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元吊龙”的狂欢,正被残酷的现实打回原形!
年初,凭借“30秒出餐+高性价比”的模式,生烫牛肉米线店在短短几个月内席卷全国。有头部品牌门店扩张至500多家,签约门店数达700家,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鲜切现烫”的标识。
然而火爆不到一年,这个曾被疯狂追逐的赛道就迎来批量闭店潮。
南京一家鲜烫牛肉米线店开业不到一个月就悄然歇业;社交平台上,“门店转让”、“设备急售”的帖子层出不穷,密集如雨。
昔日大排长队的生烫牛肉米线店,如今正以比烫熟一片牛肉还快的速度,批量消失。
生烫牛肉米线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鲜”风尚未停止,生烫牛肉米线就迎来了倒闭潮
“鲜”,无疑是今年餐饮圈最猛的风。
海底捞在多城铺开“鲜切工坊”,太二摇身变成“鲜活”炒菜馆、鲜切鸡肉火锅开始扎堆冒头……而在这股“鲜”食风暴中,生烫牛肉米线凭借“现切现烫”的卖点,一路高歌猛进,在全国开出上千家门店,成为现象级品类。
但谁也没想到,这把火仅烧了几个月,就变成了一堆“闭店灰烬”。
1、闭店潮蔓延:从排队爆满到空店转让
“开店不到三个月就关门。”
上海闵行区梁千千生烫牛肉米线店,红色标语还鲜艳地贴在墙上,店内却早已人去楼空。
这并非个例,从上海、广州到南京、成都,类似剧情正在全国各地密集上演。
南京江宁万达附近一家以“新鲜牛大骨熬汤”为卖点的生烫店,5月刚做完开业促销,7月就彻底搬空了后厨;广州天河北一家曾日日爆满、宣称“十三年米线老手艺”的生烫牛肉米线店,如今大门紧锁,平台上显示“暂停营业”;上海更有创业者投入20多万开店,结果仅运营两个月就黯然退场……
即便是连锁品牌也未能幸免。上海柳州路的阿佑生烫牛肉米线店,开业时大排长龙,如今只剩下玻璃门上“房东出租”四个大字。在虹口,该品牌去年开出的一家门店也已停业。
另外一些商家虽然仍在苦撑,但上座率已大不如前。哪怕地处商场、医院等人流密集的区域,饭点也乏人问津,与周边餐厅的热闹景象形成残酷对比。
2、加盟陷阱频发:创业者的“速亏”困局
随着闭店潮一同浮出水面的,是接二连三的加盟纠纷。
今年3月,藏先生支付2.98万元加盟了某生烫牛肉米线品牌,结果开业后日均营业额仅约200元,毛利率低至20%。苦撑三个月后无奈关门,总计亏损了10万元,最后还输了官司。
在常州,有人以10万左右的金额加盟开了一家70平的生烫牛肉米线店,仅干了十几天就着急转让,该店家直言“不知道这么难,自己做了才知道”。
低门槛、高回报的话术吸引大量小白创业者入局后,等来的却不是暴富梦,而是“速亏”结局。
3、转让潮爆发:二手设备成“退潮”见证
闭店潮的另一面,是铺天盖地的转让信息和堆积如山的设备抛售。
在58同城、抖音等平台上,“生烫牛肉米线店转让”的帖子比比皆是。福州台江区一位店主挂出“接手即可营业”的转让贴,197㎡的沿街旺铺地处人流密集区,可带品牌转让,却长时间无人问津。
广州某地铁口200米处的门店,虽然人流不断,却难抵周边同类型门店的竞争,最终不得不挂上“旺铺转让”的牌子。
二手市场更是见证了这场退潮的疯狂。10元3张的椅子、400元的三层展示冰柜、原价上万的烧烤炉砍到600元……一批批九成新的设备,最终只能以“骨折价”销售。
二、开店不到一年就关门,生烫牛肉米线为何走下神坛?
在高度内卷的餐饮市场,生烫牛肉米线一度杀出重围,成为新的创业风口。
然而作为现象级品类,生烫牛肉米线也没能逃过市场洗牌,多地开始规模性闭店。
火不过一年就关店的生烫牛肉米线,能给餐饮人哪些启发呢?
1、跟风式开店,并未形成稀缺性
今年2月,“云姗姗鲜烫牛肉米线”在上海爱琴海开业。
作为该商圈第二家生烫牛肉米线店,其直接响亮打出了“鲜切吊龙只卖8元”的口号,一度引人关注。
然而仅3个月后,“云姗姗”就迎来了它的“死对头”——乔杉杉生烫牛肉米线,不仅店铺选址在对面,装修风格类似,且直接喊出了“鲜切吊龙只卖7元”的口号,公开叫板。
自此,“8元吊龙”条幅被撤,云姗姗也走向了关门。
这样的情景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在全国各地上演。在“低门槛、高回报”的加盟宣传攻势下,生烫牛肉米线店一度以近乎失控的速度野蛮生长。
在广州某热门商圈,短短500米就有5家生烫牛肉米线扎堆布局。
与此同时,无论在装修、产品风格上,各家都没有差异化亮点,废墟风成了标配,“7元鲜切吊龙”的口号在每一家同时奏响。
这种“贴身肉搏”式的密集布局,直接导致客流稀释。久而久之,也就走向了关门。
2、“有形无实”,难以带来长期复购
生烫牛肉米线的走红,很大程度依赖于商家刻意营造的视觉冲击。
门店里“7元吊龙”的大字海报,餐桌前几秒烫熟牛肉的现场表演,以及废墟风的装修设计……这些都曾是吸引顾客进店打卡的流量密码。
但流量来得快,去得更快。一旦体验后新鲜感褪去,消费者也很快回归到理性。这时候,所谓的“特色”也变成了形式大于产品的存在。
翻阅社交平台就会发现,顾客对于生烫牛肉米线的吐槽无外乎几个点,“没有特色,和普通牛肉米线没有什么区别”“每家店都差不多,已形成审美疲劳”“虽然打的是性价比,但进店后发现随便加个东西,价格也能达到二三十,并不便宜”。
当没有扎实的产品力和性价比作支撑,依靠营销噱头与视觉刺激的生烫牛肉米线,也注定难以形成复购的生意。
三、总结
生烫牛肉米线从席卷全国到批量闭店的骤变,折射出消费者从追求形式的“鲜味”表演到对产品本质叩问的认知升级。
同时,它也揭开了所有“一阵风”式餐饮品类的共性困局,当营销噱头盖过产品本身、当批量生产替代差异化竞争、当加盟扩张的狂欢无视了市场规律,再热闹的风口也终将沦为泡沫。
它警示所有餐饮从业者,跟风营销不可取,以供应链深耕、品控坚守为核心的发展才能带来长期价值。
餐饮的长青密码,永远藏在对产品本质的敬畏里,而非营销泡沫的狂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