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视公开报道,我国海军的辽宁舰与山东舰航母上,已经开始批量装备歼15T与歼15D这两种新型战机。随着这两款机型的加入,中国航母编队的整体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制空作战与电子战能力上,提升幅度巨大。然而,伴随着这两种新型战机的投入使用,一个问题逐渐浮现:被替换下来的歼15基本型该何去何从?毕竟,这款机型自2012年服役至今,才过去了短短12年。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歼15系列战机的发展历程。2006年,中国开始对尚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进行续建,同时也开始了与之配套的舰载机研发工作。那时,由于技术限制、经验不足以及条件的制约,我国的歼15舰载机在研发过程中参考了苏联苏33原型机T-10K-3的设计理念与技术。此外,雷达系统、综合航电等领域,基本沿用了歼11B战机的成熟技术。
歼15战机的初期代号为歼11C,后来更名为歼15。2009年,歼15战机成功完成首飞,2012年正式定型,并与辽宁舰同步服役。由于研发周期较短,歼15战机的综合性能与歼11B战机相当,属于第四代战机中的中期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歼11B战机本身于2007年定型,至今仍在进行中期升级。经过改进后的歼11B被命名为歼11BG,其各项性能已接近四代半战机的标准。
虽然歼15的综合性能超越了俄罗斯的苏33与印度的米格29K等战机,但与美国的FA-18E/F、法国的阵风F3等先进战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在歼15战机的使用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和经验积累,许多细节设计和结构布局都得到了优化。2024年,中国公开展示了歼15T和歼15D两款新型战机,标志着歼15的技术不断进步。
其中,歼15T被视为四代半战机,与歼15基本型相比,搭载了有源相控阵雷达、新一代综合航电系统,并采用了大量复合材料进行轻量化改进,整体性能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歼15D作为舰载电子战机,承担了类似美国海军EA-18G的电子战任务。可以说,歼15T和歼15D的定位和作用,与美国海军的FA-18E/F和EA-18G相似,然而它们源自重型战机平台,因此具有较高的载荷能力。
近期,根据央视的报道,辽宁舰与山东舰上已开始批量装备歼15T和歼15D战机。与此同时,歼15基本型的数量开始逐渐减少。很明显,歼15T和歼15D正在逐步取代歼15基本型。随着这两款新型战机的加入,中国航母编队的综合战斗力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制空、电子战等领域,战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然而,随着歼15T与歼15D的逐步替换,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由于航母上的空间有限,歼15基本型的退役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一般来说,战机的服役周期大致为30年左右,但歼15基本型自2012年定型以来,服役时间才短短12年。根据外界的推测,歼15基本型的装备数量至少在50架以上,甚至接近60架。那么,随着它们从航母上“下岗”,这些战机将会如何处置呢?
解放军海军对战机的使用向来非常节俭,刚服役十多年的歼15基本型不太可能提前退役。因此,作者推测,歼15基本型在从航母上退役后,可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和升级,然后分配给各大飞行学院。毕竟,随着我国海军逐渐走向深海大洋,航母数量不断增加,对舰载航空兵飞行员的需求也在逐步攀升。在这一大背景下,各大飞行学院将逐步接收歼15基本型,用作飞行训练。作为标准舰载机,歼15基本型对于舰载航空兵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无论从专业性还是适应性上,都是非常合适的。
或许有人会疑问,歼15基本型用于飞行学院是否存在浪费?其实,这在军事领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空军中,类似的情况已经出现。根据央视的公开报道,空军的多个飞行学院已经配备了歼11B与苏30MK2战机。可以看出,许多已经服役一段时间的四代机,正逐步转入辅助角色,尤其是在训练领域。毕竟,我国的四代半战机已装备了数百架,并且还在不断扩充。
同时,根据国外媒体的推算,中国空军和海军舰载航空兵目前已经装备了200多架歼20战机,且歼35战机也已开始小批量生产。未来,我国的空军和海军将逐步进入以五代机为主、四代半战机辅助的全新阶段。因此,将一些四代机转为训练机型,是符合部队发展需求的,也是一种非常合理的资源配置。
预计在未来几年,我们将在海军的多个飞行学院看到歼15基本型的身影。这些战机将承担起训练任务,为未来的舰载航空兵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飞行员。同时,随着歼35、歼15T、歼15D、空警600等新型战机的逐步加入,中国海军的舰载机编队将形成以先进战机为主、各类机型协同作战的新模式。在舰载航空兵方面,我国的技术水平已经赶超甚至对标了美国海军的F35C、FA-18E/F、EA-18G、E-2D等机型。
关于我国各类战机的建设与发展,还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故事。未来,作者将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相关内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