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理想、小鹏背后的这家供应商,年入近300亿元
创始人
2025-07-03 08:23:37
0

在汽车产业的背后,有一家供应商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小米汽车、理想、小鹏等知名车企的发展,都离不开这家年入近 300 亿元的供应商。它以精湛的工艺和优质的产品,为这些车企提供着关键的零部件和技术支持。从汽车的核心引擎到精密的电子系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其在行业内的地位举足轻重,凭借着多年的积累和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为众多车企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汽车产业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企业家杂志 (ID:iceo-com-cn),编辑:马吉英,作者:任娅斐


去年6月,高大鹏有了一个新身份——正式出任德赛西威董事长兼总裁。新身份让他在面对挑战时,感觉“退无可退”。


成为董事长前,高大鹏在CEO的位置上干了9年,什么事都愿意冲在一线。成为董事长后,虽然不必事事躬身,但担子更重了。“当CEO的时候,还有退路,永远觉得背后有一个人在支撑你。”高大鹏说。但现在,作为董事长的他成了团队最后的防线。


高大鹏来源:受访者


德赛西威前身是“中欧电子”,成立于1986年。2001年,西门子成为其股东之一,主力产品是汽车音响、信息导航系统和空调控制器。2010年,德赛集团收购了外方股份,成立德赛西威。德赛西威自此成为一家完全独立的中国企业。


之后15年,德赛西威的发展历程是一家传统供应商如何转型、跨界新业务的典型样本。这家最初只制造车载音响、仪表盘的传统企业,迅速跻身成为国内主流车企的首选供应商,合作名单囊括了理想、小鹏、蔚来、小米汽车、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城、广汽、长安、上汽等自主品牌,大众、奥迪、丰田、本田、雷克萨斯、奔驰、福特等外资品牌。


财报显示,2015年德赛西威营收为36.7亿元,归母净利润约为3.6亿元,到2024年营收已经实现近30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亿元。


从营收上看,德赛西威是国内头部智驾供应商,但随着智驾赛道的竞争愈发激烈,德赛西威也正面临各方挑战,除了同行,还有不断扩大自研的车企、从传统零部件转型过来的Tier1、扩张到域控的算法软件厂商,以及代工厂。


财报显示,2021~2024年,德赛西威智能座舱毛利率分别为24.45%、21.34%、20.58%、19.11%,持续下滑;智能驾驶毛利率分别为20.78%、21.52%、16.22%、19.91%。


未来,德赛西威如何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今年,德赛西威发布了2030年发展战略,高大鹏将其概括为12个字:稳基盘、勇出海、促协同、智拓界。


成为董事长以来,高大鹏也在学着克制自己,放手让团队去干。“公司成不成,你就是天花板。没干好,是因为你这个天花板太低了,压得大家没空间;干好了,说明大家给力。”高大鹏说。在他看来,“如何用更多的资源去支持公司,这是我需要在下一个周期里面做的工作。”


走出舒适区


2010年,外资光环消失后,德赛西威开始重新思考企业的发展方向。


很快,内部提出“二次创业”和“去安逸化”的口号。2011年,德赛西威进行内部组织调整,推行事业单元制度,针对不同客户和不同业务,重组团队架构,每个事业单元自负盈亏。


何志亮来源:受访者


何志亮2006年加入德赛西威,如今是公司执行副总裁、智能座舱事业部总经理。在他看来,二次创业阶段非常重要,为之后整个座舱业务增长奠定基础,“从产品线到客户群体,都迎来了大发展”。产品线方面,德赛西威拓展了空调、仪表、显示屏业务。另外,公司成立了信息导航第一事业单元和第二事业单元,以服务本土客户和外资客户。


相较于座舱业务,智驾业务探索则更加具有不确定性。


李乐乐为德赛西威执行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部总经理。2011年他加入公司时,公司才刚开始启动ADAS的技术研究,投入的资源有限,“(ADAS)在公司关注度也不高”。直到2014年,座舱业务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做到行业第一,需要未来有新的增长,公司正式提出要孵化ADAS业务。李乐乐至今仍记得2014年9月的一次公司战略会。彼时,他甚至不知道ACC(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这个名词。立项之后,公司做了一些ADAS相关产品,如摄像头、标清环视系统,2016年实现了2000万元左右的销售额,业务开始进入轨道。2016年10月份,德赛西威正式成立智能驾驶辅助事业单元,智驾业务纳入公司发展主线。


2017年,德赛西威加大对新技术研发的投入,在新加坡成立自动驾驶技术团队,投资全自动高清摄像头生产线,并且在国内率先实现高清摄像头和环视系统的首发量产。智能驾驶业务迎来新一波增长。2018年,德赛西威再次战略重组,成立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三大事业部。德赛西威的产品也已经从单纯的音响导航,拓展到座舱域控、控制显示系统、全自动泊车系统、360度高清环视系统、毫米波雷达、V2X等。


