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六安市全域景区“提标进阶”转型跨域工程启动会上,《六安市2025年旅游景区“提标进阶”高质量发展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发布。本次《指引》着眼于改革,立足于全域,坚强问题导向,突出系统思维,围绕景区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紧密结合,必将指引六安景区“提标进阶”转型跨越。
《六安市2025年旅游景区”提标进阶“高质量发展指引》发布(六安市文旅局供图)
据悉,此次指引的编制着眼于景区转型跨越、提标进阶、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域景区树立大资源观,打破传统资源边界,将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古色遗产、特色产业、数字技术等多元要素统筹整合,构建“全要素联动、全链条增值、全业态共生”的发展模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优化景区内核,助力打造六安旅游景区“新标杆”。着眼于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建精神家园,引导景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立足“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发展定位,充分发挥旅游为民、富民、利民、乐民的积极作用,持续助力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增长、培育发展动能,并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播,进而助力文化保护传承、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眼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打造支柱产业,指引全域景区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强化文化产品供给、加大文旅融合深度,推动全域景区化、景点全域化,提升现有景区质量,加快文旅项目谋划建设,提升文旅产业能级,逐步把文化和旅游业打造成六安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
天堂寨云海(六安市文旅局供图)
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打造支柱产业
《指引》锚定打造六安版的“三地一区”战略发展定位,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直面景区发展中存在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服务质量水平不高等7大核心问题,系统构建起文化挖掘、资源整合、服务标准等7大实施路径,形成“问题导向明确、系统思维清晰、实践路径精准、区域特色鲜明”的发展蓝图。
见山水露营基地(六安市文旅局供图)
下一步,六安市将持续统筹好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的发展关系,将发展全域旅游理念嵌入各行业各领域,推进梦乐帝巧克力小镇等4A级景区创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场景,系统构建大别山红绿交融、江淮分水岭、主城区、淮河水乡四大片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将文化和旅游业打造成六安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
陡沙河温泉小镇(六安市文旅局供图)
加速产业升级,培养文旅融合新业态
六安市目前正处于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红绿交融文旅康养基地的关键时期,旅游景区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六安文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城市形象。近年来,《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等国家级文件的陆续出台,为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文旅产业发展擘画了一张张全新蓝图。
大别山滑雪旅游度假区(六安市文旅局供图)
2024年以来,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聚焦培养文旅融合新业态,联合相关市直部门出台农文旅、商文旅等10个融合发展实施意见,不断推进文旅产业与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本次《指引》的发布,将持续推动文旅融合成果转化,打造一批商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房车露营地等,开发文化演艺、温泉康养、VR等体验性文旅产品,加快发展年轻态、沉浸式、互动型为特征的新型业态。
沉浸式红色演出《大别山传奇》(六安市文旅局供图)
当前,六安文旅在新业态发展中已有了生动实践,创新打造的“十万剧场”“大别山传奇”“红夜”等沉浸式红色文旅演艺项目,成为全省发展典范。霍山大峡谷等9条漂流夏季常驻热搜榜,假日营收近亿元。陡沙河、虚谷、聆心谷等5个大别山温泉项目人气火爆,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建成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大别山滑雪旅游度假区,安徽首个大别山溪降项目,成为夏季冬季游客出行首选。开发汉驰航空飞行营地等低空飞行文旅项目,开启从空中俯瞰大别山美景的旅游休闲新方式。
泛舟万佛湖(六安市文旅局供图)
践行为民服务,构建现代化景区服务体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守牢安全底线、提升服务水平、搭建服务体系,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崭新的课题和时代命题。《指引》以服务质量水平为切入点,系统阐明旅游景区在构建现代景区服务体系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堵点,同时也以河南云台山、乌镇等国内优秀景区转型跨越案例,为全市景区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景区服务体系提供可借鉴的实操范本与创新思路。
极致服务看六安(六安市文旅局供图)
去年以来,六安市聚焦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本质安全,开展“极致服务看六安”旅游安全服务体系化提升行动,强化旅游景区主体责任意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以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导向,着力巩固制度建设、完善标准体系、发挥示范效应,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形成完善的应急处置规范体系,夯实本质安全根基;筛选并支持基础好、意愿高、管理规范的旅游景区作为试点单位,对照主动作为开展极致服务要求,展现“极致服务”风采、凸显自身优势、总结精彩案例,不断进行主动提升和持续创新。
“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在《指引》的科学引领下,“景区强则文旅强、景区兴则文旅兴、景区活则文旅活”的文旅发展逻辑愈发鲜明。六安将以旅游景区为龙头,以业态创新激活景区魅力,以产品多元满足市场需求,以服务升级赢得口碑效益,持续完善文旅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四大片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奋力书写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市和高品质旅游强市建设新篇章,逐步把文化和旅游业打造成六安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建设全国知名红绿交融文旅康养基地。(六安市文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