效果不比半天五百全天一千的研学活动效果差。
而身为家长,你要做的仅仅是关注公园公众号,出现活动预告时第一时间报名,准时参加,如此而已。
功夫在平时。让孩子进行美育教育,最重要的是两件事:
“知行合一”,
“走出家门”
带孩子去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等地方,让孩子们接触绘画、雕塑、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培养她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