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领域,曾有这样一段令人唏嘘的经历。一位孩子在三年间竟然转了三个民办幼儿园,频繁的转学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而那些辛勤的幼师们,也无奈地选择了转行。她们本应在教育的舞台上发光发热,却因幼儿园的关停而被迫离开。这背后,是民办幼儿园运营的艰难,也是孩子们求学之路的坎坷。这种情况不仅让家长们焦虑不安,也让教育工作者们感到无奈和痛心,它提醒着我们要更加关注民办教育的发展,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白粥
“宝宝读的幼儿园,下半年要倒闭了,二十几年的老牌国际幼儿园。”
“我们益田村的幼儿园,今年都已经招不满。”
“我这村附近三个园,老师没事到处转悠,见孩子就发气球,邀请到时来读。”
这两年来,社交媒体上关于“深圳民办幼儿园倒闭”的帖子层出不穷——小孩读到一半幼儿园倒闭,家长只能重新择校,幼师失业转行……
民办幼儿园的倒闭,有其经营不善的原因,同时也有深圳部分地区生源已经不足的原因。
深圳幼儿园普遍规定入园年龄为3周岁,现在也有部分幼儿园因生源不足,破格录取不及3周岁的小孩入园。
从教育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全市幼儿园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根据统计局的公开数据,尽管得益于年轻的人口结构,深圳已经连续6年蝉联中国最“能生”的城市,但出生率依然逐年下降,从2020年的17.01‰下降到2022年的13.73‰。
生源流动和分布的不均匀,却又造成了一个看似矛盾的局面:
部分地区公办幼儿园申请人数过多,不少孩子被调剂出了家门口的幼儿园;一些地区的民办和公办幼儿园却因生源不足,面临倒闭。
01、三年倒闭三家幼儿园孩子都没辙了
陈丽君的孩子三年前开始上幼儿园,三年换了三家,原因并非幼儿园不符合她的要求。
“其实教学质量和老师的责任心都不错,对孩子很上心,对家长也特别友好,下午放学后也能提供晚托服务。”
每当孩子熟悉了环境和老师,那家幼儿园就提前通知家长:下学期不用来了,招生人数不足,幼儿园即将倒闭。
三年三次,每重新来一次,不仅陈丽君需要急头白脸地找一个离家近、口碑好的幼儿园,孩子也得重新适应环境,哭闹个半学期才愿意主动上学。
当时,他们考虑过村子里的公立幼儿园,那里离家近、村子里很多同龄小孩也在那里上学。但陈丽君他们不是深户,排不上号,最终只能去转向民办幼儿园。
“民办幼儿园也好,只要对孩子好,但是就是不稳定。”
不稳定性带来的麻烦,体验过的家长无不喊苦,孩子正上小班的新手家长陈妈妈表示:
“现在正好是秋季报名的时间段。突然收到停园的消息,突然不知道怎么办了,公立能否冲,私立要怎么选?”
他们纷纷向周边的同龄家长打听经验,然而好的幼儿园不愁招生,他们也不一定能进去,想要上更稳定的好幼儿园,只能不怕接送辛苦。
“能选公立幼儿园的,都优先考虑公立,民办幼儿园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即使是最老牌的幼儿园也有可能倒闭。”
陈珂的孩子在一家开了二十几年的老牌国际幼儿园上托班,才过去三个月,便收到幼儿园下学期将关门离场的通知。
其他幼儿园的老师,最近频繁出现在放学的校门口发传单,招揽这些即将“失学”的学生去他们幼儿园。
陈珂很心痛,她和孩子都喜欢园里的老师、园长和外教,甚至对和蔼友善的门卫大叔都感觉不舍。以前这家幼儿园远近闻名,配备齐全,园里都是有资历的老教师,周边的邻居都抢着让孩子上。
“只要有八九十个孩子,也许都能撑下去,没想到现在招生这么难了。”
深圳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中都排得上号,部分家长买房选址的重要因素,是孩子能否上更好的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
但部分家长没得选,他们的积分也不允许上就近的公办幼儿园,只能上民办,和孩子一起承担着那份不稳定性。
02、公办挤不上民办招不满
因生源不足而倒闭的民办幼儿园并非个例,尤其当拥有稳定根基的老牌民办幼儿园都变得动摇的时候,说明生源大盘的数量变化影响已不容小觑。
从数据来看,深圳的幼儿园数量是呈上升的趋势的,2023年是1973所,2024年增加到1990所,一年增加了17所,其中公办增加,民办降低。
幼儿园增加,但生育率下降,在园人数也变少了。2023年55.51万人,2024年51.97万人,一年减少了近3.5万人。
曾经有报道分析,出生人口减少并不是深圳民办幼儿园园所数下降的唯一原因,一是优胜劣汰,低、小、散且质量不高的民办园被关停,二是各区都收购了一批质量较好的普惠性民办园转为公办园。
过去,由于市场化发展程度较高,深圳学前教育民办“主打天下”,直到2018年底,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还不到4%。
