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区沙河湘江景观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徐果婧
8月的长沙,骄阳正好。驱车行驶在城乡之间,一条条农村公路如银练穿梭田野、串联村寨,柏油路面平整宽阔,交通标识清晰醒目,沿线花草点缀、驿站错落,村民驾着小车穿梭往来,游客驻足打卡乡村美景—— 这是长沙 “四好农村路” 铺就的幸福图景,也是星城乡村蝶变的生动缩影。
建路—— 织密城乡通衢网
清晨的雨花区跳马镇,三环旅游路上货车穿梭,满载苗圃苗木驶向城区。“以前这条路坑洼得能‘颠碎车玻璃’,大货车根本不敢走,苗木运出去得绕远路。”长沙市公路桥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罗永杰蹲在路边,指尖划过平整的路面感慨道。
同样因路焕新的,还有浏阳市张坊镇道官冲村。民宿老板黄建洪正忙着在门口迎接游客,停车场里停满了来自长沙的私家车。“放在以前,游客想来得先把车停在几公里外,踩着泥巴路进来。”他指着门前的柏油路笑言。正是这条路唤醒了村里的千年文化,让“空心村”变成了如今的“网红村”,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一条条农村公路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长沙星罗棋布的村落,不仅打通了乡村发展的“脉络”,更架起了连接城乡的桥梁。
路通,更要畅。长沙持续提升公路质量水平和安防能力,深入开展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攻坚消薄”专项行动,实施安防工程近1万公里,改造危桥超1000座。
十年深耕,长沙农村公路实现华丽蝶变。
近十年间,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5000公里,打造高标准的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超1000公里,实现所有乡镇通三级路、建制村通硬化路和客班车、自然村通硬化路全覆盖。省、市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均超额完成,有效打通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老百姓出行的 “最后一公里”。
管路—— 智慧守护每寸路
“点开这个‘农路一张图’,全县农村公路的里程、等级、养护状态一目了然。”长沙县交通运输局公路科科长谭坤的手机屏幕上,开慧镇红色旅游路的实时巡查画面正不断更新。过去,养护人员巡查靠“纸笔记、档案堆”,如今只需用手机拍下路面情况,系统就能自动生成记录、派发养护任务,效率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长沙县路畅业兴,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旅游形成闭环。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长沙县在数字化管理方面树立标杆,自主研发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系统,借助互联网+ 手段实现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科学化管理。
该系统建立的全流程管理规范,让每一笔资金流向、每一次养护作业都可追溯,既保障了信息共享,又有效防控了廉政风险,其《强化信息化建设开创养护体制改革新局面》还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
智慧管路的成效遍地开花。望城区培育竞争有序养护市场,建立“信用评价+履约监管”机制,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浏阳创新公路管理模式,首创“路长制网格化”管理机制,搭建“路长制+微网格”云平台,将“网格制”融入“路长制”,打造了“路联管、路全管、路共管”的“浏阳样本”。宁乡市积极推行“百姓路长”和“五边管理”,激励打造“党员示范路”“代表样板路”“企业认养路”“夕阳红样板路”等多个创新示范路,“五边管理”被写入省级改革案例。
从全国首推“路长制”到智慧化升级,长沙在农村公路管理上不断探索创新,通过智慧公示牌设立,搭建市级涵盖项目规划、计划申报到进度跟踪、验收资金拨付的全流程线上监管系统,实现从“人巡”到“智管”,每寸公路皆有“云端守护者”。
(深入开展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攻坚消薄” 专项行动后,宁乡市金洲镇关山社区道路安防设施齐全,路畅景美。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傅聪 陈萌 摄)
养路—— 厚植道路持久活力
宁乡市灰汤镇的午后,养护队队长卢文武正带着队员清理公路边沟,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日常我们要开展坑道修补、路面清扫、水沟清理,汛期抗洪抢险,冰雪天气除冰保通,确保道路始终畅通无阻。夜间遇到道路塌方,我们必定随叫随到,第一时间抢通道路。”卢文武抹了把汗说道。
正是长沙交通人日复一日的坚守,才让星城农村道路始终“畅、安、舒、美”。
长沙的公路养护,不只靠“人工守”,更靠“创新护”。长沙市望城区推行“管养分离、三级考核”机制,用专项资金破除管理壁垒,发动村民参与公路维护,实现成本降低23%、效能提升35%。“改革后,我们片区的养护队伍里,专业技术员多了,机械设备数量也有显著提升,加上标准化图纸和技术指引,日常养护和道路隐患治理效率大幅提高。” 长沙市望城区公路养护中心二支部书记杨敢介绍,改革以来,12345等线上平台的道路案件同比下降了20%。
