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多用究竟好不好,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从某些方面来看,一心多用似乎能提高效率,比如在同时处理多项简单任务时,如一边听音乐一边整理文件,能让时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讲,一心多用往往会导致注意力分散,降低工作或学习的质量。例如,在专注于写作业时,若频繁查看手机消息,很可能会遗漏重要知识点,影响对知识的吸收。所以,一心多用利弊共存,关键在于所处理的任务性质以及个人的专注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只有在合适的情况下,适度地一心多用,才能发挥其优势,避免其弊端。
鹿老师平时做事有个习惯,就是一定要一心多用——iPad放着视频,手机上玩着游戏,电脑还得挂着微信聊天;或者是一边做卫生,一边听碎尸案;一边构思文案,一边拍八虚;一边看书,一边敲胆经;一边听播客,一边梳头皮……她说:“你有没有觉得一心多用很经济,这样一辈子活出了三辈子的体验,加量不加价,超级划算。”
她声称作为一名ADHDer,一心多用让她感到心安,她说:“我没有办法做到同一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所以洗头、冥想、游泳这些事情对我来说启动就很困难。”
所以我们一度在“孩子写作业时是否可以一心多用”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我认为写作业就应该一心一意,但她认为应该允许孩子写作业的同时做一些不用脑的小动作,比如可以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盘串,或者做引体向上。
那么一心多用到底好不好?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大脑处理任务时,是怎样的工作机制。
大脑在处理任务时,往往涉及到感知、记忆、推理、语言和决策等活动,需要大脑中多个脑区和多个神经网络协同运作:
感觉皮层接受外部刺激,例如视觉、听觉。
丘脑对信号进行初筛和传递。
前额叶皮层和顶叶皮层负责分析、决策、执行和注意力分配。
颞叶与海马体负责记忆的存储与提取。
基底神经节负责习惯性动作和自动化动作的处理,例如走路、骑自行车。
运动皮层负责执行和输出动作,例如说话、打字。
小脑负责调节动作的协调性和语言的流畅性。
在大概了解了这个运行机制之后,我们再来看大脑是如何处理多个任务的。
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任务的处理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加工任务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就得不到加工。
不过好消息是,人类的大脑对信息加工(任务处理)存在两类加工:一、意识控制的加工。二、自动化加工。
意识控制的加工需要认知资源和注意力的参与,而且可以由大脑自己分配和调整注意力资源的分配。比如,此时此刻,我是复习数学还是复习语文,这由我们主动调动和分配自己的“脑子”。
而自动化加工是不需要占用太多认知资源的,它不需要注意力的参与,是自动进行的。比如走路就是一种自动化的加工,我们不需要全神贯注地想着怎么迈腿,怎么摆手就可以完成这个动作,所以人们可以一边走路一边聊天。
当然,经过充分的练习之后,有一些意识控制的加工也可以转化为自动化的加工——比如骑车、打字、织毛衣等活动。作为初学者来讲,最好不要一心二用,因为此时这些活动还属于意识控制的加工,需要注意力的参与,分心就很容易出错。但熟能生巧的老手,往往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打字一边听歌,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甄嬛传,因为前者已经通过训练成为程序性记忆(所谓肌肉记忆),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说到这里机智的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了,对于低认知负荷的任务,比如自动化任务,或者一些体力劳动、家务劳动,或者听熟悉的歌、看熟悉的电视剧,我们是可以多线同时进行的。因为自动化加工的任务,唤起的是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的运作;而高认知负荷的任务,激活的是前额叶和顶叶皮层。也就是说,这两种任务加工所需要激活的脑区是不同的,所以相互之间干扰就会较少。
反之,如果多个任务都是认知密集型,大脑都需要通过前额叶和顶叶分配认知资源,处理时注意力被分散到多个任务上,这样每个任务获得的资源就变少了。尤其是当多个任务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所需的认知资源相似)时,比如同时做英语听力和听讲座,任务表现就会相互干扰,导致每个任务都做不好。
如果把我们的认知资源比喻成电压,低认知负荷任务和高认知负荷任务之间就像是并联的关系,不分压;而高认知负荷任务和高认知负荷任务之间是串联的关系,是会分压的。
而且,对于认知密集型的任务,大脑其实是无法同时进行处理的。有些人认为自己可以多任务并行,但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并行,而是有先后分配和切换的。“一心多用”其实是“一心一用”的快速切换,但切换任务的时候大脑会产生“认知残留”,做A的时候想着B,做B的时候想着A,重新拾起A时又要思考之前是从哪里断开的,长时间如此,会增加认知负担,引起疲劳、焦虑等问题。
所以,我觉得一心能否多用,需要分情况讨论。
1. 如果是简单机械的体力劳动或者熟悉的自动化任务,我们是可以一心多用的;比如一边做家务一边听故事,一边玩“连连看”一边看《甄嬛传》。
2. 对于一些启动困难的任务,我们可以利用一些不占用认知资源的“一心多用”的小把戏来哄一哄大脑。比如你觉得背英语书很枯燥,一直拖延,那你可以先骗自己“我其实是准备给自己捶捶腿”,然后一边捶一边读单词来启动“读书”这个任务,等你读进去了自然也就忘记捶腿了。
3. 对于认知密集型任务,最好还是能做到一心一用。因为“认知残留”的影响,对高认知负荷任务长期一心多用,不仅影响效率,还对身心健康不利,大脑需要不断重启新任务,会导致皮质醇上升。
而且,在一心一用的专注状态下,大脑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根据我的观察,尽管鹿老师声称自己无法一心一用,但她在写文章的时候就从来不分心,不听歌,不聊天,不吃饭,不喝水,不做其他动作,甚至连我和她讲话她都听不见。这就是因为写作时的高度专注让她进入了心流状态,效率与创作力都噌噌提高,个人成就感还会增强,对身心健康也有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r昕理学,作者:白鹿 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