2018年,深圳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公办园建设,并将其登记为其他组织举办的事业单位。到2020年底,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跃升至50%以上,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9%。
近八年来,深圳的幼儿园教育从缺口发展到富余,从非深圳户籍没有学位只能上高价民办,到部分公办幼儿园生源不足,民办幼儿园生存缺口逐渐扩大。
然而,这并非全市统一出现的现象,由于人口密集程度不一样,各个区甚至各个街道、社区都出现了公办或民办截然不同的现象,比如公办挤不上,民办招不满:
@炸鸡可乐加冰:网上都说幼儿园没人,实际上我们给孩子报名都抢破头,被自己小区的幼儿园刷下来,去别的地方报名才中签。
@我要发达:布吉这里,我女儿深户都读不了公立,这里的孩子太多了。
@煊煊mama:罗湖笋岗没几家公立,本来可以上田心幼儿园,拆掉了就没了,嘉宝田也没录到我们这边,这边附近都是私立,真离谱。
@蟹蟹:龙岗,我们孩子这届比上一届每班孩子少了六个,现在25个孩子一个班。但同在龙岗,我们原来住的那个小区楼下的幼儿园,很多本小区租房的都上不了,到附近的城中村上公立或者干脆上私立。
在光明、龙岗、宝安一些新开的楼盘中,基本上小区都有配套的幼儿园,优先录取所在小区或社区的适龄儿童,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
在生源相对没有那么密集的区域,非深户家长迎来了千载难逢上公办的机会,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难题。
@momo:沙头角这边的私立都快倒了,基本都能上公立。
@一口蛋黄酥:在松岗这边,公办好多都没招满。@抵制日huo:光明公办幼儿园真的好多招不满,而且私立才招到几个孩子。@小红薯6766095E:蛇口公办幼儿园,也好多招不满。
@拉不拉卡:我们小区的公办幼儿园,前两年挤破头,小区好多小孩都上不了,这两年孩子少,招到小区外的还招不满,旁边新建小区每个都有配套幼儿园,孩子又没前两年多了。
@小红薯65113100:我们横岗的小区公立幼儿园,说今年非深户都可以报名,有机会上。
一些民办幼儿园招不满学生,为了维持生计,做起了周边学校的午休午托服务。
他们将空出来的教室布置成午休室,铺上小床,供周边学生休息。食堂提供午餐服务,每个孩子每月收费1800元。
那些没有抢到在校用餐名额的小学家长们,正好为民办幼儿园填补了“生源空白”,但把幼儿园发展成“托班”,是否能成为一种长久之计?
03、幼师转行咖啡师“比幼儿园稳定”
上幼儿园的孩子减少,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幼师。
在深圳的民办幼儿园,幼师的普遍薪资为3000至5000元/月,部分能够包吃包住。甜甜以前住在教师宿舍,每天在幼儿园吃饭,即使薪资低,也能攒下来一些存款。
但是民办幼儿园不稳定,她来深圳五年,换了四家幼儿园,其中两家是倒闭了,两家是她预感即将倒闭了,自己先跳槽的。
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幼师行业的她们对出生率下降的担忧,在这几年逐渐成为现实。
莉莉在深圳当了7年幼师,在公办和民办幼儿园都待过,兜兜转转,今年收到了裁员通知书。
他们的幼儿园由于招生人数不足,宣布暑假停办,承诺会给每位老师一点补偿,但是是否真的有补偿,她还抱着存疑的态度。
这7年间,她在深圳成了家,生了娃,家里的老人也搬到了深圳,一家有老有小,虽然在深圳还买不起房,但也自足喜乐。
这次裁员狠狠地打击了她再找工作的信心,但上有老下有小她不敢耽搁,只是频繁投出简历犹如铁针掉入大海,毫无水花。
她深知生育率下降,毕业生也那么多,她作为老人,已经没有那么大的竞争力了。“这下真的跟着孩子,一起毕业了。”
甜甜虽然也接到了幼儿园9月即将闭园的通知,但她目前并没有太大的焦虑感,因为她已提前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她现在不仅是一名幼师,更是稳定的兼职咖啡师。
2022年时,她所在的幼儿园一度停课,那时她便意识到安全感不能只来源于单独一份工作,之后她做过日结厂妹、朴朴分拣员、餐厅服务员的兼职,只为了停课时,手停口不停。
现在她兼职咖啡师,每天下了班去咖啡店,和咖啡机打交道。
“这份工作起初只是我的权宜之计,没想到在幼儿园倒闭时,竟成了我最后的经济保障。每天穿梭在咖啡机与教室之间,虽忙碌却充实,至少不用为生计焦虑。”
这学期,她进入新园所工作,却被现实狠狠冲击——同组的保育员是刚毕业的实习生,工资竟以“1”字头开头。
10年前她实习时,工资就已到两千。“如今物价飞涨,消费水平不断攀升,十年过去,新人薪资却不增反降,实在令人唏嘘。”
之前幼儿园倒闭后的那些幼师同行,转行了一大半,有去新媒体运营、文员的,也有像她一样转行做体力活的。
她打算等这家幼儿园倒闭后,成为一名全职咖啡师,“收入和当幼师时相差无几,纯体力活,也比当幼师更辛苦,但胜在稳定。”
备注: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