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特朗普在北约秘书长吕特的见证下,发布了一项震撼性的“50天通牒”——他威胁称,如果俄罗斯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达成停火协议,美国将对俄罗斯实施100%的关税,并对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所谓的“二级制裁”。紧接着的次日,吕特点名了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威胁称这些国家若与俄罗斯继续进行贸易,将面临“毁灭性的打击”。美国驻北约大使惠特克则毫不避讳地透露出他们的“曲线施压”策略——通过制裁俄罗斯的石油买家,间接打击俄罗斯经济。
说实话,这样的威胁让我颇为好奇:美国和北约如今的做法,到底能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毁灭性打击”呢?
中国被点名,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毕竟,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这让中国成了美国眼中的“靶心”。2023年,中俄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了2400亿美元,其中能源交易占比超过60%,而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攀升。如果美国真如其所言实施关税威胁,那么中国对美出口5800亿美元的商品将受到极大冲击,尤其是机械设备和化工产品等关键领域。
不过,中国早已有了双重应对策略。首先,中国加速推进与俄罗斯的本币结算,预计到2025年,人民币结算比例将达到38%;其次,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也在加速,计划到2026年,向中国供应的天然气年量将增至980亿立方米。因此,对于美国的制裁威胁,中国根本不为所动。无论如何估算,美国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对中国造成实质性威胁。
因此,美国将注意力转向了巴西,试图通过制裁巴西来作为“杀鸡儆猴”的手段,宣扬自己有能力摧毁中国经济。可以想象,巴西人现在一定非常想骂街。
巴西与俄罗斯的年贸易额仅为82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化肥和农产品领域,但美国竟然将巴西与中国、印度一并列为威胁对象。如果美国真实行制裁,巴西每年210亿美元的对美农产品出口将首当其冲。然而,巴西总统卢拉的反应却非常强硬,他立即宣布启动与俄罗斯的化肥交易本币结算,并呼吁南美国家“建立一个共同的能源市场”。
尽管巴西一直没有加大与中俄的经济合作,并非因为对中俄不感兴趣,而是出于担忧,一旦与中俄加强合作,可能会遭到美国的制裁,结果是赚到的钱最终都得不偿失。但现在,美国的举措实际上给了巴西放弃顾虑的理由——不管巴西是否顾及美国的面子,美国都不放过它。既然损失不可避免,那不如彻底抛弃顾虑,和中俄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卢拉在公开场合讽刺特朗普是“过气皇帝”,并宣称“巴西不会对任何威胁低头”。随即,他便携手中国一起推动南美共同能源市场的建设。而中俄本币结算的比例已达到75%,巴西也开始推动雷亚尔的跨境支付,三国联合加速去美元化的进程。美国这一“杀鸡儆猴”的举措,反而成为了推动美元霸权崩塌的催化剂。
特朗普宣称通过这些措施“迫使普京与乌克兰谈判”,但却将惩罚施加于第三国企业,这无疑是一种荒谬的做法,简直就像“为了阻止A国卖军火,却对购买A国钢铁的B国征税”。这种“团狮子捏”的行为本来就很令人不齿,更何况它最终以失败告终,变得更加可笑。
随着美国宣布制裁,中国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25年上半年,中国与俄罗斯、沙特、巴西等国的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已达到52%。与此同时,中国与巴西联合在联合国提出了“冲突六项共识”,将制裁议题转化为一个促进和平的倡议。
巴西则借机进一步深化与金砖国家的合作,卢拉在圣保罗州的演讲中调侃道:“感谢美国的关税,让我们找到了替代美元的最佳时机。”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巴西和中国不仅在政治上保持密切合作,也加速了经济合作与去美元化的步伐。
这场“50天通牒”最终印证了林剑的预言——施压和胁迫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成了多极化世界加速形成的催化剂。
消息来源:北约秘书长宣称:若中国、印度、巴西继续与俄罗斯进行贸易,可能会遭遇“二级制裁”——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