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不公平”说起
创始人
2025-05-22 13:01:37
0

请你提供具体的内容呀,没有具体内容我没法展开写呢。比如是一段故事、一个场景、一个事件等,只有“这不公平”这样简单的话,我无法准确地进行描述创作哦。


中秋节,照例是本地的华人家庭聚会,大人在一起闲聊,小朋友在一起玩耍。


我注意到,某个孩子似乎最近有些变化,嘴里说着不干不净的词汇,脸上还挂着特别的笑意。这个孩子以前不是这样,起码在我记忆里,几个月前他还不是这样。现在,很明显是受到了某些外界的影响,而且他似乎是在有意识地模仿。


考虑到与他的妈妈比较熟悉,聚会结束之后,我给她发消息提醒说,“今天我注意到您的孩子在玩耍时说了XXXX这些脏词,我以为,无论是在中文或是德语里,这么说都不太礼貌。我印象里,他以前不是这样的。记得您提到最近孩子参加了某个中文课程,或许可以问一下,是不是有同学有这样的情况,以后家长可以留意。”


我明白这有点微妙,但在德国呆久了,也觉得应当神经大条一点。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家长见到危险或者不礼貌的状况,直接制止别人家的孩子尤其是熟人的孩子,告诉说“嘿,小朋友,不能这样”或者“注意,那样不对”,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有好几次我甚至会感谢别的家长,因为几乎所有情况下对方都是就事论事,而且说得对。


然而我还是想得太简单了,因为我很快迎来了暴风骤雨般的反驳:“不要光盯着我们家孩子,你们家孩子也做得不怎么样,我其实早就想说了,他也如何如何,我们一直忍着没说……你只说我们要注意,没准就是从你们家孩子那里学来的这些不文明呢?”


好吧,就好像你只是试探性地举了一下信号旗,就迎来铺天盖地的重炮轰击。


我能说什么?我只能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些,如果我们家孩子有你说的情况,那确实是他的不对,下次请不要忍着,当即告诉我就行……”


就这样不欢而散。


过了几个月,大家的关系稍微缓和一点,不那么尴尬了,我尝试再次提起此事。“上次我说的那件事,只是希望就事论事提醒您注意,没有别的意思。如果我当时的猜测不对,他不是从中文课程的同学那里学来的,让您不愉快了,那我跟您道歉。”


不料,这次引来了更加义正辞严的反驳:“人和人相处,讲究一个公平。我从来不去说别人家孩子,那么反过来,我当然也不容许别人说我们家孩子……”


这样解释“公平”,确实让我很吃惊,似乎明明是同一个词,味道怎么都有点对劲。不过很快,我发现这并不是孤例。


另一次同胞聚会上,一位妈妈抱怨说:“小孩在德国受教育就是名堂多,小小年纪,回家给我主张她有这权利那权利。我说你们学校没教你们‘公平’吗?公平就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你现在生活没自立,吃我的穿我的,当然有义务听我的,少跟我谈那些荤的素的……”


这一番“倒苦水”的话,还引起了在场不少家长的共鸣。


看起来,虽然“公平”是个冠冕堂皇的好词,但在不同人的眼里,“公平”或许有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的味道。这种差异并不仅仅存在于儿童教育中,而是在各种领域都广泛存在着。


比如说,我观察到,中国人大概是非常喜欢计较“英语口音”的群体。对自己,从一开始学习就偏爱甚至强调“标准口音”。对他人,无论是谁,也无论他谈的什么话题,只要一开口,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啧啧,听听这口音”。


有一次,我问某位口音非常“地道”的朋友:你总是去指出、纠正别人说话时发音不对的地方,虽然是好意,但也可能引起人家的紧张甚至不快吧。难道你没有这样的经历?你一开始就是地道口音吗?


他的回答,照例也是“公平”。“恰恰是因为我以前被别人说过口音重,我才痛下决心改掉了自己的口音。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一番耕耘,一番收获。下过苦功之后,当然就不会再面对这样的尴尬。说到底,我还是为他好啊……”


公平,又是公平。但是,仍然是不一样味道的公平。


但这一次,我有充分的把握,这种“公平”的味道不是“不一样”,而是“没道理”。


在英语环境里呆久了才知道,识别“口音”当然重要,但在绝大多数场合,它更多是强调对他人的包容,而不是对自己的严格。你会发现,形形色色的人说着五花八门口音的英语,你要做的,是去“兼容”而不是“苛责”其他人的口音,因为大多数时候这完全没有意义——有很多人就是说着一口“口音严重”的英语,但这一点不妨碍他表达,没听懂是你自己的问题。而许多花了大力气强调“地道口音”的人,却谈不出什么有质量的内容。


所以,常常会出现一种滑稽的情况,就是“相比倾听表达的内容,更喜欢纠正别人口音和语法的人”,往往并不是母语使用者,而是第二语言的使用者,尤其是曾经“下苦功”学过第二语言的人。不管这种纠正是出于善意也好,恶意也罢,总之,这大概也是一种基于自己之前经历的追求“公平”的表现。


