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熊志
7月12日,有网友发布视频,原本免费的江西瑶里古镇遭遇“圈镇收费”,游客锐减引发当地居民不满。当地村民纷纷在景区入口通道张贴告示,指引游客从其他通道免费入村游玩。
免费古镇变成收费景点,村民的亲友来访要掏钱,商户的生意骤然冷清,这场景区运营方和村民的冲突风波,暴露出“门票经济”依赖的短视逻辑,也将公共资源和商业利益之间的矛盾推向前台。
图源:景德镇文旅
村民引导游客“逃票”的行为,并非无理取闹。
一方面,“圈镇收费”的区域,并非人工新建的景区,而是当地居民世代居住的生活区,如今突然被划为收费景点,连亲朋好友串门都要购票,这种“家门口设卡”的行为,无疑会刺痛村民的敏感神经。
另一方面,瑶里古镇作为公共资源,其收费决策本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并充分征得利益相关村民的同意。然而,运营方既未办理审批手续,也未与村民进行充分沟通,便贸然“圈镇收费”,在程序上显然缺乏合理性。
据媒体报道,当地文旅部门已回应称,“暂时恢复之前的情况”。知错能改,态度值得肯定,但需要纠正的绝不仅是不合程序的“圈镇收费”行为,还有对“门票经济”的过度依赖。
景区运营方试图“圈镇收费”,原因无非在于,入村每人30元,可以简单粗暴地增收。
而放眼全国,类似“圈镇收费”“围村收费”的案例并不少见。景区运营方或许认为,门票是最直接的盈利方式,却忽略了旅游经济的本质——游客的停留时间与二次消费,才是可持续收益的关键。
把古镇圈起来当成收费景点,增加了游览成本,无疑会让一些游客望而却步。事实也确实如此,据瑶里古镇村民所述,原本是旅游旺季,但执行收费政策之后,游客数量减少,商户生意受到严重影响。
过度依赖“门票经济”,不仅无法实现增收目标,反而扼杀了更广阔的消费潜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杭州西湖等景区免费开放后,游客停留时间延长,餐饮、住宿、购物等二次消费显著增长。这些成功案例充分说明,“门票经济”绝非景区运营的唯一出路,免门票的政策,也未必会增加景区的管理成本,相反还会提升景区的人气。
所以,商业景区的运营,要平衡运营方和本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充分尊重他们的诉求;同时,还要把眼光放长远,通过旅游产品的优化、服务质量的改善,来吸引游客,带动文旅消费实现增收,而不是过度依赖门票收入。
瑶里古镇的“围镇收费”风波,对于整个文旅产业也是一种提醒:文旅开发不能以牺牲一方利益为代价,把公共资源随意私有化。唯有尊重当地居民的权益,摒弃“门票经济”的功利短视思维,才能实现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