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这个纷争激烈的历史舞台上,各路英雄纷纷亮相,轮番登场,场面异常热闹,真可谓是你来我往,精彩纷呈。
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论出身,司马懿远不及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兄弟;论才略,他也比不上雄心勃勃的曹操;论运筹帷幄的能力,更是难以与诸葛亮匹敌;论坚韧的意志,他甚至配不上给刘备提鞋;论征战沙场,估计也不过是被孙坚孙策父子轻易击败的角色。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凡普通的人,最终却成为三国时代最大的赢家。
那么,司马懿最大的优势究竟是什么呢?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必然具备某些过人之处;而他能够成为三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自然也有他独到的优点。与袁绍、曹操、刘备、诸葛亮这些赫赫有名的枭雄相比,司马懿在某些方面的确表现出不输于他们的能力。而他最显著的特质,就是——狡诈多变,善于权谋!
司马懿并不像袁绍、曹操、刘备那般怀揣统一天下的宏大志向,也不曾心怀争霸天下的野心。由于他出生较晚,待他成年时,天下已然进入了诸侯割据、分崩离析的局面,已经没有多少机会能够另起炉灶。实际上,司马懿并未参与初期的争霸战争,他做的事情只是窃取了曹氏家族的政权。
谈到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这件事,许多人往往拿曹操来做对比,认为曹氏家族没有资格指责司马懿。其实这两者本质上并不相同。曹操虽曾“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曾批评刘备等人为“汉贼”,这点并无太大争议。可不可否认的是,曹操迎接献帝刘协时,刘协除了皇帝的头衔一无所有,而曹操所掌握的地盘,完全是靠自己打下的。而司马懿所掌控的时代,天下三分已成定局,他作为魏国的辅政大臣,却为了个人私欲篡夺了曹魏的政权。在当时讲究忠孝仁义的社会风气下,司马懿的行为堪称极端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司马懿奸诈无常的特质不仅仅体现在政权篡夺上。比如他的正妻张春华,是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位重要继承人的母亲。张春华从小聪慧过人,对司马懿实现抱负起到了关键支持作用。曹操初任司空时,听闻司马懿名声,欲将其招入朝廷,但司马懿看清汉室国运已衰,前途未明,故意装病拒绝召见。曹操多次派人查探,发现司马懿卧病不起,才无奈作罢。
有一次,天气晴朗,司马家晒书在院子里,忽遇暴雨倾盆,司马懿慌忙从床上起身去收书。家中只有一名婢女目睹此景,张春华怕此事泄露破坏司马懿装病的伪装,竟亲手杀死了这名婢女,之后依旧若无其事地去烧火做饭。这段往事记载于《晋书·列传第一》,也体现了张春华为保护司马懿不惜手段的决心。从此,司马懿对张春华倍加器重,她也成为其坚强的后盾。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这样一位贤惠的妻子晚年竟被司马懿嫌弃。晚年司马懿宠爱起了柏夫人,张春华想见他一面都极为困难。一次司马懿卧病在床,张春华特意熬了一碗人参汤前来探望,没想到司马懿一见她老态龙钟的模样便厌烦地骂她“老东西”,当场表示根本不需要她劳心费神。张春华羞愧难当,心中怨恨油然而生,甚至拒绝进食,誓以绝食相抗。
这一幕被他们的儿子们看在眼里,求情无效下,儿子们也跟着绝食。这可让司马懿大为紧张,毕竟这几个儿子是他的继承希望,怎能眼看他们随母亲一同赴死?于是司马懿不得不虚情假意地前来道歉,给了张春华一个台阶下,张春华也停止了绝食。可你以为事情就此结束?并没有。司马懿还经常拿这件事自豪地对外宣扬,说那个“老东西”死了无所谓,唯一担心的只是自己的“好儿子们遭罪”。这段话出自《晋书·列传第一》,让我们看清了司马懿冷酷无情的本质,也解释了他为何能在奸诈反复中游刃有余。
公元234年,诸葛亮发动第五次北伐,派兵到魏军军营前叫阵,口出羞辱与挑衅。面对各种激烈的挑衅,司马懿却稳如泰山,始终坚守阵地不出战。诸葛亮一时无计,竟派人送去一套女子服装,意在羞辱司马懿,讽刺他胆小怕战,不如穿女装算了。此举激起魏军将士极大愤怒,纷纷要求出战,然而司马懿依旧泰然自若,甚至亲自穿上女装当众示范,表达自己根本不在意诸葛亮的挑衅。诸葛亮的“红妆促战”非但没能激怒司马懿,反而衬托出他的镇定和忍耐力,堪称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司马懿善变多疑的性格还有很多典型例子,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第一个是洛水之誓。高平陵政变发生时,曹爽带着皇帝扫墓,司马懿趁机将其围困于京城外。此时曹爽若坚定反抗,以其身份和手中皇帝的筹码,本有很大胜算。然而司马懿派出朝中重臣劝降,亲自在重臣面前指着洛水发誓,承诺只要曹爽交出兵权,便保留爵位,未来荣华富贵不缺。软弱的曹爽信以为真,交出兵权,结果司马懿背信弃义,诛杀曹爽及其家族,显示出他极端的反复无常。
第二个是何晏之死。何晏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孙子,身世显赫,幼时不喜寄人篱下,经常言辞狂放,因此曹丕并不喜欢他。曹丕即位后,何晏既无重用,连小官职都难求。曹丕去世后,曹叡稍微给予他些许官职,但依旧不重用。后来曹芳即位,曹爽掌权,何晏才进入朝堂,成为曹爽集团一员。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让何晏参与审案,戴罪立功,没想到事后司马懿又反口,将何晏与曹爽一并诛杀,彻底暴露其阴险狠毒。
在高平陵政变前夜,司马懿仅告知两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计划。司马师对政变早有准备,安然入睡;司马昭则辗转难眠。但令人惊讶的是,司马懿对两个儿子都不放心,甚至派人暗中监视,担心儿子中有人泄密。司马懿自身阴险狡诈到了极致,自然视身边人为潜在威胁。
这几个事例充分体现了司马懿奸诈多变、阴险反复的本性。事实上,他的性格与能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家族背景。司马懿能够成功政变,不仅因为曹爽无能及自身狡诈,还有赖于其深厚的世家门第。司马懿的家族世代为高官,父亲司马防曾任骑都尉,祖父司马儁为颍川太守,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高祖父司马钧为征西将军,均为秩二千石的重要官员。这个等级在汉朝时期,象征着王朝核心统治阶层,是诸侯的门槛。
更令人震惊的是,司马懿的第十二世祖司马卬,竟是西楚霸王项羽封为诸侯的十八路诸侯之一,曾与汉王刘邦并列。司马卬在秦末起义时,多次反复投降于项羽和刘邦之间,最终自食恶果被杀。或许正因祖上多次反复无常的经历,司马懿在面对复杂局势时,选择了谨慎多疑和权谋狡诈,最终成就了他三国时代最阴险狡诈的枭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