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度触摸广西民歌文化的脉搏?
跟着“小小民歌传承人”的研学行程
从非遗手作到天籁歌声
从田野课堂到舌尖盛宴
每一站都是不可错过的文化宝藏!
来自三江侗族自治县的
行程已备好
快来一起打卡解锁!
DAY1 在歌声里读懂侗乡灵魂
奔赴三江,心向歌约
前往三江侗族自治县,途中可以提前做些“功课”——查查侗族大歌的独特唱法,或是猜猜“侗乡鸟巢”有多少根木柱,期待值拉满的同时“民族一家亲”的种子也在悄然萌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播下了最初的火种。
▲穿上侗族服饰,我们出发啦
探秘鸟巢,声入侗寨
抵达三江,参观侗乡鸟巢。这座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直径88米的建筑,凝结着侗族建筑的智慧结晶,也是广西旅游年展示民族文化交融的窗口。走进内部,仰头可见层层叠叠的斗拱结构,木与木之间的咬合恰似各民族心与心的相连。
▲侗乡鸟巢白天场景
▲夜色中的侗乡鸟巢
观看坐妹,共舞多耶
夜幕降临,月亮山脚下,中国首部侗族大型实景演出《坐妹》拉开帷幕。稻田、水车、吊脚楼当舞台,百余位侗乡演员用歌声讲述侗族故事。演出高潮环节,全场一起跳起多耶舞,同心圆里的欢声笑语,就是“民族一家亲”最鲜活的模样。
▲实景演出《坐妹》
DAY2 在侗寨与百家宴中品文化温度
漫步八寨,山歌传情
走进程阳八寨,便可感受侗族文化的魅力。作为广西旅游年的热门打卡地,程阳八寨由马鞍、平寨、岩寨等八个自然村寨组成,吊脚楼依山而建,风雨桥横跨溪流之上,是侗族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程阳八寨鸟瞰
在程阳八寨的河畔边,侗族大歌非遗传承人陈惠仙老师亲临教学,邀请小朋友们参与第十届“畅享民歌”微综艺“民歌传薪”环节的录制,广西文化旅游推广大使赵羽也以微综艺护歌小队成员的身份来到课堂,与大家一同参与侗族民歌的学习。
▲第十届“畅享民歌”微综艺拍摄现场
陈惠仙老师在“民歌传薪”环节中细致讲解侗族大歌中 “蝉鸣般” 的独特唱法。在提及原生态民歌中模仿动物叫声的技巧时,陈惠仙老师还带着大家演唱了一首侗族儿歌,用轻快活泼的节奏模仿青蛙 “呱呱” 的叫声,生动有趣的演绎让现场笑声不断。
▲赵羽(左二),陈惠仙(左三)
▲ 点击观看 ▲
陈惠仙和赵羽带着小朋友们演唱侗族儿歌
侗寨课堂,寻趣绣球
绣球,这朵绽放在壮乡大地上的文化瑰宝,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中的一抹亮色。
在程阳八寨的岩寨鼓楼广场上,孩子们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研学老师覃婷的悉心指导下,亲手触摸、感受、制作属于自己的绣球。这既是民族文化从抽象概念到具象感知的生动实践,更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种子,让文化自信的根脉在新时代的土壤中深深扎下,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广西民族博物馆研学老师 覃婷
▲制作绣球
除了绣球的制作,覃婷老师还带大家认识了广西多元民族文化,讲述壮、侗、苗等各民族在八桂大地和谐共生的故事。孩子们翻阅立体绘本,学习广西传统民居建筑知识,建筑里的民族生活智慧跃然纸上。
▲了解广西传统民居
百家宴聚,温情相融
今晚的重头戏当属岩寨鼓楼广场上的百家宴——长桌早已整齐排开,空气中散发着美食的清香与热闹的期待。
经过对侗族民歌与民族文化知识的学习,各位“小小民歌传承人”在陈惠仙老师的指导下,在百家宴上登台演唱所学的侗族民歌。稚嫩的歌声里,藏着他们对侗族民歌文化的初识,更让侗歌在互动中悄然传播。
▲孩子们登台演唱所学的侗族民歌
百家宴上,酸鱼、酸肉、糯米饭等侗家美食已摆满,侗族同胞的热情全在菜里。记得端起酒杯(或饮料)和邻座碰一碰,“来者是客,客如家人”的文化内涵,此刻最真切。
▲岩寨鼓楼百家宴
▲百家宴开席
▲享用百家宴
DAY3 在建筑瑰宝中体悟文明共筑
桥楼共赏,体悟传承
探访打卡世界最长木构风雨桥——三江风雨桥,走在廊桥上看溪流潺潺,感受“不用一钉一铆建大桥”的奇迹。再去鼓楼看阳光在层层瓦片间流动,这里的每一根木柱都在诉说“各民族共筑中华文化”的故事,这些建筑瑰宝不仅是侗族工匠的智慧,更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守护、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
▲程阳八寨永济桥
▲灯火阑珊的侗寨
▲与侗族传统民居合影
满载回忆,踏歌返程
带着满满的收获返程,手中的民族团结绣球、手机里的侗歌影像、脑海里的风雨桥剪影,都是侗乡给你的独家礼物。
▲“小小民歌传承人”带着满满的收获返程
这趟行程
不只是打卡景点
更是一次“沉浸式文化体验”
在歌声里听民族共鸣
在建筑里看智慧共生
在宴席里品团结温情
愿孩子们
在文化浸润中收获知识与快乐
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心中悄悄发芽
▲“小小民歌传承人”研学团队合影
广西三江的宝藏远不止这些
跟着这份指南出发
你也能成为“民族文化体验家”
让每一步都踩在文化的脉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