实际上这种情况也不仅仅存在于说英语的环境,说德语也是如此。


刚到德国的时候,与一些同胞交流时我可真没少吃苦头。因为当时我几乎完全不懂德语,对某些人交流时掺杂的德语单词完全摸不着头脑,又不好意思问,因为稍微多问几次,往往必然会引来不耐烦的反应,甚至被教育一番:“你是不是不懂德语啊?既然在德国生活,就要努力学习德语嘛,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都要吃一番苦,这才公平……”


每每到这种尴尬的时候,我总是想到,原来“公平”还有这样角度的解读。


我想起以前在上海和广州生活的时候,聚会时如果有几个本地朋友,他们当然更愿意说上海话或广东话,这个很好理解,我回湖南也喜欢说方言,毕竟亲切地道。但对外人来说,难免有些“绝缘”的尴尬。所以有那么几次,有本地朋友贴心地“翻译”给我听,让我的感受大不一样。


初到德国的时候,有好几次跟德国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交流遇到困难。对方又不会说英语,或者只能说很少的英语,但看我着急的样子,他/她反而努力安慰我,努力找我能听懂的方式来解释和交流。这些,也让我的感受大不一样。


于是我明白了,所谓“公平”,或许不必局限于自己的经验,把自己的情况照搬到其他人,“我怎样,你就也必须怎样”,而是可以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看待“公平”:自己不去说其他人家的孩子,但或许可以耐心听取其他家长的反馈;自己对孩子付出了很多,但未必奢望孩子有对等付出的义务;自己曾经因某些事情尴尬,但可以让别人不要因此而尴尬;自己曾经下过苦功,但未必要苛求其他人也下过苦功……


最近我又认识了几个朋友,起源也非常有趣:初次见面时他们/她们略带尴尬地提到“对不起,我还不会说德语”,而我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回答,“没关系,那么我们说英语好了。”


结果,因为“有事”需要的偶然沟通,就促成了一段友谊。这,就是更大的“公平”带来的好处。


后记


本来这篇文章我早就写好了,一直没发。就在要发出来的前两天,我遇到了一个注脚。


那天我家小朋友放学回来告诉我,“最近我们班不是来了个葡萄牙的小朋友Felix吗?他刚开始学德语,很多东西还听不懂。今天上课时老师问他生日收到了什么礼物,他听不懂。于是我就举手了。老师问我‘你为什么举手啊?’,我说他听不懂这个德语,但是我知道他听得懂英语,所以我可以来翻译。于是我就把老师说的德语翻译成英语给他,再把他说的英语翻译成德语给老师。之后老师表扬我了……”


晚上睡觉前我跟他聊天,“你为什么要举手来当翻译呢?”


“你不是跟我说过吗,我们要多学东西,第一是为了让自己有本领,第二是努力去帮助其他人……”


我确实跟他说过。人生如同在雨中行走,苦难就是天上不停坠下的雨滴,逃也逃不掉。所以我们学习、锻炼,就是为自己撑伞,不让自己被雨淋到。学得越多、锻炼得越多,伞就打得越大,对自己的保护就越好。然而有了更大的伞之后,不要只顾自己,不要忘记为周围的人遮风挡雨。


我很高兴,小小年纪的他,真的听进去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余晟以为,作者:余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苹果“失速”:iPhone大幅... 近期,苹果遭遇了“失速”现象。一方面,iPhone 大幅降价,这表明其市场竞争力面临挑战,或许是受到...
​端午出游主打民俗体验!长沙跻...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曾冠霖)随着2025年端午假期临近,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近日,携程与去哪儿...
皮尔森旅游胜地分布指南 皮尔森旅游景点大解密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带你们一起探索皮尔森这座魅力四溢的城市,看看这里都有哪些让...
南通大美母婴月子中心的设施怎么... 南通大美母婴月子中心的设施怎么样?有住过的宝妈分享一下吗?南通大美母婴月子中心的设施怎么样?有住过的...
小米玄戒O1,五个争议问题与解... 小米玄戒 O1 作为一款新兴智能饰品,引发了一些争议。其一,续航能力存疑,官方称续航一周左右,但实际...
大江埠旅游风景区游玩痛点贴心指... 暴雨倾盆的瞬间,大江埠的青山绿水被灰蒙的雨幕吞噬。我站在景区入口的石阶上,手中攥着网络预订的46元优...
广州市天河区游戏产业服务中心将... 5月22日,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招商发布会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举行。 发布会...
甘肃谱写“敦煌、黄河、非遗”合... 中新网兰州5月22日电 (记者 闫姣)22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七地一屏一通道”系列政策解读...
糖尿病手脚麻木并非无法逆转,牢... 糖尿病手脚麻木并非无法逆转,牢记这三类药,便宜又有效。对于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的中医治疗,有三类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