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学前教育免费,其意图深远。首先,这是对教育公平的有力践行,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无论家庭贫富,都有平等的起点,打破因经济原因导致的教育差距,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免费能促使更多孩子接受良好启蒙,培养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交等多方面能力,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元淦恭说 (ID:yuangg173),作者:元淦恭,原文标题:《决策层推动学前教育免费,背后是怎样的意图?》,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昨天(8月5日),国办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对外公开。
《意见》明确,将逐步免除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费,但根据《意见》上下文,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等不在免除之列。
如果对1986年《义务教育法》通过实施到本世纪初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杂费变迁史有所认知的话,能够很清晰地定位这次学前教育“免费”的坐标。
我们来看义务教育收费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6~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学校收学费(通常以讲课费名义收取,体现教师的劳动)、杂费,同时收取书本费、住宿费、伙食费、校服费等费用;
第二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学校取消学费,保留杂费,书本费等其他费用照收。
第三阶段(本世纪前十年中段):取消学费、杂费,书本费等其他费用继续收取。
第四阶段(2008年前后至今):全面推行“两免一补”,“两免”即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一补是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补助。
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费”实际上对应义务教育阶段曾有过的学费(讲课费),根据国办文件,此番改革之后幼儿园实际“免费”程度,将和义务教育收费的“第二阶段”相当。
看完了纵向的时间轴坐标,再来看国办幼儿园收费新政后,幼儿园、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三个阶段收费的比较。
由上表可见,学前教育免费的力度目前还不能和九年义务教育直接对标,但力度已显著高于高中阶段了。
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延长到十二年,早已是全社会街谈巷议的话题。决策层没有直接抛出12年义务教育的议题,但就推动学前教育逐步免费这件事来看,高层推12年义务教育的优先方向是向前延伸到3~6岁,而不是向后覆盖高中阶段。
当前鼓励生育的政策是一套完整的组合拳。针对3岁以前的婴幼儿,政府提供每年基础标准3600元(地方财力如果允许可以提高标准)的育儿补贴。3岁到6岁儿童上幼儿园了,针对这一阶段的儿童就出台学前教育免费——整体目标是,从婴儿出生到上小学,都能够享受到政府补助或者学前教育免费政策的红利。
很明显,学前教育免费本质上是从属于人口政策和战略的。
然而,许多人提出高中阶段改为义务教育,最核心的着眼点是解决学生和家长对于“中考分流”(即中考后部分学生分流到中专、职高无缘普高乃至无缘高考,不同省份学生分流比例大致在30%到50%之间波动)的焦虑——如果高中阶段纳入到义务教育范畴,就有更多的人可以参与高考,去尝试通过高考“改变命运”。
当然,主张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化”的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合格劳动者需要更多的基础和通识知识,而不是在十五六岁就进入到一个职业培训的场域。接受了更高层次通识教育的劳动者能够更好地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变革。
无论是扩大阶层流动的空间,还是适应科技革命产业转型,主张将义务教育延伸到高中的人,主要还是为了经济和社会层面的目标。
当高层明确将更多的财政资源投向学龄前儿童,已经向所有人释放了信号。在人口总量逐渐萎缩,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拖累社会总需求的背景下,人口的数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人口的素质更加重要。比起为社会持续输送接受了完整高中乃至大学教育的高素质劳动者,当前财政资源会更多向鼓励生育扩大人口基数的方向倾斜。
这就是一张“明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元淦恭说 (ID:yuangg173),作者:元淦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