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川藏十日游第2天:沿着川藏线,一路打卡到格底拉姆
创始人
2025-05-09 18:01:39
0

清晨七点半,我们的“自驾游”旅行车在蒙蒙细雨中准时来到。这是一辆六座和私家车,刚好够我们一家五口用。司机姓陈,是个成都小伙子,一看就是个常年跑高原的“老司机”。

小陈启动车子,车子在如帘如织的雨丝中穿行,我们一家人,在多情的春雨中,沿川藏线出发了……

第一站:在天全自驾大本营——318国道覆行仪式感

车行一个半小时,雨幕中浮现出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群——G318天全自驾大本营。这里是川藏线的“零公里”起点,也是无数自驾者的朝圣地。“此生必驾318”巨幅标语在雨中依然醒目,红白相间的路牌指向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等遥远的地标。我们冒雨冲下车,在此留影。

我知道在此留影的意义远不只是记录自己来此一游,而是向川藏线的英魂致敬!我知道,筑路工人悬吊在二郎山绝壁上,仅靠铁锤和钢钎凿出天路的故事,我知道每公里牺牲7人的代价,让这条“中国最美景观大道”浸透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鲜血与信仰。

雨势依然,我们在此“充电”后重新启程。

很快,川藏线就进入隧道与桥梁交织路段,基本上在山腹中穿行。当川藏线穿越大渡河时,触景生情,我的心,刹时澎湃起工程的奇迹和它对生命的礼赞。

第二站:在折多山经历高原反应下的“生死疲劳”

中午在路边小店匆匆吃了个便饭又出发了,直指折多山。折多山的盘山公路像一条巨蟒缠绕山体,车子盘旋而上,海拔表的数字以每分钟十米的速度跳动。山腰处积雪渐厚,寒风裹挟着冰碴扑打车窗,车内温度骤降。原本兴奋的孩子们突然沉默了,老伴则是脸色发青,攥着氧气瓶的手微微颤抖。一家人全都打开备用的氧气瓶吸氧。

“到垭口了!”小陈说。打开车门,暴风雪迎面袭来,把心里残存的一点好奇也吹跑了。

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垭口狂风呼啸,经幡猎猎作响,积雪覆盖的观景台上零星散落着蜷缩吸氧的游客。我想起了攻略里那句“折多山是川藏线第一道鬼门关”,此刻方知并非虚言。勉强下车拍照,寒风如刀割面,呼吸仿佛被无形的手扼住,每挪一步都像踩着棉花。老伴举着手机的手抖得厉害,镜头里的“西出折多”石碑在风雪中模糊成一片惨白。

下山途中,老伴终于支撑不住,晕车与高反双重夹击,使她吐得天昏地暗。小陈尽力平稳车辆,减轻老伴的痛苦……

第三站:格底拉姆作证,狼狈邂逅绝美是寡淡

我们挣扎着抵达今日最后一站——格底拉姆。这座海拔4200米的“天空之城”本应是摄影天堂。然而高原反应尚未消退,马粪的腥臊味随风扑来,我们一家人都不愿意在此多呆一分钟。

勉强拍下几张照片就离开了。现在看,镜头里的格底拉姆依旧美得惊心。可惜我们已无福消受。

夜宿酒店,心情已是五味杂陈

现在,我已吃过晚饭,躺在酒店床上,在手机上写今天的游记。我想到了11万军民用四年时间在“世界屋脊”凿出川藏公路,3000多名烈士长眠于此的壮烈;想到了如今新一代建设者仍在折多山脚奋战,每天仅能掘进1.2米,六年遭遇40余次地质灾害……我对自己说,今日的“难受”,不过是这条天路百年史诗中微不足道的注脚。

老伴轻声呢喃:“明天去的地方,说是还要高……”我握紧她的手,想起康藏公路筑路烈士碑上的那句话——“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这条用血肉铸就的公路,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征服自然的勇气,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谦卑。受点苦,更能体味前辈的伟大,我们应该去体味,更应该宣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医... 王女士今年45岁,是一名高中班主任,平常因为上课经常站好几个小时也是家常便饭,但最近不知怎的,稍微站...
为什么美丽风景能治愈心灵?旅行... 外出旅行,并非仅仅是地理位置的简单徙迁,而是一次情感深度体验进而心灵得到洗礼的过程。美丽的景致能够触...
探寻广东美食:领略白切鸡与烧鹅... 广东美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品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食客。从...
首度亮相中东!C919飞抵阿联... 11月10日,中国商飞公司的1架C919飞机在经停孟加拉国达卡哈兹拉特·沙贾拉尔国际机场之后,飞抵阿...
丹霞山荣获“世界旅游名山”称号 11月1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的2025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上,丹霞山成功入选第二批“世界旅...
胡歌带女儿去上海乐高游玩,小茉... 11月8日,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组在上海乐高游乐园偶遇胡歌的照片。画面中,胡歌推着婴儿车,带...
视频 | 埃及金字塔旁的艺术展... 当地时间11月11日,“永恒即当下”("Forever is Now")国际艺术展·第五季在埃及吉萨...
寻迹鲁迅在北京的时光:一日深度... 许多文化爱好者来北京,都想寻找那些文学巨匠留下的印记。鲁迅先生在北京生活了14年,这段时期是他创作最...
民众走进南京明孝陵石象路 感受... 11月12日清晨,市民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在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石象路上拍摄照片,在光影中尽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