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电动汽车家庭充电解决方案供应商挚达科技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挚达科技成立于2010年11月,主要为电动汽车家庭用户提供包括产品种类和服务在内的充电解决方案,提供安全的充电体验以及智能的能源管理。其中,产品种类主要包括智慧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及相关配件,而服务主要包括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安装和售后服务,以及充电过程中的智能能源管理服务,如智能远程控制、安全充电、错峰充电和数据分析等。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挚达科技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家庭充电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于往绩记录期间,按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销量计,挚达科技的中国市场份额达13.6%,全球市场份额达到9.0%。
在此之前,挚达科技分别于2024年2月29日和2024年11月28日向港交所递交过招股书,但由于业绩不佳、对赌失败、客户依赖度高等因素,两次港股IPO均以失败而告终。此次重新提交招股书,挚达科技的上市决心可见一斑。
近年来,汽车电动化浪潮带动了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其中就包括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思瀚产业规划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全球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销量由2020年的40万台增至2024年的570万台,复合年增长率高达93.2%。尽管处于时代风口,但挚达科技的情况却并不乐观。
01.
业绩显露疲态
挚达科技领先的市场地位始终未能转化为业绩。
2022年至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挚达科技的总营收分别为6.97亿元、6.71亿元、5.93亿元和2.17亿元,整体呈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2025年第一季度的总营收增速虽然较2024年同期有所增长,但增幅并不大,难掩总营收增长动力不足的困境。
按照性质划分,挚达科技共拥有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两大业务板块,2022年至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产品业务收入分别为4.07亿元、3.21亿元、3.05亿元和1.4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8.5%、47.8%、51.3%和67.0%,为第一大创收业务。
同一时期,提供产品业务收入分别为2.90亿元、3.50亿元、2.89亿元和0.7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41.5%、52.2%、48.7%和33.0%,业务规模下滑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主要主力创收业务,销售产品业务正陷入“量价齐忧”的困境。2022年,挚达科技的销量为48.48万台,均价为790.5元。2023年,虽然均价增长至914.4元 但销量却降至31.33万台。到了2024年,销量有所回升至35.11万台,但均价进一步降至808.6元。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均价再度下探至780.3元,销量为18.33万台。
提供服务业务面临着同样的困境,2022年至2024年,该业务均价由1084.8元降至598.3元,服务量由25.76万次增至46.30万次。2025年第一季度,均价进一步降至510.2元,而对应服务量为13.55万次。
整体而言,挚达科技销售产品业务的销量和均价均呈现下降趋势,提供服务业务的均价更是断崖式下跌。反映出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挚达科技采取了“以价换量”的策略保持市场份额,但从结果来看,这一策略似乎并不成功,挚达科技亟需通过差异化竞争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与起伏不定的总营收相比,挚达科技的亏损情况呈现出加剧的趋势,2022年至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其净亏损分别为2514.7万元、5811.6万元、2.36亿元和1707.8万元。
挚达科技持续亏损扩大的原因主要包括成本上升、毛利率下降和费用增加等,其中毛利率是影响净利润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2022年至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挚达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20.4%、20.5%、14.9%和16.5%,整体呈下降趋势。对此,挚达科技表示,这主要是受到市场竞争激烈所推动,特别是领先汽车制造商的采购金额及行业影响力较大,有能力通过谈判获得更低的价格。
毛利率下滑严重侵蚀了挚达科技的盈利能力,直接导致了业务规模扩大但净亏损反而加剧的情况。如果挚达科技不能尽快补齐在产品定价策略、成本控制能力及各项费用支出等方面的短板,那么其上市之路将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02.
隐忧重重
业绩困境之外,挚达科技还存在诸多隐忧。
首先是业务结构过于单一。挚达科技高度依赖电动汽车充电产品及相关服务产生的收入,2022年至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智慧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销售收入占销售产品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4.1%、89.3%、93.2%和98.3%。同一时期,安装及售后服务收入占提供服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6.5%、96.7%、95.9%和96.6%。而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剩余收入分别是便携式充电设备等配件和电缆,以及充电服务和技术开发服务。
业务结构单一削弱了挚达科技的抗风险能力,导致其容易遭受行业波动冲击,高度依赖单一业务还容易过早触及增长瓶颈,业绩难以实现持续增长。因此,挚达科技也在探索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及EMS解决方案,以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不过,目前“第二增长曲线”的业务规模不大,贡献的收入占比十分有限,难以对业绩产生实质性的提升。
其次是客户依赖度高。挚达科技对于少数大客户存在高度依赖的情况,2022年至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挚达科技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分别为4.59亿元、4.67亿元、3.33亿元和1.1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5.8%、69.6%、56.1%和53.5%。仅前五大客户就贡献了近六成的总营收,客户依赖度之高可见一斑。同期,挚达科技最大客户贡献收入分别为2.67亿元、2.15亿元、1.48亿元和0.3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8.3%、32.0%、25.0%和17.0%,可见最大客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客户依赖度过高使得挚达科技的业绩容易受到少数大客户需求变化的影响,如果大客户因市场萎缩、战略调整或自身经营问题而减少采购量时,挚达科技的业绩也会随之遭受巨大冲击。将命运寄托于大客户身上,无异于为业绩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与此同时,客户依赖度过高还削弱了挚达科技的议价能力,这也正是导致其均价下降和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
最后是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2022年至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挚达科技的制造设施的利用率分别为128.2%、69.5%、50.4%和89.7%,其中位于宣城市的制造设施的利用率分别为148.7%、110.2%、92.1%和135.3%,而位于安庆市的制造设施的利用率分别为106.2%、38.5%、26.7%和75.0%。可见,挚达科技的产能利用率呈现出波动下降的态势,尽管2025年第一季度的产能利用率有所回升,但仍未达到2022年的水平。
产能利用率不高,意味着产品销售情况不理想,进而导致挚达科技的存货规模快速增大。2022年至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挚达科技的存货余额分别为1.38亿元、1.53亿元、1.66亿元和1.7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存货增加不仅会占用大量资金,而且可能带来存货跌价的风险,此外还会进一步降低产能利用率,导致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03.
实控人对赌已失败
挚达科技实控人黄志明与投资方签订的对赌协议已成为悬在挚达科技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招股书披露,在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的四轮融资中,黄志明与包括比亚迪、申银万国创新证券等在内的12名投资方签订了对赌协议。根据协议,如果挚达科技未能达成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三个年度的相应业绩目标,黄志明需向投资方支付总计约3900万元的业绩补偿款项。
然而遗憾的是,挚达科技最终未能达成相应业绩目标,对赌最终失败。尽管黄志明与投资方订立了补充协议,将支付时间推迟至2026年12月31日之前,但对赌失败还是引发了不小的风险:一方面,巨额补偿可能进一步恶化挚达科技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还可能对挚达科技的股权结构和发展战略产生潜在影响。
面对诸多挑战,挚达科技表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财务状况,实现盈利。具体措施包括多元化收入来源、严格管控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强国际市场布局等。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述措施的效果并不理想。与此同时,挚达科技的海外业务进展缓慢,尚未对业绩形成明显的推动力。
如果挚达科技无法有效应对挑战,那么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其市场份额将被进一步挤压、盈利能力持续下降,最终难逃被淘汰出局的命运。种种迹象已经表明,挚达科技的上市之路绝非坦途。
来源:D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