德赛西威为何能顺利转型?高大鹏的总结是:对外部环境保持高度敏感,勇于变革。“不要给自己留很多解释空间。越刀口朝内,你的合作伙伴越信任你。同时,长期坚持,别浮躁。”


点击封面订阅全年杂志


押注理想


2015年,当绝大多数供应商对造车新势力的印象还停留在“PPT”时,德赛西威率先和理想、小鹏开展了合作。


站在今天看,德赛西威确实押对了宝,但在当时,这无异于一场“赌博”。


2015年,理想汽车(当时公司名称为“车和家”)首款产品计划生产一辆两门两座的低速电动车SEV。时任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的沈亚楠到广东周边寻找供应链合作伙伴,德赛西威一名前员工向他推荐德赛西威,没想到双方一拍即合。2016年4月,双方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德赛西威开始为理想开发车机系统和显示屏。“想哥(李想)当时都惊了,说这么重视我们。”高大鹏笑着说,“那时候没有All in这个词,但好像就是这种感觉。”


但这次合作没有成功,因为一些政策、法规原因,理想的SEV车型在研发两年后最终流产。


“当时理想代表着新势力和智能化转型,我相信这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不是理想看不准,德赛西威也看不准。在大家都看不准的时候,双方团队对待事情的态度是认真的。我们认为可以一起走下去。”德赛西威CEO徐建说,双方决定继续合作。


2018年,理想发布首款车型理想ONE,这款车型开创性地搭载了四屏联动座舱产品,即把仪表、中控、车控和副驾娱乐四块屏整合在一起。何志亮强调,这在当时颇具挑战,当时德赛西威的仪表团队和座舱团队分属两个不同的事业单元,公司为此还进行了组织调整。“技术上是不慌的,但是产品算谁的?怎么结算?本来可以卖两个产品,现在1+1会不会小于2?业务上很纠结。”为了提高团队协作效率,主动拥抱市场趋势,仪表团队和座舱团队整合,成为新的智能座舱研发团队。


借助此次合作,德赛西威也首次量产了基于高通820A芯片的座舱域控制器,正式开拓了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新业务。


德赛西威在2017年的财报中提及,公司多屏智能座舱产品在理想汽车、长安汽车和奇瑞汽车的车型上配套量产,并获得广汽集团、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的新项目订单。


到2024年,德赛西威智能座舱业务全年营收已经达到182.30亿元,占总营收的66%,其中新项目订单年化销售额超过160亿元。


拥抱英伟达


在智能驾驶领域,德赛西威复刻了智能座舱业务的打法。


2014年,德赛西威决定投入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研发后,本来决定和Mobileye合作,但他们发现这家公司有排他性,不开放,德赛西威放弃了这次合作。


李乐乐来源:受访者


2017年,德赛西威接连考察了Intel、高通、AMD和英伟达几家公司,最终确定和英伟达合作。谈及理由,李乐乐说,一是英伟达更开放;二是英伟达芯片对AI支持的先进性;三是因为英伟达的决心和“高执行力”。


这是一次巨大的冒险。高大鹏回忆,和英伟达的合作,公司投入大概1.4亿元,但“能干成啥样也不清楚”。财报显示,2018年德赛西威归母净利润仅为4.16亿元,这笔投入占到净利润的三成多。“一下拿这么多钱,还没客户,相当于做一个创新的技术展示载体。”高大鹏说,这在当时“是一个大坑,公司压力太大了”。


2018年,英伟达Xavier芯片正式交样,德赛西威成为其全球六家合作授权商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家中国公司。这一合作也让德赛西威站上新台阶。


彼时,小鹏汽车正计划用英伟达Xavier芯片研发高阶智驾系统,而国内供应商中,德赛西威是唯一选择。很快在2018年,小鹏汽车便与德赛西威、英伟达签订了合作。李乐乐至今还记得,吴新宙(原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副总裁)从美国回来入职的当天,直接去了惠州(德赛西威公司所在地),“跟我们开会、吃饭”。


2020年,搭载Xavier芯片、德赛西威自动驾驶域控制器IPU03的小鹏P7实现量产。


同年,德赛西威再次和理想汽车合作,用Orin芯片开发出了智能驾驶域控制器IPU04,并在之后获取了上汽、广汽、长城等多家车企的定点。


与之前相比,IPU04平台下,智驾方案的开发周期大幅缩短,从至少两年缩短至10个月,且能支持多个方案同时量产,运行效率显著提升。


提前卡位英伟达和新势力,让德赛西威获得先发优势和快速量产经验。2019年英伟达推出更高算力的Orin芯片后,德赛西威已成为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落地高阶驾驶方案绕不开的选择。


