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飞行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7月22日,峰飞航空科技向合利创兴智能交付全球首架获颁“适航三证”的吨级以上eVTOL V2000CG凯瑞鸥交付,引发了巨大关注。
中国企业在适航认证、商业化落地方面走在全球前列。而展望未来几年,eVTOL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eVTOL商业化脚步近了
“适航三证”是啥,峰飞航空V2000CG取得“适航三证”意味着啥?
“适航三证”即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及单机适航证(AC),它们是三道“安全锁”,只有三证齐全,才意味着获得量产资质,也是取得公众信任的前提,有点类似最近充电宝的3C认证。取证难度来讲三个证获得的难易程度:TC>PC>AC。
今年7月,V2000CG凯瑞鸥单机适航证(AC)获得中国民航局批准,通过了初始适航的最后一关。此前,该机型于2024年3月获得了型号合格证(TC),于2024年12月获得了生产许可证(PC)。截至目前,峰飞航空的2吨级航空器目前已完成超过4万公里的安全飞行。
在此之前,另一家中国的公司,亿航智能的EH216-S(650公斤)已获全球首个三证,但V2000CG是首个吨级以上认证机型,技术难度更高。
更重要的是,吨级能够带来更多场景的应用。V2000CG凯瑞鸥由峰飞航空科技自主研发,系纯电动力,无人驾驶,最大起飞重量2吨,最大商载400公斤,巡航速度最高200公里每小时,适用航程200公里。其结合垂直起降和固定翼巡航功能,便于灵活部署,主要用于低空物流、紧急物资运输和应急救援。
eVTOL的商业化一直是热议话题,之所以商业化难是因为三点:一是eVTOL必须满足极其严格的安全标准,从而完成适航认证;二是技术瓶颈,在续航能力、飞行稳定性和噪音控制等关键性能上仍有提升空间;三是高昂的成本,从研发、制造到运营,eVTOL产业链各环节均需巨额投入。
目前来看,随着货运航空器凯瑞鸥成功完成适航认证,后续,峰飞航空将会继续推进载人eVTOL的发展。峰飞航空的5座载人机型“盛世龙”已进入适航审定阶段,预计未来1~2年内获证。反观亿航智能的EH216-S(载人机型)此前已获适航认证,并在合肥等地推进商业运营。
eVTOL大单不断浮现
峰飞航空除了在eVTOL取得进展,在订单方面也取得了进展。6月,峰飞航空与中信海直、中信金租签署协议,其中中信金租的100架大型eVTOL意向采购订单备受关注。同时,公司还获得汉阳投资发展集团12架eVTOL订单,总金额1.5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其他中国eVTOL公司近期也不断传出好消息。
首先,小鹏汇天新一轮大额融资引发关注。据了解,小鹏汇天官宣完成2.5亿美元B轮融资,成为今年以来eVTOL领域最大一笔融资。而后,7月16日消息显示,位于广州黄埔区的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工厂已经封顶,并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竣工。该工厂占地面积约 300 亩,规划有复材、连接、涂装、总装四大生产车间及附属设施,投产后将用于生产分体式飞行汽车 “陆地航母” 的飞行器部分,规划年产能1万台。
其次,时的科技的跨国大单为行业注入一剂强心剂。7月16日,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与阿联酋企业Autocraft成功签署协议,Autocraft豪气地采购350架E20 eVTOL,订单金额高达10亿美元。
另外,中国eVTOL最大采购订单在昨日出现。沃兰特航空与泰国泛太平洋有限责任公司(Pan Pacific)、中国航空技术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Pan Pacific向沃兰特采购500架VE25-100天行eVTOL,该订单总金额达17.5亿美金。
5月开始,沃兰特也与金融机构进行了合作。中银金租拟向沃兰特采购100架VE25型eVTOL航空器,沃飞长空与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中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签署120架AE200机型意向采购订单。此外,此外,沃兰特还与中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中国银行上海市闵行、长宁支行签署协议。
最后,亿航智能也在近期获得国内许多订单。6月20日,吉林省空天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也入41架该型号飞行器。6月30日,贵州风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向亿航智能订购了50架EH216 - S。
eVTOL的技术进展几何?
