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环保游”。受访者供图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于志兵
暑期旅游正当时,亲子出游成为不少家庭的“标配”。除了常规玩法,今年假期里,“爱心游”“吃苦游”“环保游”等花式旅游悄然走红。从金陵晚报“听语+”平台网友的分享来看,这些别出心裁的旅程不仅趣味十足,更让孩子们在行走中收获了别样成长。
一边做公益一边旅游
传递温暖和希望
孩子的暑期游怎么样才更有意义?李佳轩妈妈看到公司公告后有了答案——公司征集爱心员工子女担任“公益小使者”。在征得孩子同意后,她和另外两名同事带着孩子报名参加,一边做公益一边旅游,给孩子不一样的经历。
出发前,10岁的李佳轩和另外两名小伙伴沈翊航、龚于洋既兴奋又紧张——他们是由华博集团爱心员工子女担任的“公益小使者”,此次要去的是陕西洛南县的山区,看望由公司定向帮扶的孩子们。
出发前,妈妈一边为李佳轩整理衣领,一边细心叮嘱:“到了那边要多观察,和那里的哥哥姐姐做朋友……”李佳轩懵懂地点了点头,下意识地盯住了自己的背包,里面装满了他和妈妈精心挑选的礼物,有印着南京地标的文创书签、功能齐全的文具套装、装帧精美的各类书籍,最令人意外的是还有几包零食,那是他特意放进去的“最好吃的东西”。“哥哥姐姐们会喜欢吗?”他一边想着,一边在嘴里反复默念着提前准备好的自我介绍,期待的种子在一遍遍重复的“你好……”中慢慢发芽。
7月18日,曾受帮扶的陕西洛南往届学生与他们相聚,讲述自己过去的收获与成长。刚刚初中毕业的小刘,父亲在外务工,母亲和奶奶拖着病体操持家务,但困窘的家境也阻挡不了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重点中学,用汗水浇灌出了最甘甜的果实。接过爱心员工递来的崭新球鞋,她的手心微微发烫,弯弯的眉眼在每个人心上画出一圈圈温柔的涟漪。
六位受访的贫困学生如同点点星子,散落在大山的各个角落,但华博公益的爱心员工用自己的脚步将他们一一连接。“看看谁来了?”在永丰镇刘村,村干部的声音刚落,一张怯生生的面孔从泥土和石子混合砌成的土墙边探出来,小心翼翼地打量着面前的陌生人。14岁的祝同学正读初二,她还有一个年长一岁的姐姐和一个9岁的弟弟,因为母亲身体抱恙,父亲也只能在家附近打零工为生。
“姐姐,这个送给你!”“公益小使者”们咬牙合力抬起一箱箱物资,将一件件承载着大家祝福的礼物放下,那包特意准备的零食也被递到了一个小姑娘手上,“姐姐,这是我最喜欢的零食,想让你也尝尝!”小姑娘有些惊讶地抬眼,看见李佳轩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这个腼腆的姑娘不自觉地露出了一丝微笑,她转身拿来了一袋山核桃:“这是我们自家种的,味道也很好!”一来一往之间,是真心换真心的感动。
祝同学的家里,没有一张像样的书桌,但是斑驳的土墙上,26张红底金字的奖状,将狭窄的空间照得熠熠生辉。“我知道,要改变家里的命运,唯有读书这条路。”祝同学看着满墙的奖状,既是在凝视着自己的过去,也是在描述着自己的未来,“我要读书,要去大城市,要带着我的家人一起过上好日子!”她的眼神里满是倔强和骄傲。
这一刻,李佳轩才真正明白了:“无论生活多困苦,知识都能成为向上的阶梯。”“往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将这份温暖传递,帮助更多的人。”回到南京后,李佳轩在作文中写下这句话。这场相隔两省、跨越千里的心灵守望,已经在这个孩子的心里悄悄留下了希望的火种。
一起“环保游”
给小江豚“送外卖”
这个暑假,去参加江豚保护小使者行动,保护母亲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王一菲兴致勃勃地参加了一次环保游。
江豚怎么生活?它们喜欢吃什么?为啥叫“微笑天使”?暑期里,在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专业老师的讲解下,王一菲和一群小伙伴的环保游开启。在江豚监测站,他们亲眼看到江豚标本,亲手摸到模拟的江豚皮肤。
随后,他们一起来到江边做手工。用棕叶、棕丝等这些天然材料,由小朋友独立完成“手工鱼巢”。“这可不是普通手工!老师说了,这是丢进长江给小鱼用的‘安全屋’!让鱼卵有地方孵化,小鱼苗有地方躲天敌!”王一菲觉得,这件事非常有意义。“当然,我最喜欢的是,领鱼苗给小江豚‘送外卖’,希望江豚可以美美吃一餐。”
王一菲告诉记者,之所以参加这个“环保游”,是因为之前见过江豚的照片,觉得它憨憨的,笑起来特别美。“不自觉地想保护它了解它,当然,更想为它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包括做手工鱼巢,希望可以为长江注入新的生命力,繁殖出来各种水生生物的苗种,来补充长江中日渐减少的水生生物资源。”王一菲表示,后期她会经常参加类似的活动,为大自然和这些可爱的野生动物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穿越戈壁走过沙漠
一边锻炼一边旅游
对于有的学生来说,自己的暑期旅游有点“匪夷所思”——从沙漠到戈壁,一路狂奔88公里,然后获得一个全新的自己,变得更有忍耐力,更坚毅。
“还记得第一次参加这个旅行的时候,我还很开心,因为工作忙碌的爸爸要专门抽时间带我一起去旅行了。但是一听到旅游的内容,顿时吓得几乎要哭,11岁的我要在几天里,在河西走廊那样的西部戈壁里走88公里。88公里啊……”说起5年前的这段经历,今年16岁的王子铭依然记忆深刻。
王子铭说的这个暑假旅行,其原型并不是一个旅游产品,而是一种高级别专业课程的毕业典礼——学员们在有充分保障的前提下,聚集在西部戈壁,长途越野,路程一般为88公里或者96公里,周期一般为四五天。
南京扬奥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李卫民告诉记者,这个旅游形式,后期进阶到了18岁青年的成人礼范畴,青年们在一番挥汗如雨、挑战极限后,庄严宣告自己的成年。
“没想到的是,该活动推出后,意外获得了未成年人的欢迎,到目前为止,十几岁的青少年学生已经成了主力军,他们往往是在家长的带领下,参与这个集旅游、亲子、教育等于一体的活动。”李卫民表示。
据介绍,这算是一个较为小众的旅游方式,团员一般二三十人,但保障团队能达到20多人。短短几天时间里,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从甘肃敦煌出发,穿越戈壁、跨过河流、走过沙漠,极限奔走,磨炼心性。
“我从未想过,那时候我能坚持下来,能走完88公里。走完之后,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必能抵达。我身上也许真的藏着奇迹,我的潜力,也许比我想象的还大,前提是需要我坚持再坚持。今年7月,我第二次参与这个活动,虽然年纪很小,我却能成为一个为大家鼓劲、提气的人。”王子铭表示。
“今年7月,我们已经搞过一场了,但是,应更多人的要求,我们又策划了一个暑期场,拟在8月初出发,家长们对于这种让孩子吃苦、在极限中成长的活动,还是挺热情的。”李卫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