如今,智能驾驶已经是德赛西威的第二大业务。财报显示,2020到2024年,智能驾驶业务收入从7.1亿元增长至73亿元。2024年,智能驾驶业务新增订单年化销售额接近100亿元。


李乐乐为智能驾驶事业部定下的目标是,通过大规模泛化测试,提升智能驾驶系统应对极端场景的处理能力。这不是一个容易达成的目标,德赛西威不仅要设法与不断降低利润的同行竞争,还要满足要求更高的主机厂客户。


李乐乐对《中国企业家》表示,2023年,公司做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就是在上海搭建自动驾驶算法团队。他亲自面试,确定1号位、2号位等十几个核心骨干。


目前,德赛西威已建设了三期智算中心,并计划投入7.2亿元建设第四期智算中心,开发智能化产品,研发算法模型、车路协同、人机交互等技术。


找到新的生态位


过去几年,车企掀起自研潮,迫切希望掌握核心部件,供应商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数据显示,2023年,智驾域控供应商装机量排名第一的和硕、广达,为特斯拉代工生产了60.4万套智能驾驶域控。代工厂成了域控供应商此前未想过的对手。


德赛西威更早感受到寒意。“之前我们明明是合作伙伴,上、中、下游很清楚。突然有一天,我们下游说要干我的一些活。”何志亮回忆,这在当时给了他不小的冲击。


以小鹏汽车为例,在英伟达Xavier芯片阶段,德赛西威还在为小鹏P7供应智能驾驶域控制器。2019年,Orin芯片发布后,小鹏汽车开始自研智驾域控制器和底层软件,德赛西威只负责代工。


徐建来源:受访者


面对这种棘手局面,徐建的回答是:要尊重趋势,尊重价值的重新分配。“不能因为原来给你一瓶矿泉水,现在我把水和瓶子拆开单独给你就是我的损失。”在徐建看来,自研并不是全部自己研发,应该是自己具备研究能力,所以供应商不会没有事情做,“我们需要在变化的过程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随着合作深入,何志亮发现对业务的管理更加灵活了。“开放之后,大家基于彼此能力做最优组合,我们也清楚怎么往前推。两三年磨合下来,越来越清晰了。”


李乐乐举例称,和理想汽车基于Orin平台开发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上层应用几乎全部交给理想研发,德赛西威协助理想进行一些中间件和框架的梳理。“这其中我们损失了什么?似乎少干了一部分活,少体现了一部分价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加深了对于底层软件、中间件分层梳理的能力,得到了更稳定的底层软件,更适配的框架。”


同时,行业里能投入千亿元资金,且有能力自研的车企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车企还要依赖一级供应商。今年3月份,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业内对于主机厂和供应商如何分工,也有探讨。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指出,智驾行业即将快速收敛,20%的车企会选择自研,80%的车企依然会选择和第三方合作。


新态势下,车企和供应商都在摸索自己在产业中的位置。但无论何种变化,未来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供应商仍会占据主动地位。


德赛西威一直希望通过打造整体和模块化能力,将上层软件技术向中间层沉淀,中间层向底层做沉淀和标准化。


“要具备全栈能力,可以提供原子化的服务。”徐建解释称,公司既可以提供整体的系统解决方案,也可以提供拆散的一段代码或者一个配件。这种方式要求德赛西威“技术要硬,身段要软”。


如何确保创新始终走在前面?李乐乐透露,公司设有产品创新委员会和技术创新委员会。这两个委员会负责对产品与技术进行洞察,通过组织和机制保障,确保产品规划具备行业领先性。此外,德赛西威还借助“外脑”,与国内顶尖院校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和新加坡南洋理工等合作,以获取外部信息。


今年,德赛西威内部提出了新要求,即所有产品线涉及到技术栈都必须具备行业领先性,不能存在硬件强、软件弱,或者某个产品不行的情况。“面对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李乐乐说。


出海,寻找新增长极


为了改善盈利,德赛西威也希望拓展海外市场,找到新的增长极。“我们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需要全球化,需要走出去,需要去创新。”高大鹏强调,国际化是刻在德赛西威基因里的。


早在2010年,德赛西威就明确了“本土国际化”的战略,开始往海外市场拓展。但受制于业务、技术、法规、政策等原因,国际化步伐相对缓慢。


“我们当时还是有些保守,如果让我重新决策,我更愿意让团队更早走出去。尽管我们知道这些人最终会回来,但不能跳过这一步。”高大鹏反思,之前他们太过于依赖总部,“总觉得核心人员要留在总部”,也过于强调专业性,“虽然在垂直领域做得深,但横向协同越来越弱,因为缺乏了解全局的人”。现在,公司变革的重心是要让总部适配当地,把更多优秀人才安排到一线。这些人才不是去做一把手,而是去了解当地情况,让总部知道如何提供赋能。在高大鹏看来,这样能避免随着组织规模扩大,按职能分层导致的内部协同问题。


