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青椒”,更容易早逝吗?
创始人
2025-04-30 15:21:46
0

请你明确一下“青椒”具体所指呀,是指某种蔬菜“青椒”呢,还是有其他特定含义的“青椒”呢?如果是指某种蔬菜,那它本身并不会更容易早逝呀,它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在正常的生长环境和保存条件下,会有其一定的生命周期,但不存在早逝的说法呢。如果“青椒”有其他特定含义,需要你详细解释一下,以便我能更准确地为你创作描述。


“青椒”,更容易早逝吗?


说到这一届“青椒”(青年教师)的健康情况,早有研究数据表明:超9成高校教师,体检异常。并且,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教师更是接近总数的70%。


来自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育学院研究员鲍威等人的一项研究,针对高校教师的长期跟踪发现,2014年至2018年间教师高血压、高血糖及甲状腺结节等慢性病检出率逐年攀升。


鲍威、谢晓亮、王维民,《玻璃大厦:高校教师职业负荷对健康的影响》 图源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这项研究结果还表明,对比同龄其他群体,高校教师在肿瘤性疾病方面的异常率明显偏高,甲状腺结节与乳腺结节检出率分别比同龄群体高9.95%和7.42%。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长期高压工作环境下身体机能的透支。 


鲍威、谢晓亮、王维民,《玻璃大厦:高校教师职业负荷对健康的影响》 图源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回顾以往新闻报道及数据不难发现,身体健康“响警报”甚至青年早逝的现象,在医生、程序员等职业人群中也存在。


2017年1月,一名麻醉医师在值班过程中猝死,刚满28岁。 2019年12月,上海两位医生陈培和杨立峰(年仅39岁)先后因过度劳累猝死。2022年4月20日,深圳二院麻醉科潘传龙医生倒在工作岗位。2024年1月12日,医生朱翔突发疾病去世,享年46岁……


2017 年,复旦大学上海浦东医院和上海交大附属第一医院7名医生发表了署名文章《过度劳累是中国医生的无声杀手:2013-2015“过劳死”回顾》。文章分析了46位医生,在猝死发生前,半数医生已经持续工作了8~12小时,11位医生持续工作超过了24小时。在青年职业群体中,“过度劳累”成为了青年早逝的最大元凶


如果说工作时间是职业负荷最明显的量化指标,那么高校教师的这一指标正在逐年上升。2014年调查显示我国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与服务的平均每周投入时间达45小时,比2007年同类调查结果增加5小时。而在“双一流”建设高校,这一指标的数据甚至达到59小时。


高校教师,除了明面上的身体问题,还有潜藏在心里的健康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近25%的科技工作者有抑郁情绪,50%以上有焦虑症状,高于一般的行业。该研究还指出,相对低薪叠加工作压力对心理影响最大,因此月收入在 6000~8000元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最低;而收入更低的教师,由于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反而呈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图源 观察者网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的分析也说明,抑郁症患者中来自“教育培训与科研行业”的工作者比例第二高,仅次于从事互联网等领域的从业者,而后者的薪酬则明显高于前者。所有连续的统计研究都指出:高校教师的抑郁和焦虑问题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尽管尚无公开信息与数据,明确表明中国学者更容易青年早逝,然而身处学术科研一线,每一位青年学者都能切身体会到,现在的“青椒”,越来越累了,也越来越焦虑了。


以前的“青椒”,容易早逝吗?


上述这些约10年前的一些数据侧面说明,高校教师的健康危机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亮红灯”并非新现象。早在2006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指出,7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的边缘。可见,高校教师职业负荷对身心健康的影响问题至少已持续十年有余。而近来,这种现象的恶化趋势却不减当年,已经到了必须拯救的节点。


“要治病就需找到病因”,2018年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88%的大学教师承受中重度压力,70%的压力源于“科研与论文发表要求”,其次是“学校的制度和官僚主义”(60%)和“工作量”(57%)。


