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气温升高,湿度大,有利于很多致病菌的繁殖,是肠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细菌性痢疾也是肠道传染病之一,看似简单的跑肚拉稀,却能损害身体健康,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如何预防细菌性痢疾,黑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即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也称志贺氏菌病。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乙类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痢疾杆菌致病量很小,所以本病在其高发季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患者和带菌者是菌痢的主要传染源,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能排出病菌,无症状带菌者虽无临床症状,但能持续排出病菌,是重要的传染源。
菌痢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粪—口途径传播。致病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日常生活接触,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蟑螂的传播方式,最终经口入消化道传染给易感者。人群普遍易感,但以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为高发人群。老人、儿童和营养不良者重症及死亡率高。部分成人感染后可无症状,愈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本病不同血清群间无交叉保护性免疫,可再次感染。
菌痢的潜伏期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7天,一般为1—4天。主要临床特征是起病急,发热、腹痛、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腹泻呈一日10多次或更多,有明显里急后重感。急性中毒性菌痢伴有惊厥,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多器官衰竭、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其发病凶险,且容易误诊,危及生命,应予以高度警惕。少数患者迁延不愈成慢性,可反复发作。
专家提醒,预防控制菌痢首先要管理好传染源,患者要立即隔离,直至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才能解除隔离。在此期间,患者应卧床休息,对症治疗,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预防菌痢的关键,
是把好”病从口入”关。
一是不进食未洗净的瓜果蔬菜,加工食物时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
二是勤洗手,饭前便后、加工食物时务必洗手。
三是食物要妥善保存,防止被苍蝇、蟑螂等叮爬。
四是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合格的瓶装水。
五是搞好家庭和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及时清理垃圾粪便并做好消毒。
六是规律作息,适度锻炼,保证充足睡眠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刘菊
编辑:刘奕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