目前,德赛西威的海外战略分为几个区域:一是高风险区域,主要提供客户支持;二是需要长期投入的区域,公司在投资建厂;三是能够速赢的区域。


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以欧洲为例,欧洲市场是中国车企眼中的一块肥肉,也是一块久攻不下的高地。欧洲对数据安全监管非常严格,除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以下简称GDPR)、《欧盟网络与信息安全指令》外,还有数据治理法案、数据市场法案等,对汽车在数据收集、使用、存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要求。例如,GDPR要求在汽车采集的数据中,对人脸和车牌做模糊处理。


过去两年,李乐乐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同奔驰、宝马、沃尔沃等欧洲车企高层,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进行沟通交流。今年3月和5月,他已经两次飞去欧洲。李乐乐表示,欧洲客户相对比较保守,选择供应商需要考虑多个因素。比如信任度。因为过去他们从未与中国企业合作过智驾项目,所以需要确保供应商能否与自己的体系匹配,并且合作是长期而非短期行为。另外,欧洲客户还会评估合作伙伴的全球供应链和区域化供应能力。还有企业会关注可持续发展,比如沃尔沃会考虑绿色环保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本地化研发支持也很重要,例如智驾需要考虑当地路况、法规、驾驶习惯、准入标准等,甚至需要在当地采集和处理数据,确保数据的合规和安全。


“首先我们要具备出海的能力,理解海外市场,有资源投入和实质性布局。其次,我们要回归本质,知道海外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海外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好产品。”高大鹏认为,不能简单地将某个市场或区域的成功经验直接复制到另一个区域,当前出海的核心战略是必须具备区域内的独立运营能力,这就意味着公司需要在本地生产、本地服务,并承担社区责任和法律合规义务。


去年,德赛西威提出“本土国际化”战略,通过在全球主要汽车市场的战略布局,实现“本土对本土”的服务。该战略包括: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提质增效,打造敏捷高效的组织模式,形成2个利润中心、1个全球交付平台、1个总部赋能平台;打造技术底层基石。


在欧洲、北美和东南亚主要市场,德赛西威的布局已经明显加快。


财报显示,2023年德赛西威在欧洲获得了大众、奥迪、沃尔沃等客户新项目,并筹划在欧洲建设新工厂;在东南亚和印度,攻克了印度市场排名第一、第二的MARUTI SUZUKI、TATA两大客户。2024年,出海步伐进一步加快。德赛西威先后在日本和法国设立了新办公室,并正式开启了西班牙本土化生产,西班牙工厂预计于2025年底竣工。德赛西威欧洲新科技园区也在建设当中。


数据显示,2024年德赛西威海外订单年化销售额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20%。


徐建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要正视自己的不足,“虽然我们正向着全球化组织迈进,但与其他全球Tier1相比,德赛西威在北美、欧洲、亚洲甚至中东等市场的组织能力还有提升空间,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在每个区域实现本地化运营,才能真正实现全球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的故事,好词好句好段摘抄? 长征的故事,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他们的细雨不止于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滋润了一方水土;绊脚石...
老人怎么不谈人生的意义 老人怎么不谈人生的意义他们已经领悟到了,不用谈了,他们的人生已经走过了太多太多,再谈什么大道理大的一...
银宝街APP白银铂金交易软件不... 银宝街APP白银铂金交易软件不合规,超范围经营期货交易!
求搞笑小说玄幻和都市和修真的小... 求搞笑小说玄幻和都市和修真的小说茅山后裔鬼灵报告天机勿语
如何从平淡生活中找乐趣? 如何从平淡生活中找乐趣?上班→下班→回家→吃饭→睡觉再上班....每天就像是生物链一样反反复复的过日...
天使的心跳结局是什么 天使的心跳结局是什么 《天使的心跳》结局是立华奏和音无最终还是在一起了。他在等待立华奏,等待立华奏回...
有一次去了图书馆,男友提出要去... 有一次去了图书馆,男友提出要去图书馆最上层楼梯坐,(然后就坐电梯去了,走了一层楼梯)然后就接吻搞暧3...
异世界动漫 异世界动漫男主穿越到异世界,结局成为国王,很久以前的动漫今日开始是魔王?高中辍学生加纳慎一是一个拥有...
幼儿园风疹预防措施有哪些 幼儿园风疹预防措施有哪些主要有以下三种预防措施:  一、控制传染源  隔离患儿,隔离期从起病至出疹后...
万户-万户飞天 万户-万户飞天词语释义: 1.一万户。 《史记·高祖本纪》:“诸将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亦指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