压力型的职业竞争体制导致青年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失衡,为应对不断加剧的竞争,教师不得不挤压休息时间来应对不断增加的工作量。以“非升即走”制度为代表,严苛的考核评价制度是压垮许多“青椒”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今高校教师,尤其是“生产力最强”的青年教师,被要求必须在聘期内完成一定的KPI,否则可能面临解聘或降级降薪。而其中的一大难点,便是基金项目,以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面上项目资助率仅为11.66%,青年基金资助率仅15.54%,皆到了史上最低水平,这意味着“僧多粥少”加剧。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青年教师不得不“用生命的长度换取职业的高度”。在“步步为营”的学术前进道路上,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原本让外界羡慕的“寒暑假”也成为隐形的加班工作日,被教师们成为“难得的专心写本子、写论文的时间”,甚至对一些“卷王”教师来说,全年无休成为常态。


高校教师,一定要这么“卷”才能出成果吗?不妨从上一代“青椒”哪里寻找答案。时间回溯到更早,从一些资深学者的回忆中可以窥见“80年代青椒”的画像:“既无论文压力,也无课题项目压力”,重心在于上课教学。相较于如今一代青椒“工作多为稻梁谋”,从前的青年学者走学术路“确实没有太多干扰”,心态也大都平和,自在充实,职业的幸福感较高。


《“切断课题、论文、奖项、帽子等同大学教师身家性命的捆绑,让大家安心教书育人做科研”》作者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彬 图源 蔚青学者


显然,当前的困境更具时代特征。20世纪80年代前,高校仍被视为“象牙塔”,高校教师职业以稳定性强和自由度高为特征。但随着新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变化,全球范围的高校似乎都迎来了变形:逐渐转型为“玻璃大厦”。学术产出被量化为论文数、项目经费和影响因子,教师与其说是“学者”,不如说是“知识生产流水线上的雇佣者”来的更贴切。


在中国,这种变化可能更加剧烈:21世纪初,我国高校教师的周均工作时间就一度达到59小时,相比之下,20世纪90年代英国高校教师周均工作时间仅为45.2小时。更严峻的是,随着国内博士扩招与教职岗位名额紧缩,青年教师面临“买方市场”的残酷竞争。据了解,2024年部分一本高校“非升即走”通过率不足10%,而入职门槛却逐年抬高:更年轻的年龄、更顶级的期刊论文、国家级项目、海外经历成为标配。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从业要求,使得当代“青椒”的生存压力远远超过前辈。


从前,是资深教师因年龄增长自然面临慢性病高发,但如今健康危机已向中生代甚至青年教师蔓延。更令人忧心的是,过劳导致的猝死呈现年轻化趋势。2017年《中国青年报》发起的“青年科研人员生存发展状况调查”表明,30.86%的青年科研人员每周工作超60小时,83.38%的受访者认为“青年科研工作者的身体健康状态普遍不佳”。


“熬过5年非升即走就能轻松”已是一种幻想,许多青年教师在幻想破灭后发现,即便通过考核,等待他们的仍是永无止境的“科研锦标赛”。 


社交平台上关于高校教师“聘期考核”的讨论


在高强度、高不确定性的工作模式下,“青椒”们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状态。中国政法大学吴新辉、李想等人的《高校中青年教师过劳死特征及其成因研究》(2025年)结论表明:北上广等教育密集和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工学、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中青年教师发生过劳死的频率相对更高。


中青年教师过劳死人群平均年龄为46.13岁,男性多于女性,随着职称、职务晋升,以及承担越来越多的行政、学术和社会机构兼职工作,发生过劳死的概率也相对更高。除了生理病症直接成因,由过度劳动、积劳成疾引发致死病症的间接诱因还包括高校教师的“职业属性特征和管理政策”“社会与经济因素”和“个人心理与行为习惯”三个主要方面。


“青椒”,亟需留住青山


面对触目惊心的现实,笔者最想提醒:“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何为“青椒”留住青山?这需要制度、组织与个人多方面的行动。


顶层政策上,已释放出信号。比如,2022年科技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减负行动3.0),提出了“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五方面内容。2024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为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


