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下午,一场聚焦产业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专题研讨会暨课题发布会在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数字金融合作论坛与深圳香蜜湖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中企云链产融数字研究院作为战略支持单位,得到了丰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会上重磅发布课题报告《让中小企业自由选择金融服务——共创产业数字金融生态价值》(以下简称“报告”),现场高朋满座,来自政府、学术界、金融机构及产业界的众多嘉宾齐聚一堂。
中小企业心声:如何才能自由选择金融服务?
会议伊始,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崔向华代表丰台区委、区政府致欢迎辞。他介绍了丰台区近年来在数字金融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并强调了丰台区作为首都金融改革实验区和新兴金融集聚区的战略地位。丰台区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共赢和风险可控的原则,努力打造数字金融创新策源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副理事长、湖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秘书长韩永文从宏观层面补充指出:“产业数字金融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需要重构金融资源配置逻辑。当前我国工业领域设备数字化率已达52%,但金融资源仍过度集中于头部企业,这种错配必须通过数字技术校正。”他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例,揭示传统信贷模式如何导致上游锂矿企业融资成本比下游整车厂高出4个百分点,而数字风控模型可将这一差距压缩至1.2个百分点。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详细阐述了产业数字金融的概念、内涵及其与供应链金融的区别,提出了产业数字金融的三大本质特征:去中心化的数字信用、拓宽的服务范围和场景、建立在数字化平台上的新型银企关系。报告还提出了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保障中小企业自由选择金融服务等五项政策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原一级巡视员王海林指出,受数字化技术门槛较高、成本较高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数字化转型面临认识不足“不想转”、担心增加成本“不愿转”、缺乏技术支撑“不会转”、见效周期较长“不敢转”等问题。他特别提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金融服务产生了新需求。为此,金融机构需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优化服务流程,创新产品和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服务网络,提高金融数字化服务能力,完善风险管控机制,以更好满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新需求。
“产业数字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投融资难题,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机构信贷模式变革,助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监管机构科技监管能力等六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要看到,产业数字金融在产业数字平台建设、服务创新赋能、产业与金融协同等三方面存在不足,还面临协同转型、生态共建、技术应用、模式创新等多重挑战。”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如是说到。
破局之道:在于生态重构与价值共生
AI技术对金融业的改造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范式跃迁。随着产业数字化与金融数字化的深度融合,2025年将成为AI在金融业应用的“奇点时刻”。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提到,金融机构需以开放心态拥抱技术变革,通过“战略引领、人才驱动、风险可控、资源聚焦”的四维路径,构建数字化时代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的高质量协同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分享了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成功案例,展示了数字技术在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构建智能风控体系等方面的应用成效。从实践中得到启示: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二是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三是通过建设数字平台,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四是跟踪前沿,强化数字技术支撑。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围绕制造业数智转型促进产融结合展开分享。他指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有“六级架构”:设备单元、产线、车间、工厂、企业、生态。内含企业“三朵云”:边缘云、企业云、生态云。他认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可遵循“T型战略”——横向以IT技术,实现企业间、环节间的横向集成;纵向以OT技术,实现企业内部制造系统的纵向集成,两者深度融合需长期推进。
中企云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在会上就供应链金融的开放与中小企业选择权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刘江强调,供应链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如果供应链金融平台过于封闭,导致中小企业选择权受限。
他提出,供应链金融应从封闭走向开放,打破核心企业的垄断,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通过“五统一、一开放”的原则,即统一规则、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统一监管、统一服务,以及开放市场准入,可以有效推动供应链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他还建议,借鉴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建立供应链金融健康指数,从应收应付平衡、有息无息负债管理、产业链利润分配等多个维度评估供应链金融的健康状况,促进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
华夏银行产业数字金融部总经理王涛在会上分享了华夏银行在产业数字金融领域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六新”创新点,包括理论体系创新、组织体系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等。他介绍,华夏银行通过构建垂直银行敏捷柔性化的矩阵管理体系,实现了对中小企业的精准授信和全流程动态评估,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
小结
当数字技术穿透产业肌理,产业数字金融已不再局限于传统金融服务的线上化迁移,而是演变为一场涉及生产关系重构、价值分配机制变革的深度革命。
这场变革中,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破解需超越单一技术工具的应用,转向构建“技术+制度+场景”的三维解决方案:通过AI动态评估破解信息不对称,借助区块链实现可信数据流转,依托统一市场规则保障选择权。而金融机构的角色转型更为关键——从资金中介进化为产业生态的连接者,在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的过程中创造新价值。
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回望,产业数字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则是数字文明时代新型生产关系的探索之旅。它要求我们以更开放的姿态打破数据孤岛,以更包容的监管容纳创新试错,以更前瞻的布局培育技术伦理。当产业端、金融端、技术端形成价值共生网络,那些曾被视为“不可能三角”的效率、安全与普惠,终将在数字技术的催化下实现动态平衡。
这场静默的革命没有终点站,只有持续进化的里程碑。产业数字金融正在重新定义金融服务的边界与内涵。唯有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才能让数字金融真正成为产业升级的“数字引擎”。
下一篇:外卖平台,收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