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晚,日寇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一段路轨,还摆上几具事先准备好的尸体,然后就公开污蔑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幕后策划的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等人随即以关东军代理司令官先遣参谋的名义,向部队发布进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占领整个沈阳的命令,随着进攻北大营的枪炮声响起,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华民族与日寇殊死抗争的14年抗日战争也从此拉开帷幕。
北大营遇袭
军队一枪不放撤离沈阳
当时沈阳城内的东北军占据绝对的人数优势,其中仅驻守北大营的部队就有王以哲独立第7旅等部8000人,而进攻的日寇仅独立守备第2大队700人。但在上峰“不抵抗”的军令之下,东北军始终未发一枪,最后忍痛撤离。当时在独立第7旅620团任团长的王铁汉,在抗战胜利后就任国民党辽宁省政府主席,两次前往北大营故地重游,竟当场痛哭,连声道“惨不惨?惨不惨!”
警察负责人拒绝不抵抗命令
不过相比军队系统内心的挣扎,沈阳城内的另一股武装力量却选择了“亮剑”,他们就是沈阳市公安局所属的2000名警察。时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的黄显声在“九一八事变”当晚也接到了“不抵抗命令”,他亲自打长途电话向身在北平的少帅张学良请示,依然接到命令:“日军进城后,日军索枪可无条件交予。”
但黄显声作为警察系统的“一把手”,与当时城内军队系统的最高指挥、后来出任吉林伪省长的熙恰绝不是一类人,他不愿束手就擒,坚决表示:“公安各分局、队将尽全力支持,非到不能抵御时,决不放弃驻地。” 黄作为东北陆军讲武堂第3期出身的老行伍,虽然已经转入警察系统,但日寇图谋东北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城内警察纷纷反抗
1931年9月以来,日寇不断挑衅,四处制造事端,尤其是9月18日下午,日寇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突然从外地返回沈阳,并与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会面。得知消息的黄显声预感不妙,遂紧急下令给全省58个县的警察大队发放枪支弹药;沈阳城内的2000名警察也组织起来,编成1个总队,发放武器,枕戈待旦。
当晚日寇果然开始行动,其中一股在小西门边与巡逻警察遭遇,双方立即交火;此后商埠1分局、2分局,工业区6分局,皇姑屯地方分局等多处相继发生抵抗。其中,工业区公安6分局内仅有30余名警察,竟与上百日寇对抗3小时,最后直至肉搏,全部牺牲。《民国日报》载文称赞:为我华人,增光不少,死有余荣。
不过仅持有轻武器的警察们毕竟势单力孤,难以抵挡日寇重火力的攻击,当晚即因伤亡太大被迫撤离。但他们并未放弃抵抗,在黄显声号召下,他们与全省的警察队伍一道,组织义勇军转战于辽南、辽西一带,继续对日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