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每经记者 唐俊每经编辑 杨欢
“2024年,民航全行业同比减亏206亿元,总体实现扭亏为盈。”
1月9日,全国民航工作会议透露如上消息。经营向好的背后,是客运量和货运量的同步增长。客运方面,去年全行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7.3亿人次,较2023年增长17.9%,较2019年也增长了10.6%。
一边是大型机场客流普遍有较大涨幅,另一边,中小机场的“突围”则成为了新亮点。按照民航局的定义,年旅客吞吐量在200万人次以下的是中小机场。在我国263座运输机场中,近7成是中小机场。
近两年,随着人们旅游“目的地清单”不断拉长,更多中小城市被游客发掘,中小机场“黑马”频出,甚至有了“每8次飞行中就有1次飞向中小机场”的说法。
但并非每座中小机场都能如此幸运。在民航数据分析系统初步统计的250座机场2024年客流量中,仍有超50座中小机场的客流量出现逆势下滑。
究其原因,高铁加密、产业变迁等因素成为“关键变量”,甚至有声音称“多建多亏,不如关闭”。这些中小机场的命运,会走向何方?
眼下,不少地方喊出“市市通机场”“县县通机场”的目标,面对这些“吃不饱”的中小机场,那些杀出来的“黑马”,经验能否被复制?
全国近7成是中小机场,但这些中小机场的客流占全国航空客流还不到10%,超9成的客流集中在头部大型机场。
2024年,上海浦东机场反超广州白云机场,成为全国客流量最高的单一机场,年客流量达到7679万人次。白云机场以7637万人次的客流退居第二位,之后依次是北京首都、深圳宝安、成都天府,这些机场的客流涨幅均在20%以上。
北京大兴机场客流排名上涨最多,从2023年的第11位涨至2024年的第6位,杭州萧山机场客流排名也上涨2位,上海虹桥、昆明长水、西安咸阳机场排名下降。
大城市机场上涨的客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国际航线的恢复。民航局表示,2024年,中国的国际客运航班量已恢复至疫情前84%。疫情前,浦东机场国际旅客占比超过50%,白云机场占比也近1/4。
不过头部机场的表现并不代表所有机场。CADAS初步统计的数据显示,250座机场中,有约60座机场去年客流量出现下滑,这当中只有3座机场年客流量在200万人次以上,其他都是中小机场,且主要是年客流量在10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
我们发现,统计范围内,有22座中小机场客流降幅在20%以上,降幅最高的是九寨黄龙机场、河池金城江机场以及梅州梅县机场,降幅均在50%以上。
从地域来看,客流下降的机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其中西部占比58%、中部占比25%、东部占10%、东北占7%。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中小机场表现亮眼。嘉峪关机场在2023年3月更名为嘉峪关酒泉机场,机场名字融入两个地级市,也得到两地政府的大力支持。2024年,嘉峪关酒泉机场客流突破100万人次,同比翻了1.6倍。
此外,甘南夏河机场、吐鲁番交河机场、六盘水月照机场的客流量,同比涨幅也超过了100%,堪称中小机场中的“黑马”。
在一定里程范围内,民航和高铁存在显著竞争。
对于大型机场所在的城市来说,民航和高铁客流已经逐渐达到平衡状态。但对于一些刚刚开通高铁或动车的中小城市,机场客流可能受到不小的冲击。
此前,九寨黄龙机场凭借著名旅游景点九寨沟,开通了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重庆等多条航线,但随着2024年8月,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正式开通运营,航线相对减少,机场航空客流受到影响。
无独有偶,梅州梅县机场去年客流量下降了54%,同样是因为当地高铁开通分流了出行人群。2024年9月,时速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