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顺投资的刘徽指出,当前港股市场仍蕴含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海外授权这一举措,为创新药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活力。海外授权不仅能够拓展创新药的市场渠道,提升其国际影响力,更有望带动整个创新药行情迈向新的高峰。这一趋势将促使更多创新药企积极寻求海外合作,加速产品的研发与推广进程。刘徽的观点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让人们更加关注港股中创新药领域的投资价值与潜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刊财经 (ID:hkcj2016),编辑:林伟萍,作者:本刊
在全球金融市场格局悄然演变之际,港股与A股的走势备受瞩目。景顺投资高级基金经理刘徽在接受本刊专访时,深入解析了当下市场的核心逻辑:港股凭借AI、医药、新消费等板块的结构性驱动,领跑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且从估值与科技创新潜力来看,结构性行情仍有广阔空间。
A股则在等待“反内卷”等政策发力,推动行情从局部向全面走宽。
从创新药的海外授权热潮,到CXO受益于减肥药订单与长期商业化机遇,再到机器人板块的产业链潜力,刘徽为投资者勾勒出市场的关键脉络与投资焦点。
港股的“结构性”行情仍有较大空间
港股市场近一年来表现突出,领跑全球主要金融市场走势,截至7月24日,恒生指数年内已经上涨近28%,近一年上涨了48.27%;恒生科技指数今年已经上涨28.5%,近一年涨幅达64.5%。大幅跑赢同期美国主要指数表现。同时,多家外资机构旗帜鲜明地唱好中国资产。
对此,刘徽表示,这是因为年初以来,资本市场发生了多项驱动性事件。
从中国角度来看,科技创新在各个领域不断地展现,DeepSeek的出现实现了在AI方面的科技突破;创新药方面,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等出海交易爆发式增长,部分涉及交易金额较大,这使得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AI行业、医药板块表现出比较大的兴趣。
“同时,也有美国的原因,前几年美国可以说是一个独立于其他市场之外的市场,全球资金集中在美股,但是今年因为关税因素的扰动、美国自身的高通胀,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担忧,全球资金现在也在寻找一些新的方向,中国在科技方面的突破使得中国成为新兴市场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选择方向。”刘徽分析说。
不过,外资买入中国资产多在港股市场。对此,刘徽表示,一方面是因为过去多年外资的投资多集中在港股。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则在于港股的资产结构,特别是新消费板块的崛起。当前大部分新消费类龙头企业已在港交所上市。同时,AI板块中大量的大市值互联网公司、大部分的创新药企业,也都在港交所上市。总的来说,“今年这一波事件的驱动力,很多都是在港股市场表现得相对更为明显,所以这一波港股的涨幅是比较大的。”
尽管港股已经上涨了不少,但是刘徽认为,从估值的角度出发,港股市场与全球其他市场相比,仍处于较有吸引力的位置。同时中国的科技创新在未来可能还有更多新进程落地,这将形成新的驱动力。“此轮港股的上涨不是短期、半年就结束了,而是结构性的,科技创新是行情的主推力,现在说结束,为时过早。”
刘徽认为,港股未来仍然有上升空间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两个板块,一个是高股息板块,另一个则是科技创新,如以创新药板块为例,中国研发管线非常丰富,未来肯定还会不断有海外授权事件发生,对板块行情的驱动力很足。
A股行情未来将全面走宽
A股2025年也实现了不错的上涨,截至7月25日,上证指数上涨了7.22%,深证成指上涨了7.24%,沪深300上涨了4.89%。
刘徽表示,A股的涨幅没有港股大,与上市结构有关。目前A股在AI、科技板块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相对没有港股多,因此驱动性不如港股高,但随着国家政策的实施,特别是比如“反内卷”政策的落地,未来将有更多的行业盈利出现改善,行情演绎也不会局限于目前活跃的几个科技板块,会走得更宽一点。
刘徽认为,未来A股也有自己优势,“A股机器人板块的产业链上游,未来的前景值得关注。”在刘徽看来,机器人或将是中国科技创新里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是美国的机器人产业链可能也会需要借助中国的机器人产业链的上游来帮忙去降低成本,从而实现走向商业化的目的。