(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内,长沙绿心中央公园三环旅游路绿意葱茏。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傅聪 易昂 摄)
在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绿心中央公园三环旅游路项目中,首创“EPC+固定总价+绩效考核” 新模式,以“一次招标、分年实施”衔接建养,为乡村旅游路注入可持续动能。“建设期一年+ 养护期八年”的融合模式,解决了过往“重建轻养”的问题。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通过全周期成本管控,综合建设成本大幅降低,为农村公路长效管护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长沙市雨花区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科科长林海表示:“我们通过三环旅游路项目实践建养一体化,解决建设和养护中的脱节问题,不仅提升了农村公路管理水平,减少了投入成本,还提高了道路使用寿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长沙市结合全市乡村振兴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已实现县县有一条“县级样板路”,2025年将实现乡乡有一条“美丽农村路”。青山绿水间,长沙以创新为笔,书写 “路景共生” 的绿色养护答卷。
(浏阳建起便捷高效的农村交通网。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傅聪 易昂 摄)
兴路—— 激活乡村新动能
驱车行驶在浏阳城乡公路上,路畅景美,四通八达,一丛丛花草、一棵棵树木、一座座服务休憩站点缀其间,一个个交通标志标牌令人眼前一亮,让人颇有“车在路上行,路在景中延,人在画中游”之感。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为浏阳经济行稳致远、百姓安居乐业注入了强劲动能。
周末的浏阳小河乡鱼鳞坝,游客们踩着溪水拍照,清溪山居民宿老板房孟祥的手机响个不停,全是预订房间的电话。“2020年红色旅游公路通车后,浏阳城区到这儿的时间从2小时缩到1小时,游客一下子就多了!” 他笑着说,现在村里的旅游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
交通网络的嬗变,正重构长沙乡村经济版图。
2024年,浏阳东南旅游精品自驾路线作为湖南省唯一入选路线,跻身全国最美自驾精品路线20强,成为“以路串景、以景兴旅”的典范。“以路为媒” 串起沿线好风光。在“张小片区”,旅游公路还串起了道官冲非遗生态村、木活字印刷馆,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道官冲的非遗文旅资源、小河乡的鱼鳞坝景点,都借着道路优化改造搭上了文旅快车。
好路引客来。浏阳市张坊镇上洪村村民委员会村委张兆媛告诉记者,道官冲的民宿从2020年的1家增至11家,累计营业收入达600余万元。
游客日益增长,为浏阳民宿集群发展再添助力。不仅吸引了诸多游客前往游玩打卡,也带动了农家乐、露营、民宿等当地经济的发展,让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
路通,则业兴。长沙县金井镇的茶园里,大型采茶机忙碌地穿梭作业。
过去,金井茶厂曾长期受困于交通瓶颈。2020年政府启动“茶香之路”改造工程,不仅完成道路硬化和“白改黑”升级,还配套建设了彩虹步道、观景平台等设施。如今,从茶园到工厂的运输时间缩短,确保鲜叶当日加工;采茶机、除草设备等大型机械可直接开到茶田,机械化作业效率更高。
交通条件的改善,让金井茶厂的产业链不断延伸。市区游客1小时就能到这儿体验茶香之旅,年接待游客超5 万人次。金井茶业经理吴浪告诉记者:“现在线上可发全国,线下当天能送抵省内各市。”在公路的串联下,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旅游形成闭环,带动周边茶农共同增收。
“十四五”期间,全市建成25个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项目,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网络基本形成,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功能,促进交通运输与农村商贸、供销、邮政、快递、电商、道路管养等功能有效融合,让乡村家门口的幸福落地生根。
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市本级成功获评全国 “四好农村路” 建设市域突出单位、湖南省 “四好农村路” 示范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等4个区县更是跻身国家级示范县行列,全市创建各类“最美农村路”44条,成功打造了一批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的先进典型,形成“县县有样板路、乡乡有美丽路” 的良好格局。
俯瞰长沙,一条条错落有致的农村公路如织锦般铺展在星城大地上,连接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绘就出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到 “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从 “走得了” 到 “走得好”,从 “交通线” 到 “经济带”, 长沙以 “四好农村路” 为笔,在三湘大地上绘就出乡村振兴的 “星城样本”,续写着乡村振兴的新乐章。
责编:伍镆
一审:伍镆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