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29日开始, “江海有情,南通有请”2025南通江海国际文化旅游节,以“1场开幕式+5大主题活动+10个市级重点活动”的全域文旅矩阵,为游客串联起 “三档充电模式”——选个周末,乘上高铁,来南通开启一场 “低能耗充电之旅”吧。
没有什么比美食能迅速提升能量。清晨在百年老店“孟家蟹包”, 热气腾腾的蟹黄汤包轻轻一戳,金黄汤汁裹挟着江海气息涌出,配上一碟姜醋, 连吃三笼都不嫌腻。
南通人把“鲜”字写进了基因,江鲜、海鲜或同时或交替上新, 确保着这里一年四季的十足“鲜”气。吕四渔港盛产的带鱼,肉质细腻、鲜美无比。 简单的红烧或清蒸,就能凸显其原汁原味。
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南通文蛤肉质饱满,无论经典的 文蛤蒸蛋、 文蛤冬瓜汤,还是 跳炒文蛤、 铁板文蛤, 以及不能错过的文蛤饼,简直就是把味蕾放在“鲜”的海洋里打滚,让人欲罢不能。
水韵江苏在南通的“具象”是江、海、河—— 长江在这里甩尾入海, 黄海在此处翻涌成诗, 内河则像丝绸般缠绕着城市的筋骨。因此, 夏天来南通玩水,自带疗愈感。
你可以花5块钱登上南通至张家港的通沙汽渡,三层甲板是绝佳的观景台。 无遮挡的江水被落日染红,手机根本拍不出天际线处落霞的震撼。
推荐站在船头张开双臂,让江风把头发吹成狂野的狮子鬃毛, 此刻你不是游客,而是征服长江的水手。
你也可以站在南通滨江公园的沙滩上—— 唯见长江天际流。宽阔的江面上, 滔滔江水直入大海的壮美画面,会把你积攒的未读邮件、KPI提醒统统吹进漩涡里, 转头送你一个咸蛋黄味的日落。
相比长江的文艺感,在南通玩海就野性十足了。乘坐南黄海特有的 海子牛拉车前往滩涂,接着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 跳起迪斯科,如果感觉脚底有硬物滑动时,迅速弯腰用双手捧起, 你可能会收获一只文蛤。
这就是南通特有的一种让文蛤 “闻歌起舞” 的神奇仪式 —— 海上迪斯科,也许会成为你记忆中最鲜活的黄海印记。
当夜幕降临, 南通濠河变成了流动的琉璃。坐上画舫,两岸的南通博物苑、张謇纪念馆在灯光中苏醒,城墙的倒影在水面摇曳, 仿佛穿越回清末民初。
在南通,濠河夜游不是普通的乘船观光, 而是一场穿越千年的沉浸式光影大秀。桨声灯影里,你既能邂逅宋代的渔火,又能撞见未来的科技霓虹, 连河风都带着 “一城三景” 的奇幻味道。
当大江、大河、大海快速洗去你的疲惫,那些藏在南通街巷深处的惊喜,更会让你在不经意间重拾对生活的热爱—— 在南通来一场文化漫游Citywalk,把精神喂得“饱饱”,才能在慢时光中重获新生。
百年前的大生纱厂老厂房集体转行当起了“文艺青年”: 齿轮车间改造成ins风书店,铸铁横梁下悬着云朵吊灯;纺织仓库里飘着拿铁拉花, 蒸汽管道变身书架龙骨……
这座由清末状元张謇打造的“工业迪士尼”, 现在成了艺术浸染的创意空间,将硬核机械美学玩出了新花样。傍晚时分,百年钟楼在晚霞滤镜下随手一拍就是《情深深雨濛濛》剧照。
认识张謇,认识南通的城市历史, 从南通博物苑开始,这里也是陪伴南通人成长的儿时记忆。
5万多件藏品分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分,彩蛋不断;风格各异的民国建筑, 像折叠了中西混搭的时空。
被众多文青争相打卡的大生众创街区, 是南通的“工业变形金刚”,百年前的纺纱车间摇身一变成了“创意弹药库”。南通网红墙、各种风格的店铺、街景和涂鸦墙…… 随手一拍就能成为潮流大片。
当暮色降临,来到这里,更有一种 在老厂房里开“赛博朋克”派对的奇幻感——百年前的机器轰鸣声与现代电子音乐交织,共同谱写着江海大地的传奇。
南通美术馆的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品! 造型像五片叠在一起的“艺术贝壳”,建筑师用曲面玻璃和金属网格模拟出江豚跃出水面的弧线。
南通美术馆的“光影”非常有看头,已经成为南通拍照打卡 最出片的胜地之一(美术馆免费开放,周一闭馆,千万别跑空)。
这是南通人私藏的宝藏景点——可以骑共享单车环湖,也可以露营假装在海边,主打休闲惬意。
从紫琅湖上看,南通大剧院真的很像悉尼歌剧院;在北门观景台能拍到建筑与湖面的完美倒影。运气好的话,傍晚时分, 还能看到成群白鹭归巢的壮观景象。
正如濠河船娘唱的古调:
“南通好,通江达海处,最是人间留不住。”
一次南通充电之旅
或许能治愈你的低能量状态
素材来源: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编辑:史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