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消息,4月20日至25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杨万明率团访问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和艾奥瓦州得梅因市,出席了由美国艾奥瓦州友好委员会在得梅因主办的中方领导人首次访问艾奥瓦州40周年纪念活动。杨万明会长、河北省副省长赵新海分别在纪念活动上致辞,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王保东、驻美使馆参赞李想,石家庄市、正定县政府代表,美中绿色基金会创始人等中美双方各界人士共150余人出席活动。
这个代表团其实早就抵达美国了,在美国访问6天之后,相关消息才被报道出来,可以说打了特朗普一个措手不及。如果特朗普知道这件事,极大概率会在媒体前提及此事,将其视为“中方让步”的证据。不让他知道这件事,就是不给他借此炒作的机会,更好实现中方出访的目标。同时,这也体现出了中方的长远布局。正如中方所强调的那样:中美关系基础在民间,希望在人民,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既然特朗普把持着白宫并对华敌视到底,那中方也完全可以换一种打法,走“自下而上”的路线。
美国(资料图)
从访问城市来看,避开华盛顿,选择与地方展开合作,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与当地政府、文艺界、工商界的交流,体现出中国重视民间友好,愿意夯实中美友好的民间基础,从地方层面推动两国关系健康发展,这也暗示着中国在外交上的多元思路与积极探索。此次访问,美国社会的热情欢迎反映出中美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即便特朗普政府奉行单边主义,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但民间各界仍期待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无疑是对特朗普政府错误政策的一种无声抗议。
更重要的是,美国社会对中国的态度,并不像特朗普口中那般“一致敌对”。实际上,杨万明会长和他的团队在这三个城市受到的欢迎程度打破了不少偏见。这些年,美国政客常常通过宣传“中国是威胁”来塑造舆论,然而,当中国代表团脚踏实地地到访这些地方后,当地的感受却完全不是做出来的敌意。地方政府、文艺界以及工商界的代表们,都展现了对中美保持民间友好的强烈意愿。这哪是特朗普嘴里“美国亟需团结对抗中国”的场景?显然,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美国国内并非铁板一块。
特朗普(资料图)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财长蓝佛安前往华盛顿参加G20财长会,在与十几国财政部高层会面的情况下,却没有与美国财长贝森特进行会谈。这再次彰显了中国在外交事务中的坚定立场,不会因美国的政治压力而妥协,也不会被特朗普政府牵着鼻子走。白宫对此事的沉默,与中国财政部官网坦然官宣形成鲜明反差,凸显出美国在这场外交互动中的被动与尴尬。特朗普不敢宣扬中国代表团访美,背后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在国内,他的支持率因一系列错误政策而不断下滑。
特朗普(资料图)
过去几天,特朗普团队不断发出各种“降税”的信号,引诱中方回应,如“削减对中方商品关税到50%”等,但中方没有上当,时间证明,美国释放的这些信息都基于一个前置条件,那就是中方必须先让步,“先打来电话”。现在,中方彻底看清了美国的嘴脸,不再对美国抱有幻想。谈判的条件也由“抽象”变得具体,4月25日,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强调:“解铃还须系铃人,单边加征关税措施由美方发起,若真的想解决问题,就应正视国际社会和国内理性声音,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
分析指出,中国之所以敢于坚持取消所有单边加税,是因为我们背靠着强大的生产能力,和不断增长的新兴市场需求。有这样的底气,中方才敢于提出自己的条件。而如果特朗普及其团队继续死守面子工程,幻想通过联合其他国家向中国施压,那么其所谓的“全面协议”永远不会出现。说到底,中美贸易关系的和缓不是一家之言可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任何一方的强硬态度都会付出代价,唯有务实合作才能带来双赢。未来的路,终究要理性地走下去,才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