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里桃溪’以一条蜿蜒18里的桃溪水,串联起豸峰、孔村、坑头三个古村落,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8月25日,笔者慕名来到江西省婺源县中云镇豸峰村,但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义堂宗祠保存完好,其精湛的“三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吸引游客纷纷拍照留念。随行的中云镇中云村村民吴国强介绍说:“‘十八里桃溪’不仅文化底蕴深,而且生态环境美,走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在吴国强的指引下,笔者看到“十八里桃溪”处处散落着晒秋景观,成为摄影爱好者的热门取景地。“古朴村落加上晒秋民俗,随手一拍都是美片。”婺源本土摄影师王启德举起相机笑着说:“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与蓝天白云、粉墙黛瓦形成的艺术景观,契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
婺源县豸峰村景致优美(程林平 摄)
“十八里桃溪”由明清古建筑群组成,现存徽派古民居百余幢,被誉为“徽派建筑活化石”。每逢春季,桃溪水质清澈,溪畔桃树成荫,形成了“一川烟草,满城风絮”的唯美画卷。近年来,中云镇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打造“水清岸绿”的滨水景观。同时,修复古驿道、保护“三十六桥半”等历史遗迹,让自然与人文共生,形成了“零门票”桃溪旅游区,使得中云盘鳝、中云肉饼、中云汽糕等特色美食成了旅游商品,带动20余户农家乐发展兴盛,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
婺源县豸峰村成义堂(程林平 摄)
“过去溪水浑浊,现在河流清澈,鱼儿成群嬉戏。景观美了、游客多了,我家民宿旺季天天爆满!”谈起实施河道治理和封河禁渔工程,豸峰村潘大爷竖起了大拇指。
“离开桃溪水,不是坑头酒。”谈起“十八里桃溪”,除了河道景观令人流连忘返,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坑头米酒也被人津津乐道,市场供不应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家酿一方酒。得益于桃溪水的独特水质,坑头米酒酿造技艺已延续了三十八代,列入市级非遗名录。”吴国强介绍说:“用糯米酿的酒,人们叫它‘米酒’。而用桃溪水酿的米酒,我们叫它‘坑头老水酒’。”近年来,坑头老水酒年产量数万斤,年产值数百万元,形成了从种植、酿造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带动100多家农户共同富裕。“除了坑头老水酒,我们借助生态优势,成立婺源县林云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掌叶覆盆子果酒产业,成了乡村振兴的‘聚宝盆’。”吴国强说。
采访中获悉,借助“十八里桃溪”资源禀赋,中云镇发展冷水鱼养殖、皇菊种植、生态观鸟等特色产业,开发古道徒步、宗祠研学等项目,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其中,中云村委会石壁潭自然村被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专业委员会授牌“江西省观鸟驿站”。
“下一步,我们发展古村夜游、石壁潭观鸟、非遗工坊体验等特色产业,让‘十八里桃溪’添彩美好生活。”谈起“两山”转化,中云镇党委书记汪瑜表示:“流淌千年的桃溪水,承载着乡亲们的幸福生活,奔向更广阔的美好未来。”(吕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