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汇集了生产工具、农副产品、特色美食……,真是要啥有啥,无论是购物还是体验自然之美,都能满足大家的需求,既是领略千年古镇传统文化与乡土气息的理想之地,又是游览镇域景区放松心情,的好去处……”7月27日,在郑州航空港区洧川镇大集上,一位来自山东菏泽的游客李芳感叹道。
这天上午,气温仍持续在“高位”徘徊。笔者与游客一同在洧川大集上,探寻夏日集市“古韵”:“三宝一酱”等美食香味四溢;时令蔬菜、新鲜果品散发诱人光泽;日用百货、锅碗瓢盆等一应俱全;经营者韵味十足的叫卖声、顾客们的谈笑声相互交织,汇成一曲充满烟火气的美妙乐章,如同一幅祥和的画卷。
古镇洧川,历史悠久。远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1956年至1985年间,先后三次在该镇兴龙岗村曾出土了石刀、石斧、石镰、石铲等远古文物。明清时期,就有生意买卖的街道;至民国,这里的商业香火便越来越旺,到此来赶集上店的人们已延伸至周边几十里地之外。
“有着600余年历史的洧川大集,其形成与‘洧水’漕运直接相关,南来北往的粮船在镇南关‘码头’停泊装卸,便催生了粮食、农具的交易,奠定了“三六九,洧川走”的商业根基,这里是当地文化与历史变迁的见证地,所承载的是岁月的痕迹,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当地一老者如此描述。
洧川大集起源于明代,兴盛于清初民末,在旧时就有着“商贾云集、水旱码头”之称,其商贸物产随时代更迭,民间习俗随历史沉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盘旋交缠的舞龙表演、历史积淀的三月十八古庙会等,都成了洧川大集密不可分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尽情享受生态自然与宁静生活的融合之美。
“这里不仅是一个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凸显着当地数百年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油酥火烧、老式砂锅、芝麻烧饼、冰糖葫芦、鸡鸭鱼鹅等,每一种美味都成为传统文化中跳动的‘音符’,不是地拨动着人们的味蕾,让游客纷纷驻足分享……”当地一文旅工作者津津有味地介绍。
在当前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非遗资源已成为讲好洧川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非遗大镇”的20项非遗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镇这片富饶的沃土上,老浆豆腐、五香牛肉、多层锅盔、宋庄肘搁、香辣酱等,彰显出古镇居民世代相传的精湛技艺,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一碗热腾腾的芝麻酱烩面端上桌时,这扑鼻而来的香气让人忍不住垂涎欲滴,闻着这股股美味儿,吃着真是带劲儿……”;“在铁板上、铁锅里的炒凉粉煎得金黄,再撒上适量的佐料后,便热情地为俺递了过来,在这儿真是大饱了口福啦……”在大集一侧,来自郑州、新乡的游客争相谈其感受。
这里是美食的聚集地,既有历史悠久的菜肴,还有新元素的奇特美食,裹挟着各种味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清晨,一碗鲜香四溢的胡辣汤豆腐脑与芝麻烧饼,开启活力满满的美好一天;中午,汤鲜味美的羊肉鲜汤,暖心又暖胃;晚上,一份拢单热豆腐、半块锅盔馍让唇齿留香……
“‘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每逢大集日期这天,由东街社区文化合作社的演员为游客义务表演戏曲节目,每个演员通过微妙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展现出角色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颇深观众的喜爱和赞赏,大家看着便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在大集文艺演出现场,一观众活灵活现地描述。
“这是咱自家种的优质葡萄,价格便宜味儿又甜,欢迎品尝与分享!”名字叫婷婷的水果销售者,笑盈盈地向游客做这样介绍;只见拎着大包小兜的游客穿行其中发出感慨:“虽说超市里的东西不少,可来这赶大集图的就是快乐高兴,嘻嘻!”在多感交织的大集上,居民和游客摩肩接踵,欢声笑语接二连三……
“以洧川大集为载体,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认真梳理大集传统技艺谱系,全面提升消费品质、改善消费体验、促进消费升级,深化文旅融合,挖掘非遗文化,丰富大集内容,提升服务功能,加强监督管理,为打造特色文旅强镇、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文化能源’。”该镇党委书记孔凡彪信心满怀。(王水田 李长亮 朱琪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