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如何跳出科举的历史潜意识
创始人
2025-07-03 08:01:35
0

高考与科举虽有相似之处,但在本质和意义上有很大不同。科举是封建王朝选拔官员的制度,其目的是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而高考是现代社会为选拔人才、促进教育公平而设立的考试,旨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要跳出科举的历史潜意识,需明确高考的多元价值。它不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促进个人成长、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高考应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记忆。同时,要不断完善高考制度,使其更加公平、科学、合理,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中国,教育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涵与沉重的现实压力。尤其是高考制度,这在千万家庭心中既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也是无法回避的精神焦虑。


我们无法否认,高考恢复之初,曾以极大的公平性让一代又一代寒门子弟走出山村、改变命运。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我们也必须开始深刻反思:高考是否应继续承担“唯一通道”的角色?教育是否仍应以“筛选”为核心逻辑?


“筛选性教育”的历史惯性


中国的高考制度虽然创立于上世纪50年代,但其精神内核可以追溯至隋唐以来的科举制。


“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逻辑,塑造了全民“分数决定命运”的潜意识,也构建起整个社会对人才的单一认知结构。


在这个逻辑下,教育资源被视为稀缺品——我们不是让所有人都变好,而是选出“最好”的那部分人加以重点培养。这种“筛选式教育”在资源极度有限、教育供给远远不足的年代具有其现实合理性。尤其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等高考大省,百万人争夺数万优质学位,唯有通过高考择优取才,才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公平。


但也正因如此,教育的本质在不知不觉中被扭曲为“竞争机器”——不是帮助每个人发展自己最擅长的能力,而是训练所有人去适应同一套标准、答好同一张卷子。


这种结构造成了系统性的“天赋压抑”,许多极具潜力的孩子被埋没,只因他们在应试框架中“不够优秀”。


时代进步带来的结构性转变


但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已根本不同于过去。信息高度开放,知识无限可得;技术飞速发展,教育方式发生变革;社会需求多元,人才标准不断更新。我们已经有能力,也有必要,推动教育从“筛选”走向“激活”。


首先,从教育供给侧看,传统教育稀缺的最大原因是“好老师少、好学校少”。但AI与数字教育技术的普及正在改写这一现实:借助大语言模型与智能学习平台,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拥有自己的“AI导师”,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再通过知识图谱、自适应课程推送、实时反馈机制等手段,真正实现“千人千面”的因材施教。


其次,从教育需求侧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早已超越“应试精英”。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新兴行业,越来越多高科技公司关注的不再是“是否985”,而是“能否实战”。企业需要具备项目经验、数据思维、跨界协同和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才。这种能力,往往无法通过统一考试评价,却可以通过模块化课程、技能实训、产教融合等方式持续培养。


“高考唯一性”应被终结,教育多元化时代已到来


高考在特定历史时期完成了重要的社会任务。但如果我们仍将其视为唯一通道,将所有人才评价与资源配置捆绑于此,就等于把一切希望押在一次比赛、一套题目上。这种“唯分数论”不仅不公,更不智。


我们需要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生态——以激活潜力为目标,以技术为工具,以多元路径为支撑,以终身学习为保障。大学可以不再是四年制围墙,而是灵活进出的能力平台;课程不再是统一模板,而是因人定制的成长系统;老师不只是灌输知识的人,更是激发创造力的引路人。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将“学习权”视为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而非少数人的机会。比如河南的孩子、山西的孩子、内蒙古草原上的孩子,他们不应因起点不同被判定未来,而应有平等的机会去点亮自己的特长,走出各自的路径。


在教育稀缺地区率先试点“激活型大学”,打通产业出口


为了推动这一转变,国家可以选择在人口多、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如河南中部——建立新型“激活型大学”作为教育制度改革试验区。这类大学不再以统一分数为唯一门槛,而是采用灵活、综合的多元遴选机制,接纳不同背景、不同天赋的青年。


教学方式以项目制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模块化课程(Modular Curriculum)和AI辅导系统为基础,实现“边学边做”“个性化进度”“即时评估”。课程内容聚焦数字技能、AI应用、生物健康、清洁能源、制造业自动化等前沿领域,紧贴国家战略产业方向。


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学应与高科技企业和高水平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即参与真实企业或科技研究项目,通过“导师+AI助教+企业实训”三位一体的体系,完成从“潜力识别”到“能力落地”的全过程。


这不仅将大量未被传统高考体系吸纳的青年重新激活,也将为地方产业输送真正“可上手、能迭代、懂协同”的新型人才。


这类试点大学既是教育公平的突破口,也是科技战略的“人才蓄水池”,未来更有望成为“技能跃升”和“区域振兴”的关键引擎。


结语


我们正站在一次深层教育文明转型的起点。技术给了我们工具,产业提出了新需求,现在我们需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与制度上的勇气。唯有跳出“筛选谁更好”的旧思维,迈向“激发每一个人”的新方向,教育才能成为真正托举未来的力量。


让大学不再只是围墙,而是能量站;让教育不再淘汰人,而是点燃人;让中原的青年,不再被动等待机会,而成为新科技时代真正的推动者、参与者与建设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王晓东(生物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是什么意思... 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是什么意思?纵向为把握的深度、横向为理解的界域宽度、纵向是一个学科内部的联系,而...
卡佩罗为什么选择了“地狱难度”... 卡佩罗为什么选择了“地狱难度”的中超青训营联赛一切都是为了钱
蔷薇花可以和灯笼草混合泡茶吗? 蔷薇花可以和灯笼草混合泡茶吗?安徽话可以跟灯笼草捆在泡茶,可以的,可以混在一起泡茶可以的。
关于动物过冬的最新儿童绘本有哪... 关于动物过冬的最新儿童绘本有哪些关于动物过冬的最新儿童绘本有哪些?请提供书名或买家!有两个相近的《雪...
紫霞仙子是哪部戏里的 紫霞仙子是哪部戏里的 紫霞仙子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电影《大话西游》中的角色人物,饰演者是朱茵...
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 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这是为人处事的正常的做法,如果想要了解别人或是什么...
芈月传大王哪一集知道王后是坏人... 芈月传大王哪一集知道王后是坏人的16集。樊长使告发王后,大王得知是王后害人,愤怒不已下令严查,大王得...
学会分享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学会分享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学会分享,就是有了帮助他人的优秀品质。从而提高了思想品质,道得品质,学会分享...
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的区别? 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的区别?教育评价和教育评估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教育评价更多的是,对整一个教育过程作...
光字开头成语接龙 光字开头成语接龙光采夺目 → 目中无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