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影视风向标
71岁的成龙又火了!他主演的新片《捕风追影》上映9天票房超5亿元,预测票房高达10亿元。仅仅两个月前,他主演的影片《功夫梦:融合之道》在中国内地的票房只有区区505万元。同是在暑期档上映,在同一个电影市场,为何《捕风追影》票房能比上部影片暴涨200倍?
《捕风追影》由杨子编剧并执导,成龙、张子枫、梁家辉、此沙等主演,8月16日上映以来口碑爆棚,豆瓣 8.1分,淘票票 9.7分、猫眼 9.6分,成为近 10 年最高评分的国产动作犯罪电影,也是成龙近十年来最佳影片。
影片故事围绕 “跟踪” 展开,警方神秘跟踪队与“狼系”反派团伙上演高端猫鼠局,情节紧凑,毫无拖沓。从开场写字楼电梯、门禁闸口跑酷式击打,到电梯狭小空间1V4近身肉搏,再到澳门塔蹦极台跳伞和坠落,转场酒店后的猫鼠游戏,前20分钟一气呵成,让观众肾上腺素飙升。
《功夫梦:融合之道》由乔纳森·恩特威斯尔执导,罗伯·列博编剧,成龙、拉尔夫·马基奥、王班等主演,6月7日在中国上映后口碑扑街,豆瓣评分仅 5.5。
观众吐槽剧情老套,无非是落魄武者在异国他乡凭借功夫重拾信心、收获成长,毫无新意。故事逻辑难以自洽,比如主角前期对功夫心灰意冷,毫无铺垫下就突然决定参加比赛,转变突兀。
角色塑造单薄,成龙饰演的师父形象脸谱化,除了传授功夫,毫无性格魅力与情感深度。动作设计也令人失望,缺乏创新,无法展现功夫魅力。
《捕风追影》定位精准,是一部纯正的动作犯罪爽片。它明确以动作戏和犯罪悬疑为核心,满足观众对警匪对抗紧张刺激的期待。影片视角独特,聚焦 “跟踪与反跟踪” 这一细分领域,展现老派刑侦术与高科技犯罪的激烈碰撞。
在动作设计上,融合多种元素,既有成龙招牌式武打美学,又有拳拳到肉暴力美学,还有跑酷、枪战、追车、爆破等大场面,制造强烈的视听震撼。
在犯罪悬疑方面,剧情跌宕起伏,警匪双方互设局中局,正邪双方智力博弈,反转不断,牢牢抓住观众眼球。精准的定位使影片吸引了动作片与犯罪悬疑片爱好者,为票房成功奠定了基础。
而《功夫梦:融合之道》是典型的好莱坞快餐式电影,呈现的“中国文化”停留在好莱坞式的刻板印象层面。那些被符号化、脸谱化的东方元素,对于如今的中国观众而言,非但没有亲切感,反而显得肤浅和敷衍。
该片试图兼顾功夫片与励志片,却两头不讨好。既想展现精彩功夫场面吸引动作片爱好者,又想借主角成长故事打动观众,结果因叙事分散,两者都未做好。
它打着 “功夫梦” 旗号,却未深入挖掘功夫内涵与魅力,励志部分也流于表面,未能引起观众共鸣。在中国电影市场上,这种缺乏清晰定位的影片难以吸引观众,导致票房失利。
在《功夫梦:融合之道》里,成龙动作戏不复当年风采,明显力不从心。动作迟缓,缺乏往日敏捷与力量感,一些动作像是应付了事,无法展现其作为功夫巨星的实力。
动作设计毫无新意,多是常见招式简单组合,未结合成龙特点创新,难以给观众带来新鲜感与刺激感。打斗场面剪辑混乱,镜头切换急促,观众难以看清动作细节,大大降低了观赏性。
反观《捕风追影》,71 岁成龙亲自上阵完成高难度动作,全片动作戏量大质优。洗衣房里成龙与 “狼崽子们” 激战,身姿矫健,动作干净利落,还融入标志性的幽默元素,为紧张氛围增添轻松愉悦。他与67岁的梁家辉在狭小空间内的搏命式打斗戏拳拳到肉,狠辣惊险,看得人惊心动魄。
梁家辉在片中饰演大反派,演技和动作戏的表现不亚于成龙。他在孤儿院1V30的打斗戏狠戾冷血、快如闪电、刀刀致命,被很多观众誉为“年度最佳反派”。
《功夫梦:融合之道》中,成龙表演陷入套路,重复以往角色形象与表演方式,未给角色赋予新生命力。他饰演的师父形象刻板,言行举止缺乏变化,难以让观众感受到角色内心世界。
在剧情推动方面,他的表演未能有效带动情绪,无法让观众产生共情,对影片整体质量提升作用有限。而且,他不是影片第一主角,戏份也比较有限,絮絮叨叨说教的戏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而《捕风追影》里,成龙尽管在开场20多分钟后才出现,但表演堪称精彩。不仅动作戏非常出彩,情感戏也处理细腻。
他饰演的黄德忠是隐退多年的跟踪专家,被请回重案组跟踪队,面对复杂案件与强大对手,展现出丰富经验、坚韧、智慧与担当。成龙通过细微表情与肢体语言,将黄德忠内心的坚定、痛苦、焦虑等情感精准地传达给观众。
比如在面对队友牺牲时,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悲痛与自责,让观众深切感受到角色内心创伤。在与张子枫饰演的何秋果师徒互动中,他又展现出温暖、慈爱的一面,使角色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成龙此次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成为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重要因素。
间隔短短两个月,《捕风追影》票房比《功夫梦:融合之道》暴涨 200 倍并非偶然,而是影片在各全面优于后者的结果。无论今后能否再有佳作,成龙都是无愧于亿万影迷的功夫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