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在越来越严重,到2035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大关,进入全面养老化社会。
在许多人印象中,养老院本应是老人晚年养老的理想场所,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前不少养老机构却面临着招不满人的情况,老人越来越多,养老床位却空着。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为什么老人越多养老行业反而走下坡路
养老院为什么“门庭冷落”?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子女工作繁忙,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本应是一个解放家庭的最佳选择,然而现实却远比想象中复杂,据民政部门数据显示,一些城市新建的养老院甚至入住率不到30%。
为什么老人越多,养老院却越不景气了,这背后的原因其实非常复杂,首先是价格门槛令人却步,优质养老机构虽然设施齐全,服务专业,但也意味着需要很多的钱,特别是那些主打医养结合,康复护理的高端养老社区。
一个人月花费普遍在六七千元以上,一些城市甚至破万,而这笔支出,对于绝大多数退休老人而言,是一个沉重甚至不可承受的经济压力,不少家庭即使再心疼父母,也不得不选择经济上花费更少的“居家养老”模式。
特别是在农村和中小城市,养老院的高价更是直接劝退了无数家庭,传统观念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中华文化中,养儿防老早已深入人心,许多老人将住进养老院视为子女不孝,内心很难接受这种被安排的晚年生活。
不仅老人心里别扭,很多子女也会担心被亲戚朋友议论:孩子不管老人了,送去养老院是为了省心,这种来自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双重压力,使得许多家庭即便力不从心,也宁愿硬扛下来,不愿送老人去养老院。
养老院集体化的生活很难满足老人的生活需求,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多种多样,有的早睡早起,有的爱吃清淡,有的喜欢独处,有的热衷社交,然而养老院的日常安排往往统一化和规范化,统一起居,统一用餐,统一作息。
对于习惯了在自己家自由自在的老人来说,这种被管理的模式不免让人感到拘束甚至焦虑,许多老人反映,住进养老院,像是过集体宿舍的日子,缺少家的感觉,心理落差极大。
更令人忧虑的是,部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尽管国家已加强监管,但仍有少数养老院因人手不足,管理混乱,服务粗暴等问题被媒体曝光,有的甚至发生虐待老人,管理混乱,医疗资源缺乏等恶性事件。
一旦信任坍塌,哪怕只是一小部分机构出事,都会严重影响大众对整个行业的信心,对老人来说,晚年生活比年轻时更脆弱,更依赖,如果不能获得安全感和尊重,他们自然宁愿守着老房子,也不愿冒险走进养老院的大门。
总的来看,养老院“门庭冷落”的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一个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社会现象,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指责老人固执传统,而应深刻反思当下的养老体系是否真正回应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和生活期待。
日本养老情况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只出现在我们国家,比如我们的邻国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他们的养老行业同样有不小的困难,主要困难就是资源的不平衡,根据数据,在东京地区,日本老年人总共掌握约1800万亿日元的财富,折合人民币大约110万亿元。
其中有70%的老年人,个人资产超过2000万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127万元,这些经济宽裕的老人,退休后依然过着舒适的生活,虽然年纪大了,但兴趣爱好依旧丰富,有人透露,一些老人本身就喜欢钓鱼,退休后闲暇时间充裕,干脆雇个鱼童陪伴。
原因在于,很多日本老人退休后身边没有可以聊天的人,有了鱼童后,不仅能有人陪着,还能随时谈天说地,回忆年轻时的往事,可以说这些富裕老人把花钱买服务这件事发挥到了极致,只要肯花钱,各种贴心的服务都能满足。
反观那些经济状况一般甚至拮据的日本老人,生活就没这么惬意了,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日本普通老人的养老金每月大约5万日元,折合人民币大约3000元。
很多人可能觉得3000元不少了,但实际上日本的物价水平比中国高很多,比如牛肉价格大约是人民币130元一公斤,相当于国内的四倍左右,猪肉也要88元一公斤,同样是国内的四倍以上,整体来说,日本的物价平均比中国高1.5到2倍左右。
为了维持生活,不少日本老人只能选择退休后继续工作,根据2021年的统计,当年日本有909万老人面临退休,其中有789万人不得不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为了缓解老年人就业压力,日本厚生劳动省还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放宽年龄限制,允许70岁以上的老人继续就业,可见,日本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也面临巨大挑战。
养老院也需要转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的行业都需要转型来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即便是养老这种夕阳行业也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养老从来不是单选题,而是一个多样化,个性化的系统工程,当传统养老院模式“受冷”之后,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改变。
社区养老,正在成为最具潜力的新模式。它的核心理念是:将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不改变居住环境,让老人既能“在家养老”,又能享受专业化服务,许多城市建设了社区养老服务站,提供送餐,助浴,代购,陪诊,健康监测等一系列便民服务。
老人只需一个电话,服务员就能上门处理日常事务,一些地区还引入医养结合服务,社区医生定期上门问诊,进行康复指导,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远的困难,如今,家庭护工也成为不少家庭的现实选择。
尤其对一些不能自理的老人,家庭护工提供的一对一照护,远比养老院的统一照看更贴心,通过规范化培训和政府补贴制度,越来越多的护工变得专业且可靠,也为家庭减轻了巨大负担。
可见,养老不仅是住在哪里的选择,更是怎么住,怎么过的综合考量,从社区服务到心理支持,未来养老的道路正越来越多元化,精细化,也更加贴近老年人真实的需求。
所以说,在养老问题上,其实大家不必太过担心,正所谓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养老方式。
你们觉得养老在家好还是在养老院好?欢迎讨论。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