eVTOL本身其实非常复杂,产业链也很复杂,整机包括机体、综合航电系统、飞控系统、能源系统、动力系统以及电气系统六大子系统。
不过,这几年eVTOL主要围绕这几个技术继续发展:
第一,在电池方面,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正在不断突破,续航与安全性进一步提升。孚能科技的第二代半固态电池(330Wh/kg)已用于eVTOL,支持200公里航程,并通过极端安全测试,硫化物全固态电池(400-500Wh/kg)预计2025年底小批量交付,可大幅提升续航能力。亿航智能固态电池测试EH216-S搭载高能量固态电池(480Wh/kg),单次飞行时间达48分10秒,较传统电池提升60%~90%。此外,氢能、石墨烯电池也在不断刷新突破续航限制。
第二,飞行性能不断优化。比如,峰飞航空的V2000CG凯瑞鸥最大起飞重量采用 “升力+巡航” 复合翼设计,突破传统飞行器起降限制,实现了载荷与航程的优化平衡;英国Vertical Aerospace的VX4原型机完成了欧洲首次有人驾驶的有翼eVTOL飞行器在开放空域的飞行,像传统飞机一样起飞、飞行和降落,由机翼产生升力。
第三,航电飞控系统和SVO(极简操控)技术正在不断向自主化、智能化发展。航电飞控系统是 eVTOL 的神经中枢“大脑”,解决“在哪儿,去哪儿,怎么飞”三个问题,可大致分为电源、模块、控制、驱动四模块。而SVO按阶段逐步实现完全自主飞行:SV01 主要面向当前固定翼的飞行员, 大幅降低学习;SV02为没有飞行经验的人设计,自动化完成大多数飞行前计划,执行航线飞行指令;SVO3则实现指定目的地后完全自主运行。
第四,电机功率密度不断提升,技术也在不断升级。主要技术包括扁线绕组、轴向磁通、盘式电机、材料迭代、驱控一体等。目前,行业正在推动开发下一代永磁同步电机、碳纳米管导线、高效散热和高集成等技术。此外,SiC等技术也在不断推动电机电源功率密度提升,同时汽车的800V高压架构也在向eVTOL上发展。
第五,“软件定义飞行器”和无人驾驶技术在不断发展。未来eVTOL在空中交通竞争中的关键既包括飞行器设计和性能,也包括以AI为核心的软件技术,同时还需要配备高效的数字化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来支持大量无人驾驶eVTOL运行。
中国eVTOL全球领先
低空经济开启万亿新赛道,中国正领跑全球。
目前,超过50家中国企业已有相关产品的展出,包括亿航智能、峰飞航空、小鹏汇天、沃飞长空、沃兰特航空、时的科技、零重力、御风未来、天翎科、广汽集团、亿维特航空、华羽先翔、览翌航空、追梦空天、倍飞智航、尚飞航空、牧羽天航空、智航无人机、斑斓航空、酷黑科技、齐飞航空、傲势科技、腾希航空、海鸥飞行汽车、添翼航空、蔚蓝空间、东南大学、万丰钻石、巽飞航空、长安飞行汽车、航景创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稞米科技、朋诚万利、维新宇航、翱翔天际、蓝霄航空、九五智驾、羽飞航空、蜻蜓翼行、奇瑞汽车、江淮汽车、安特狗、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天空汽车、新维度航空、久米飞行、飞行派科技、天路飞行汽车、红旗、深谋飞行器。
目前,我国低空经济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安全健康发展"新阶段,eVTOL作为核心载体在文旅、物流、救援领域展现巨大潜力:文旅方面,江西打造"赣鄱空中走廊",亿航智能在温州开通空中游览专线;物流领域,顺丰、迅蚁等企业加速构建低空配送网络;救援应用已积累58个成功案例。
不过,eVTOL发展仍面临四大瓶颈:公众认知不足与体验成本高、基础设施薄弱与航路规划缺失、飞行性能待提升、法规体系不完善。相信在商业化项目不断推动之下,这些瓶颈会被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