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紧张,顾名思义是由职业活动导致的精神和心理上的紧张。相较于症状明显、多发于特定行业的传统职业病,“职业紧张”涉及的人群更加广泛。
“广东是劳动人口大省,职业人群约8500万,占全国比例近10%。”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院长胡世杰说,现实中职业紧张不容易被察觉,但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民生事项之一。
根据2024年底印发的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我国法定职业病包含12大类135种,“职业紧张”不在其范围内,但是属于“工作相关疾病”。常见的职业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就包括职业倦怠、职业紧张、歧视、抑郁、焦虑等。工作场所中,哪些因素会影响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
胡世杰介绍,职业人群心理健康往往与工作类型、组织和管理环境、对员工工作的支持有关。可概括为心理支持、礼貌与尊重、成长与发展、认可与奖励、工作负荷管理、工作家庭平衡等。
他建议,企业应尽可能明确工作角色、要求和职责,避免工作场所暴力、歧视和欺凌等不良文化,为员工营造正常、健康的工作环境。劳动者则可以通过制定工作目标、提升工作技能等方式缓解职业焦虑,并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以应对职业紧张。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被纳入公共卫生工作重点,已有部分城市试点推行“心理健康进企业”,部分企业设立员工援助计划,并提供心理咨询热线。但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基层和企业覆盖率低、中小微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缺失、心理健康科普力度不足、病耻感和社会歧视等问题,职业心理健康问题仍广泛存在。
今年,省职防院计划在全省组织开展200场次以上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实现县区及重点行业全覆盖,提升职业人群心理健康认知。
省职防院党委书记郑子谦表示,接下来,将通过“科学普及+精准干预”,把心理健康服务纳入职业病防治和健康企业建设核心环节。
南方+记者 刘汉能
通讯员 杨敏
【作者】 刘汉能
广东健康头条
上一篇:原创 第二场!火箭如何压制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