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的,少听姜文
创始人
2025-05-22 15:41:22
0

在电影的筹备阶段,导演常常会强调一些创作理念和注意事项。其中,“少听姜文”这一指令颇为特别。姜文是一位极具个性和才华的导演,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常常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然而,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希望团队成员能够摆脱姜文的影响,走出自己的创作道路。这并非是对姜文的否定,而是希望大家能够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创新精神,以全新的视角和手法来打造这部电影,展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5月20日,票房单日四千多万,2011年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新低。


如果说疫情三年对中国电影有任何正面影响,此时就是证明——


没人再觉得票房低这事儿有啥问题了。历史新低?So what?


习惯了。


五一档后这段空窗,一直想多聊聊类型片,因为我确实认为它是中国电影的答案。今天可以沿着上一篇接着聊,因为除了怎么拍,我觉得还有更深层的东西可以聊。


一个很好的引子是,最近姜文连着出来讲话。那,不妨就从他聊起。


1.


姜文这次来北影节做评审团主席,开大师班,包括前几天又做了《让子弹飞》的映后谈,如此密集的出来露面,对影迷肯定是个惊喜。


那为啥他开始频繁亮相呢?


因为有新片要上了嘛。


平时搞创作,过自己的日子,宣传期出来走动走动,少消耗自己的观众缘,尽量保持神秘感,这确实是创作者最理想的形态。从这个角度,姜文当然配得上那些关注、赞誉与行业地位。


所以,先说两个观点吧——


姜文之于中国电影的意义,不仅仅是那点儿可能他个人毫不care的“活人感”,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创作者,他太独特了,也太珍贵了。


个体层面,他的价值无可替代。但如果我们站在行业视角,那就是标题那句话——


如今拍电影的,还是少听姜文吧。


2.


上周看了姜文在北影节的大师班录像,第一反应是——就这?


包括前两天那个自曝新片档期的映后谈,这两次讲话,无聊空洞有一点点爹味儿也就算了(比如两次都喊话年轻人少玩手机,再比如轻描淡写地说,我不识谱,但我现在能弹贝多芬),对不感兴趣的问题懒得回答,姑且也视为姜文一贯的人设标签。


但我最受不了的,是姜文的绕圈子。


类似这样的对话——


周黎明问他对喜剧的理解,他含糊几句后开始谈人的生死,“你反正得死,但还是在玩命地活,这本身就有点可笑”;


再问关于“饺子醋”的梗,他就转到聊拍“哪吒2”的饺子导演如何如何;


最后观众问他最近看啥好电影了,他也要卖个关子,“不能说,明天就知道了”;


后一场,刘擎问他《让子弹飞》的政治隐喻和结尾浦东、上海分别代表什么,他也是含糊几句,然后开始瞎掰,“对我们北方人来说,浦东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浦东,跟上海有这么远的距离,用什么长焦一拍都叠在一起了,别说浦东是上海了,连杭州都是上海了。”


当然,最好笑的是,姜文连着几次强调要多给观众提问机会,一个观众站起来问了分级制,全场欢呼,接着他转头让周黎明来打了圆场。


怎么说呢,我明白很多人都特喜欢姜文这气质,霸气又牛逼,跟内娱整体的死气沉沉和不说人话,对比过于强烈。


如果你只是看个乐子,打发时间,那没啥问题,但从创作或行业角度——这两场讲话,也确实有点过于没营养了。


3.


姜文从来都不是一个好的采访对象。


他当然也享受观众的欢呼与赞美,但更多时候,他看起来不关心世俗的一切,更反感一切正式的、循规蹈矩的提问,任性地选择用答非所问,或者更直接的不耐烦来回应。


当然,也可能是周黎明和刘擎两位都不是电影人,姜文之前和焦雄屏对谈那次,就聊得挺好。


不过这些不重要,我想说的是——


所谓“姜文神坛”的建立,背后始终是大众的慕强心态作祟。


这既来自其作品魅力,也来自其人格魅力,包括低产、低曝光带来的一点神秘感加成。


作品魅力好说,人格魅力,则更多与姜文的出身有关,就像他自己在大师班上说的——


他们60后那代大院子弟、“北京孩子”(这词儿现在可能已经略有变味),没吃过那么多苦,长大了又恰逢改革开放,确实很幸运。


用姜文自己不可能说的话来延展一下——


他们那一代,是历史的受益者,这让他们对宏大叙事有着先天的敏锐与便利,助力他们能赢在起跑线;但同时,又是历史的受害者,这让他们在10年代后失去了最熟悉也最强大的创作抓手,变得束手束脚,整个创作生命也跟着大打折扣。


个人观点——


张艺谋这种低出身的创作者,身段更灵活,更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姜文这样过去高高在上,后来哪怕迫于情势也要高高在下的创作者,就更容易停留在自己的世界里,走不出来。


当然,越是后者,越能成为某种口口相传的“民间传奇”。但还是那句,从行业角度,他能带来的有效经验,确实就要稀薄很多。


4.