在A股行情走宽的过程中,刘徽强调,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这两大政策方向:一个是“反内卷”,结构改善将导致产品价格提升、企业盈利恢复,进而推动各行各业的股价表现。另一个是地产行业,投资者需留意下半年收储能否进一步改善房地产的供需结构,从而使得房价进一步企稳,居民财富效应积极提升。
“中短期比较关注的主线还是科技创新和行业‘反内卷’。‘反内卷’,也可以称为供给侧2.0,参考上一波的供给侧改革来看,效果明显。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反内卷’涉及一些新兴行业,可能会与上次资源性的行业有一定的区别,但是总体供需得到平衡,价格就会上涨。”刘徽分析说。
具体投资机会上,刘徽表示,AI板块年初表现抢眼,主要原因在于贸易关税议题下的不确定性,使得市场认为自主可控板块的吸引力比较大,最近随着贸易趋势的缓和以及相关方面的积极进展,市场的关注点有所变化,更多聚焦在能够给美国企业提供芯片产业链上游产品的中国企业,“我们仍然看好自主可控板块,长期来看,中国有望不断完善自身的芯片产业链。”
海外授权有望带动创新药行情再创新高
医药板块最近也迎来了一波较大幅度的上涨。其中,驱动创新药上涨的主要因素为药企自有产品的海外授权。
2025年以来,已有包括信达生物、三生制药、复宏汉霖、和黄医药在内的多家企业密集披露海外合作进展,交易金额屡次刷新行业纪录。
如7月28日早间,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与葛兰素史克(统称“GSK”)达成协议,将HRS-9821项目的全球独家权利(不包括中国)和至多11个项目的全球独家许可的独家选择权(不包括中国)有偿许可给GSK。根据协议条款,恒瑞医药将获得包括PDE3/4授权在内的5亿美元首付款。如果所有项目均获得行使选择权且所有里程碑均已实现,恒瑞医药将获得未来基于成功开发、注册和销售里程碑付款的潜在总金额约120亿美元。恒瑞医药将有权向GSK收取相应的分梯度的销售提成(不包括中国)。公告显示,HRS-9821可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款潜在的同类最佳PDE3/4抑制剂,目前正处于临床开发阶段。
刘徽表示,海外授权卖的是一个IP,研发到一期、二期临床取得一些成果后,被外国大药企看中,把管线授权给国外公司去进一步研发。中国药企过去几年积累了高质量且丰富的研发管线,后续会提供更多的“子弹”。
同时,刘徽表示,美国医药公司目前大量的专利在未来3~5年都要到期,需要充实研发管线,大量购买高质量的研发管线,而中国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此外,当前美国内部的政策使得美国药企面临降药价的压力,首先就要降研发成本,通过购买中国性价比高的研发管线是其降低研发成本从而应对降药价压力的重要方式。”
从上市场所来看,中国纯生物医药公司多在港股上市,目前仍有不少biotech(生物科技)企业在港股排队等待上市。
尽管医药板块已经上涨了不少,有些港股通创新药ETF年内已经上涨了90%以上,但在刘徽看来,大量中大型的创新药股票,与上一波行情的高点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同时,上一波行情对应的基本面与这一轮上涨对应的基本面也是不同的。“这一轮上涨对应的基本面是,中国创新药研发出现了很大突破,因而此轮创新药行情的高点前景将更为可期。”
CXO受益减肥药和海外授权订单
与此同时,医药板块中的CXO企业也获得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刘徽表示,上涨的主要逻辑是中美贸易趋势的改善,市场不用再担心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对CXO公司的影响。刘徽认为,未来CXO公司的估值提升有两个驱动力:
一是海外减肥药订单很充足,而这些减肥药都会找中国的CXO公司来代工,“这也是为什么几个大的CXO企业今年一季报的数据都比较强劲的原因。”
中国CXO龙头药明康德近期发布的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该公司净利润将翻番。
另一个则是中长期的亮点,也就是海外授权,海外授权之后,如果药物研发成功,要实现商业化,就会涉及代工,大概率会来找中国CXO企业做代工。
“逻辑就是,未来中国药企不断有新的产品海外授权,一旦授权新药有望成功商业化落地,则会是一个结构性的行情。源源不断的订单还会给到中国的CXO公司,这有望形成一个长期的驱动力。”刘徽说。
刘徽认为,中国医药板块的行情还会继续,主要会集中在创新药+CXO两个板块,尤其是创新药板块。同时,刘徽提醒,除了港股上市的纯生物科技公司之外,A股“仿创转型”的投资机会也值得关注,即以前以仿制药为主的企业,近几年在大量布局创新药,且打造了一些不错的创新药管线的药企。“当前A股‘仿创’行情才刚开始,估值暂时并不高。在这一过程中,中小市值的仿制药企业弹性预期会更高。”刘徽分析说。
(文中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