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明确一下具体的“它们”是什么呀,没有相关信息的话我很难准确地进行描述呢。你可以补充一下背景或相关内容,以便我更好地为你创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满分激光枪,作者:满分激光枪,原文标题:《大连女孩只是成了它们续命的祭品。》题图来自:AI生成
我相信你同我一样费解。
这女孩到底做错了什么?以至于她要连着三天被挂到互联网闹市的中央游街。
谁能想到她只是跟乌克兰人上了个床,我还以为她偷了国家机密跑去送给美国人呢。撑死小范围评头论足,但没必要让半个中国都议论吧?
如果你和我一样费解,说明你是一个理智尚存的人,我们能一起分析下这事。
大连工业大学做的对吗?
她是否损害了国格?
如果一个男的出轨,跟外国女孩上床,女孩还在粉丝群里炫耀她睡了中国男人,大众会生气么?
你怎么看?但在我看来,上面这三个所有人都在争论的问题一点儿都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为何这件小事突兀地登上热搜成为全民焦点,真正重要的是“大连女孩儿是如何被当作了祭品”。
这件事和你我息息相关,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哪天会成为祭品。
为什么我要说她被当作了祭品?她又是被谁当作祭品的?
我们先看这件事是如何成为风口浪尖的。
大连工业大学的开除声明实际上没造成什么水花,让这事儿登上热搜的是数百家大媒体突兀又整齐地下场。
(该公告仅有五千多阅读)
有的媒体,上一条还在报道特朗普和越南的贸易谈判,有的媒体,上一条还在讲当地民生政策,有的媒体,上一条还在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下一条它们就抛掉所有宏大叙事,全开始报道一个小女孩因为有损国格被学校开除了,连人家名字都不遮一下。
这就是整件事最奇怪的地方。
它压根不是一个自然发酵的热搜,它是一个被强行放大的热点。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具体做了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任何瑕疵都会被无限放大,你就算随手丢个垃圾、大街上抽根烟,在这种放大镜的折腾下,都会显得罪大恶极。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传统媒体在自媒体时代几乎活不下去了。过去他们能依靠报纸和电视垄断话语权,但今天他们被迫放下身段在微博、抖音、公众号这些平台和大量的自媒体竞争。
你可以把这些媒体理解成逐渐失去权力的老头,它们无能又懦弱,胆小又自私。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流量就是权力,它们会为了握住曾经的话语权不惜做任何恶。他们既不敢深入报道严肃事件,也没能力创造爆款议题,只能靠献祭有瑕疵的普通人,个体的反抗是无力的,献祭普通的个体是安全的。
大众只会陷入性别对立的争吵里,全然不会去想为何这件事会突兀地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
今天报道小伙救人被指责袭胸,明天跟踪穿和服的女孩在博物馆被骂,为性别对立的恶神献祭一个个普通人的生活,以此苟延残喘,维持生命。在那些对立的话题里,它们永远如食腐的秃鹫和苍蝇般一拥而上,从来不管被置于放大镜下某人的生活是否会被毁掉。
上一秒它们直接写人家名字,下一秒又呼吁保护隐私。
在大连女孩这件事里,如果真的要有一个靶子被所有人指责。
那就是为了苟延残喘而献祭一个女孩人生的传统媒体们。
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你都有可能成为它们献祭的祭品。
如果一定要愤怒,我们只应对那些报道此事的大型媒体们愤怒。
因为这件事本就不应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这只是一群苟延残喘的老人们为献祭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而打造出的流量盛宴,这件事本质上是传统媒体在作恶。
回看整件事儿。
大连工业大学从未明确陈述过该女生有损国格。
开除女孩援引了两条校规,一条是旷课,另一条的原校规是“与外国人不正常交往,有损国格、校誉的,视情节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
校方从未定性是有损国格还是有损校誉。
有损国格从来是媒体的断章取义,大众从始至终都是在为媒体捏造出的事实和对立而争吵。
这所大学还有其他规定,譬如:
大学期间发生未婚性行为,处分
看淫秽视频,处分
为什么大连工业大学有如此严苛的规定呢?
这要追溯到早些年前,该校一位女生闹出艳照门的风波,当时大连工业大学还叫大连轻工业大学,校方名誉受损不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有这些夸张的校规倒也合理。
最后再谈谈性别对立吧,我这两年网上冲浪,渐渐悟出一个道理:
比愚蠢无知更可怕的是蠢人自认为掌握真理。
它若只是愚蠢无知,它只会迷茫得什么都不做,可一旦它自以为掌握真理,它会做一切它力所能及的破坏。
如今绝大多数蠢人们掌握的“真理”就是性别叙事,它遇到任何事儿,都会用性别叙事的逻辑往里面套,它们脑子里只有一种逻辑,要么是男的不好,要么是女的不好。
许多自媒体也是如此,它们用这套狭隘又单一的逻辑看待和解释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无论发生什么事儿,无论讨论什么事儿,都解释和概括成男的又厌女了,女的又双标了。
一个普通人的人生,被迫成了没有安全感的传统媒体们和想证明自己存在感的蠢货们狂欢的祭品。
没享受公众人物的福,受了公众人物的罪。
我要是她,立刻开直播带货赚精神损失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满分激光枪,作者:满分激光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