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美两国在贸易谈判问题上的交锋愈发激烈。美总统特朗普先是公开释放虚假信息,宣称中方给他“打去了电话”,这一言论很快遭到中国外交部的有力驳斥。紧接着,4月28日,中国外交部与发改委纷纷就关税问题发声,对美方的不当行径予以严厉批判。王毅外长更是强调,在面对美方压力时,妥协退缩只会让美国得寸进尺。
美国(资料图)
在此紧张局势下,美方的态度也愈发强硬。当地时间4月28日,美财长贝森特一改往日说辞,直言中国对美出口额是美国对华出口额的5倍,当前125%的关税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他甚至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扬言若中方不主动让步,美方将采取一系列升级对抗的举措,其中甚至包括贸易禁运,试图以此迫使中方在贸易谈判中率先低头。
与此同时,特朗普也在“空军一号”上强硬表态,称中国必须在关税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否则美方绝不可能降低关税。不难看出,特朗普政府的核心意图仍是迫使中方主动与美方展开谈判,或是率先降低关税。此前,特朗普先是故作姿态,表示在“等中国电话”;随后又抛出橄榄枝,喊话中国与美方达成协议,还称自己会“非常慷慨”。然而,在迟迟未收到中方回应后,特朗普竟炮制谣言,污蔑中方已经给他打了电话。而在中国外交部等多部门公开否认后,美方恼羞成怒,直接“掀桌子”,试图以贸易禁运、中美“脱钩”等极端手段威胁中国,逼迫中方就范。种种迹象表明,美方依旧深陷对华误判的泥沼。特朗普固执地认为,中国经济严重依赖美国市场,一旦美国提高关税甚至实施贸易禁运,中方必然会“乖乖投降”,但现实却与他的设想大相径庭。
普京(资料图)
面对美方的步步紧逼,4月28日,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传递出三个关键信息,给国内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其一,中国粮食供应储备充足,即便停止从美国进口粮食,现有储备也足以保障国内需求。其二,在能源供应方面,中国同样准备充分,减少甚至停止从美国进口能源,对国内能源供应体系不会造成重大冲击。其三,数据显示,中国50%的外贸企业已计划削减对美业务,超过7成的外贸企业正积极布局,拓展新兴市场。这一系列举措表明,在粮食和能源这两大战略物资领域,即便美方对华实施禁运,中方也已做好万全准备,有足够的底气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反观美方,真的做好准备了吗?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在电子设备、家具、玩具等终端消费品领域,对中国进口的依赖程度极高,而这些商品恰恰是美国民众日常生活的刚需。在医疗领域,中国供应了美国70%的青霉素工业盐以及50%的布洛芬原料药。一旦中方停止对美出口抗生素、肝素等关键药品,美国的医疗系统将面临严峻挑战,甚至陷入混乱。此外,在全球稀土加工市场,中国占据了八成份额。美军引以为傲的F-35战斗机,其生产所需的氧化镝、钕铁硼永磁体完全依赖中国供应;美国半导体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锗、镓等关键材料,同样高度依赖从中国进口。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的影响力同样举足轻重,全球80%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60%的锂电池均产自中国。
美国医疗(资料图)
除了进口方面的依赖,美国众多行业,如苹果、特斯拉、波音以及农产品等,也严重依赖中国市场。以大豆为例,一旦中国停止进口美国大豆,美国爱荷华州的农民收入预计将锐减40%,该州的GDP也将随之下降约2.3%。特朗普政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这场贸易博弈中,并非中国离不开美国,恰恰相反,美国在诸多关键领域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极深。如果美方执意升级对抗,最终遭受重创的,很可能是美国自身的经济与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