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预售制,要终结了?
创始人
2025-05-09 13:21:36
0

近年来,关于房地产预售制是否要终结的讨论不绝于耳。预售制在过去几十年间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它使得房地产项目能够提前筹集资金,加快开发进程。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一些问题的逐渐暴露,如部分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导致楼盘烂尾、购房者权益难以保障等,使得预售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今,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开始呼吁对预售制进行改革或逐步终结,以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和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但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谨慎推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题图来自:AI生成


预售制、公摊面积,都到了变革时刻。


近期,全国已有20多个地市发布推进相关文件,提出向现房销售逐步过渡,逐步推进取消公摊面积。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商品房现房销售制度”也被纳入讨论,有媒体表示“现房销售进入倒计时”。


房地产预售制,是否到了逆转之时?



改革乃至取消预售制,已是大势所趋。


公摊面积、预售制、土地批租制,是房地产制度的三大基石,也是维系黄金时代楼市上涨的重要支撑。


如今,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市场形势逆转,公摊面积、预售制不能再原地踏步。


与取消公摊面积相比,取消预售制影响更为深远、阻力更大。


但无论是政策还是市场,都已出现积极信号。


早在去年7月,重要改革决定就已提出,“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


去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工作会议表示:“大力推进商品住房销售制度改革,有力有序推行现房销售,优化预售资金监管”。


近期金融管理部门在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


种种信号表明,虽然不会一刀切直接取消预售制,但从预售到现房销售,越来越近了。


事实上,不管政策有无要求,当市场发生变化,开发商都会主动用脚投票。


据统计,目前我国商品房现房销售比例已从10%提高到30%以上,而高峰时期近9成房子都是预售。



当前,只有大型央企或国企的预售房才有一定市场。


缺乏信用背书或财政兜底的部分民企或小开发商,则逐步被边缘化。


其实,市场不是没有购房需求,而是不再信任预售房。


没有房价上涨作为溢价,很少有人愿意对赌期房的巨大风险。


就此而言,改革预售制,推进现房销售,也是重塑信心和预期的关键一环。



取消预售制,究竟难在哪里?


预售制核心是高周转,让开发商在建设之初就能迅速回笼资金,再投入新楼盘,形成滚动开发。


某房企曾提出“345”模式——3个月开盘,4个月资金回笼,5个月资金再利用——就是极端体现。


通过预售制带来的高周转,开发商有了快速做大的资本,地方也得以将土地财政做到极致。


这套模式在黄金时代无往而不利,但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弊端不断涌现。


所见不能所得,风险成本极其不对称,轻则货不对板、偷工减料,早年的墓景房、空气房、塑胶湖并非孤例。


重则出现烂尾风险,部分开发商将高周转、高负债、高杠杆玩到极致,而购房者全无反制手段。


客观来说,住房短缺时代,预售制以高周转满足市场所需,推进城镇化,不乏积极意义。


但住房结构性过剩,上涨预期不复存在,甚至对开发商能否顺利交房都心存疑虑,预售制的意义越来越弱。


当然,一刀切取消预售,势必影响既有房企的资金流,不利于市场的企稳回升。


毕竟,许多房企已在资金链极其紧张的边缘。


退一步讲,如果预售制一时难以彻底终结,那么改革预售制不能再拖了。


要么辅之以严格的监管制度,要么“新老区别对待”,新楼盘一律现售,给出过渡时间。


信心和预期比什么都重要,对于房地产市场尤其如此。



最早发明公摊面积、预售制的香港地区,早已转向了。


1950年代,香港地区百废俱兴,房地产业蒸蒸日上。


当时楼宇一般整栋出售,超出一般资金承受范围,有开发商率先想出“分层出售”的主意。


既然分层,必有公摊,公摊面积由此而来。


同一时期,香港还发明了“卖楼花”制度。


港人将正在兴建或没有动工的楼宇单元,形象称之为“楼花”。在楼宇建设周期提前卖房,正是“卖楼花”,或者说预售制。


1990年代,随着内地房地产市场崛起,公摊面积、商品房预售制被复制而来。


不过,近年来,香港已经取消了公摊面积。


2013年,香港出台新规,要求房屋交易需以“实用面积”作为计价标准,公摊面积从此退出江湖。


预售制虽然被保留下来,但早已打上层层补丁。


在香港,开发商必须全额缴纳地款、提供完整建设资金证明,方能开工;


预付款要纳入第三方监管账户,资金随着工程进度而分期拨付,一旦出现问题可要求全额退款……


这也是香港极少出现烂尾楼的原因。


上一次烂尾楼是在2003年非典时期,再上一次则是1960年代。


不管怎样,市场在变,形势在变,房地产回不到过去了,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模式早已不合时宜。


面对新的大环境,革除积弊,重塑全民对于楼市的信心和预期,是关键中的关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不管你信不信,老人一旦过了70... 人到七十岁,往往面临着身体、心理、认知、社会角色以及生活重心等方面的诸多变化。 随着年纪的增长,许多...
武汉缺牙人关注:种牙需要多长时... 武汉缺牙人关注:种牙需要多长时间,种植牙是一种常见的牙齿修复方式,其所需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可分...
第六届广东省森林文化周在深圳举... 11月8日至9日,第六届广东省森林文化周暨第六届森林溪流自然教育嘉年华,在广东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举行...
北京定制游旅行社怎么选?202... 随着北京旅游市场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标准化行程,转而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的旅行体验。20...
北京旅行社推荐!跟着这些旅行社... 在北京这座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大厦见证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而那些隐匿于喧嚣中的古寺,则宛如...
医生痛心劝告:不想把肾毁掉,两...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成为了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也正是这些药物,在给患者带来治愈希望的...
考察洽谈!中投凤丹(武汉)莅临... 2023年10月24日,中投凤丹(武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叶环保董事长、王胜良总裁、陈新根副总裁等高管...
立冬养生食养食疗推荐:药膳秘籍...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随着气温骤降,许多人开始感受到寒冷的侵袭,尤其是...
环游世界,从海南启航!海南邮轮... “以前总觉得环游世界遥不可及,没想到从海南出发就能搭乘豪华邮轮,一路打卡东南亚风情!”近日,站在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