部分高校开始探索人性化改革,如取消“非升即走”、推进分类评价改革等。如今诸多改革虽为局部试点,却指明了一条:唯有坚持“破五唯”,才能让教师从“内卷”中解脱。


政策制度之外,更重要的还需要重塑一种新的学术文化。笔者认为,比起歌颂“24小时灯火通明的实验室”和“带病工作”这样的模范、标杆,不如多多鼓励学者们“照顾好自己,吃好喝好休息好”。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刘宁呼吁的:“全社会不要把‘过劳’当成典型、树为榜样”


年末岁初,新一轮科研竞争潮呼啸而来,在时代新的浪潮中,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各行各业的青年人才,科研领域尤甚。然而,青年人才一个个的噩耗传来,给每个奋斗在一线的人敲响了警钟,昔日的“象牙塔”已经逐渐变成“玻璃大厦”。盛宴已过,可以说高校教师这份职业的时代红利,已经消失殆尽。


对于想要走学术道路,或正在求职路口做选择的年轻博士们,笔者想提醒:请保持清醒,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若仍志在进高校成为青年教师,请多问问自己是热爱学术,想要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懈努力?还是路径依赖,习惯了所谓的“舒适圈”?


有一些困难是历史车轮行进过程中必经的崎岖阶段,笔者仍想再次提醒:各位奋战在一线的青年学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请在尽量保证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再去奋力攀爬学术阶梯。


祝各位青年学者,自在充实,身体健康!

相关内容

中级经济师备考:自学与报班...
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中级经济师证书无疑是一块极具分量的敲门砖,它不...
2025-04-30 20:00:22
长三角铁路今年五一假期运输...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胡晓炜 记者 张帆 周围 摄 记者4月29...
2025-04-30 19:56:52
五一必去!河南5A级景区大...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 你想好去哪玩了吗? 今天河大卫就来盘点一下 河南...
2025-04-30 19:56:24
贵州省“赛动黔景”体旅品牌...
4月28日,贵州省“赛动黔景”体旅品牌正式发布,并推荐“五一”假期...
2025-04-30 19:56:04
贵州荔波向游客发出“五一”...
4月26日,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召开“五一去荔波·探秘地球腰带绿宝石...
2025-04-30 19:55:51
给愚公写颁奖词
给愚公写颁奖词给愚公写颁奖词 移山的那个 快愚公老老先生: ...
2025-04-30 19:40:08
“五一”假期,又有多地将向...
“五一”假期,游客们能走进的政府机关食堂更多了。 据微信公众号“敦...
2025-04-30 19:34:25

热门资讯

中级经济师备考:自学与报班之争... 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中级经济师证书无疑是一块极具分量的敲门砖,它不仅能提升个人在职场上的竞争力,还为...
从Sunnee到李佳琦,奥比岛... Sunnee 与奥比岛手游联动曾引发争议,其形象与游戏原本设定的契合度不高,引发粉丝不满,导致联动初...
全红婵将迎水立方首秀 期待世界... 5月2日至4日,2025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总决赛将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举行。今天,中国跳水队名将全红婵...
台媒:台“海军参谋长”间接证实... 【环球网报道】综合中时新闻网、《联合报》等台媒4月29日报道,台军首艘自造潜艇“海鲲”号原定于4月进...
曾凡博重伤山西主场竟没医生?急... 4月29日晚,CBA季后赛半决赛北京对阵山西的G2较量中,北京106-99战胜山西,大比分2-0领先...
北京今日午后有雨,未来两天午后... 新京报讯(记者王景曦)北京今天预计白天最高气温为27℃,和昨日相比略有下滑,夜间最低气温12℃,注意...
兰州一大四学生失踪20天,救援... 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 近日,多个网帖发布寻人启事称,兰州交通大学大四学生刘某刚失踪。4月29日晚,该...
GDP十强城市,正迎来产业大变... GDP 十强城市,正迎来产业大变局。这些城市凭借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创新活力,在产业转型的浪潮中展现出强...
千错万错不是爱奇艺的错 在众多的视频平台中,爱奇艺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和贡献。它不断创新,为观众带来丰富多样的影视内容,满足了不...
三亚六天五晚家庭游行程设计,三... 三亚六天五晚家庭游行程设计,三亚旅游团报价6天人均预算是多少?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我们决定带他去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