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充专场举行
“12345”解码南充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阆中古城。阆中市委宣传部供图
南充,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也是国家规划定位的成渝地区北部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培育的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支持南充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7月30日,“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充专场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南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文勇,用“一二三四五”,解码南充围绕“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的铿锵步履。
确立两个阶段目标
“近年来,南充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机遇,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全面推动治南兴南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文勇介绍,南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去年以来,就把文旅产业纳入“1558”工作思路进行总体部署,把“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作为“五区建设”之一,把“文旅兴市”作为“五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把“文旅产业升级赋能行动”作为“八大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支持南充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这既是省委赋予南充的重大使命,也是南充面临的发展机遇。为此,南充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专题研究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折不扣推动省委决策部署在南充落地见效。
文勇用“12345”来进行概括解读。
“1”是“一条主线”。南充明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省决策部署”这一条主线,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形成贯彻落实的具体思路和举措。
“2”是“两个目标”。南充确立了两个阶段目标。到2027年,基本建成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到2030年,国际旅游城市魅力彰显。
目标既定,如何做?文勇展开谈到南充的“三个转变”工作思路:推动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产业强市转变,推动传统文旅业态向综合文旅业态转变,推动单一调节手段向多元调节手段转变。
打造四个品牌
“我们打造了四个文旅核心品牌。”文勇解读南充要塑造的文旅核心品牌,这也将成为南充打造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的金色名片。
做优“世界古城·春节原乡”品牌。强化古城系统性保护,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古城文旅精品线路和春节文化体验地,让中国春节文化引领全球风尚。
做强“将帅故里·红色南充”品牌。打造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核心区,让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在巴蜀大地代代相传。
做实“中国绸都·丝绸源点”品牌。实施丝绸文化探源工程,打造丝纺服装产业集群,让千年绸都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做响“赛事名城·垂钓天堂”品牌。积极培育赛事运营、体育装备等赛事经济,让南充成为户外休闲的好去处、观赛过节的目的地。
谋划“五个坚持”
回归到发展落脚点,南充则谋划了“五个坚持”实现路径。
文勇介绍,首先是坚持以品牌塑造为核心。立足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依托优质资源和市场需求,精心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文旅品牌矩阵,不断提升南充文旅辨识度和吸引力。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紧扣打造文化传承创新承载地、嘉陵江主题文旅风景道等,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创新性文旅项目,切实筑牢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项目支撑。
坚持以业态升级为牵引。顺应“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趋势,加快发展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演艺经济、文博会展、数字文旅、低空旅游等新业态,更好释放文旅跨界融合的催化集成功能。
坚持以主体培育为突破口。做强做优国有文旅企业,加快引育头部文旅企业,引导推动中小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充分激发各类文旅主体积极性、创造性。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不断推动文旅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文勇诚邀全球宾朋:“欢迎大家去南充走一走、看一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