简单聊聊姜文的创作观。


八个字总结——


天赋碾压,唯我独尊。


大师班上,当聊到给年轻创作者的建议时,姜文说——


“你先问问自己,你想表达什么。到今天为止,电影还缺什么,非得你来不可,这很重要。”


好家伙。


总结一下就是——


你是人才,你足够牛逼,那你就不会被埋没;你没啥天赋,那你最好就别吃这碗饭。


这样说肯定会被认为过于极端,那展开说就是——


他相信天才,相信直觉,相信人脑,相信人的创造力无可替代,认为导演不自己写剧本那你凭什么做导演呢?(张艺谋:?)


反过来,他不相信技术,反感公式和工匠,尤其讨厌标准化与模式化。


就像他在大师班上反复强调的——


拍电影,技术是次要,表达是核心。


5.


姜文还反复强调的,是剧本。


他说自己写剧本,人物之外,更关注人物身处的环境,历史的、人文的。太关注人物本身的剧本,格局就小了。


同时他也说,编剧转导演成功的概率大,摄影、美术、副导演之类的概率就小。事实当然不是这样,但这的确反映了他对剧本和表达有多重视。


不过,有趣的是——


姜文上一部《邪不压正》,最核心的问题,恰恰就是他过于执着表达(比如台词),同时又过于忽视技术层面的执行。


少数导演当然配得上艺术家仨字,但导演这个工种,咱说到底,本质上就是被各种繁杂细碎的技术活儿包裹的。


美术、摄影、特效、配乐、剪辑,你都得懂,也都得扎扎实实地去做好。而《邪不压正》在这些地方,就是做得不够好、不够细、不够用心。


骨子里,我想姜文应该不是个电影的原教旨主义者,他应该更倾向于戏剧、文学这些更古老艺术的信徒,这的确让生涯后期的他,对电影技术层面的执行,兴趣寥寥。


而这,在我看来,恰恰是当下中国电影,或者说类型电影,最需要重视的核心问题之一。


6.


记得姜文2014年《一步之遥》扑街后,说了句,“再也不干包饺子喂猪这种事儿了”。


这和后来的“为了这碟醋包了顿饺子”一起,成了他著名的梗。


彼时我也是热血文青,对这类舍我其谁的金句尤其着迷。后来跟行业接触多了,也就祛魅了。而沿着“类型片是中国电影答案”的思路——


姑且,我们就把不爱看作者电影,给作者电影打差评,平时就喜欢刷短视频玩手机的普通人,都视为“猪”。


那么,对行业和创作者来说——


搞清楚这群不爱吃饺子的“猪”爱吃什么,和包一顿谁都没吃过的、贼牛逼的饺子,真的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甚至,从我的角度,前者的难度,还要更高,面对的困难,还要更多。


因为前者,面对的是海量般的大众,而后者,他只需要面对他自己。


7.


从《一步之遥》到《邪不压正》,姜文在影评圈,其实早就没了光环。


我想这也是为何他要在《邪不压正》里揶揄影评人,包括那句“包饺子喂猪”的“猪”,应该也明确指向的是差评影评人。


但同时,姜文也确实从来没有和观众站在一起过。


所以,本质上,打破姜文的光环,更多还是想让行业清楚——


如今的中国电影,要彻底斩断那种作者表达、商业娱乐通吃的贪婪想法。


作者电影,您就好好跑影节拿奖卖片;类型片,您就好好服务观众。


姜文可能是那既要又要的巅峰,或许也是最后的代表。他有他的时代红利,2025,远比不了2010。


8.


前几天听播客,编剧柏邦尼聊到为什么内地拍不出《我的天才女友》,她说国产剧观众很难接受完全作者表达式的创作,必须或多或少放进去观众喜闻乐见的类型元素。


她说,内地和《我的天才女友》之间隔的是什么——


是《绝望的主妇》,是《致命女人》,是《大小谎言》,到最后,才是《我的天才女友》。


没有这些做足类型元素、充分满足观众娱乐需求的女性内容的一步步铺垫,就不会有真正拉高行业天花板的那一天。


她还说,国产剧现在到了最困难、最纠结的时候——


因为翻网上的评论,都在说你这个东西不够新,但市场用收视率告诉你,你这东西还远不够下沉。


我想这些现状,对中国电影同样适用。


想想,当下中国电影的核心矛盾是什么——


那不就是中国观众最底层的、覆盖最基本娱乐本能的类型需求,始终未曾被充分满足么。


9.


那,回到我们的行业视角——


中国电影现在最缺的,就是那种既新又旧的片子。


举例子——


《好东西》肯定是个百分百的新东西,而“哪吒2”《唐探1900》《流浪地球》系列这些,就是那种既新又旧的混合产物。


这当然不是要大家都去对标这几个大热,而是想强调,“既新又旧”,既有新鲜感、时代性,又能充分满足观众的类型需求,确实某种程度上能够覆盖最大公约数的观众。


10.


最后,说两个最近刷到的——


一是尘封许久的《风林火山》戛纳首映,口碑很不乐观。


这,和姜文放在一起,对年轻的创作者——


姜文和《风林火山》,可能代表了作者导演的最高礼遇,而随着光环渐弱,甚至跌落神坛,新一代电影人,应该对自己的创作之路有更清晰、也更接地气的规划。


各大影节影展,大师班一个接一个办,聊的是不亦乐乎,但行业里实打实技术过硬的匠人,真的是一只手就快数完了。


二是看到《雄狮少年2》的编剧沈诚写,为什么我们都特别喜欢反复重刷布景简陋的老片老剧,而不爱看包装精美的新片新剧?


他说,因为过去的创作,是很讲究“做戏”的。


而最近这十年——


很多创作者缺乏对“戏”的认知与研究。随着蛋糕做大,剧和电影的创作,转而更追求故事的所谓卖相,堆砌了很多“极端反转”与“极化情绪”,试图用这些更直观、也更粗暴的东西去大力出奇迹式地刺激观众。


而更大的问题是——


这不仅仅发生在类型片上,很多剧情片,也都在这么干了。


比如五一档撤到上周的《独一无二》,一部翻拍片,已经有法美两版优秀前作可供参考,最终的成品,依然糟糕得让人扶额叹气。


很多时候,我其实分不清,是我们的创作者不会做戏,还是不能或不想做戏。


一部关于青春期少女走出苦恼的成长故事,到了咱们这,就又一次变成了极端与极化的强刺激苦难拼盘。


创作者可能觉得,只写少女苦恼太平淡,没卖相,于是原创了叔叔争房产的支线,这还没完,结尾又加了一个母亲自述凄惨童年的血淋淋的尾巴,最终把一个本有充足空间好好做戏的少女成长故事,大杂烩成了一个家庭的极端苦难叙事拼盘。


真没劲啊。


不过你别说,我现在最想看的,不是什么新片,而是姜文会如何评价这几年的国产电影。


他老人家估计不屑,毕竟影评不能随便写,但我还真挺想看的,付费也愿意的那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水娱乐观察,作者:深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苹果“失速”:iPhone大幅... 近期,苹果遭遇了“失速”现象。一方面,iPhone 大幅降价,这表明其市场竞争力面临挑战,或许是受到...
​端午出游主打民俗体验!长沙跻...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曾冠霖)随着2025年端午假期临近,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近日,携程与去哪儿...
皮尔森旅游胜地分布指南 皮尔森旅游景点大解密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带你们一起探索皮尔森这座魅力四溢的城市,看看这里都有哪些让...
南通大美母婴月子中心的设施怎么... 南通大美母婴月子中心的设施怎么样?有住过的宝妈分享一下吗?南通大美母婴月子中心的设施怎么样?有住过的...
小米玄戒O1,五个争议问题与解... 小米玄戒 O1 作为一款新兴智能饰品,引发了一些争议。其一,续航能力存疑,官方称续航一周左右,但实际...
大江埠旅游风景区游玩痛点贴心指... 暴雨倾盆的瞬间,大江埠的青山绿水被灰蒙的雨幕吞噬。我站在景区入口的石阶上,手中攥着网络预订的46元优...
广州市天河区游戏产业服务中心将... 5月22日,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招商发布会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举行。 发布会...
甘肃谱写“敦煌、黄河、非遗”合... 中新网兰州5月22日电 (记者 闫姣)22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七地一屏一通道”系列政策解读...
糖尿病手脚麻木并非无法逆转,牢... 糖尿病手脚麻木并非无法逆转,牢记这三类药,便宜又有效。对于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的中医治疗,有三类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