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创意写作专业在国内获得蓬勃发展,2024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中文系的二级学科,由此在我国大学的专业教学及研究中正式获得一席之地。
创意写作专业注重对人文思想的认知及创造性写作能力的培养,恰好可以给今天因人工智能出现后人文学科受到挑战提供一个可能的途径。因为人工智能出现之后,之前需要长年累月进行学习和积累的人文知识和能力忽然间变得“唾手可得”,也因此瞬间变得“无用”起来。人工智能对人文学科的挑战还不仅仅是对人文知识与能力的断崖式的“降维”或“贬值”,而是由此造成了“心脑外挂”现象的出现。事实上,在当下生活的很多场景中,人们已经不再需要“动脑”,只需“动手”即可,因此产生的“手脑分离”或“心手分离”不仅会削弱人的思想能力,“脑”和“心”的枯萎同时也会让“手”的能力“退行”。可以说,人工智能时代创意写作应“运”而“生”,因为它所着力的重点就是让人们可以通过思想的训练和情感的分析,通过“手脑并用”或者“心手合一”,用文字或别的语言把那些动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也讲给自己听,从中体会“灵肉合一”的愉悦,同时也把“知行合一”的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人,让人认识自己和生活还有我们所短暂置身的这个世界的真理。
当然,在谈到创意写作这些“大”的方面同时,也让我不由得想起自己与创意写作的缘分。2005年底,当时还在交大任教的我受学校资助到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文学系做访问学者,当时我正醉心于小说写作,因此看到系里竟然有老师开设“小说写作课”和“剧本写作课”时很好奇,就去旁听了一下。他们的上课方式让我在大开眼界之余,也对创意写作课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为此,我还买了他们推荐的阅读材料和所使用的教材,剧本写作课用的是罗伯特·麦基的《故事》,小说写作课用的是罗恩·汉森和吉姆·谢帕德合编的《拍案惊奇:当代美国作家膜拜的短篇小说》,该书中35位美国当代作家分享了自己喜欢的作家的35篇小说,包括了博尔赫斯、契诃夫、狄更斯、乔伊斯、卡夫卡、契佛、卡佛等作家的作品,可谓精彩纷呈,这本书至今还在我的书架上。
真正让我对创意写作有更深入了解的是和当时在文学系任教的叶维廉老师的交往。叶老师不仅是比较文学学者,还是有名的诗人,他当年就是在爱荷华大学的作家工作坊读的艺术硕士(MFA)。我在与同事们创办同济创意写作专业时,除了各种文体的写作课程之外,特地在课程计划中设置了文学史及美学方面的课程,就是来自于叶老师在爱荷华学习的经验,他说在爱荷华学习写作时那些关于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课程让他受益匪浅。而这也是学院培养作家的优势所在,丰富的课程设置可以让一个热爱写作的人得到多方面人文知识的熏陶,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而不是一个只会写作的“写手”。
在创意写作的课程体系里,小说写作始终是最为核心的课程。这不仅因为小说自19世纪以来就是最重要的文体,它可以综合诗歌、戏剧、散文等几乎所有的文体,兼具绘画、影视和音乐的特征,还因为小说对写作技能的训练最为全面,从人物的塑造到故事的结构、语言的淬炼,再到逻辑的演绎、思想的融铸,涉及几乎所有文学领域的知识及技能,也涉及到情感的锻炼和传达,既可对人性的丰富性予以完善,也可对人的思辨能力予以提升。此外,小说也不局限于文学的苑囿之内,还可以融历史、政治、哲学甚至科学于一炉。
同济作为国内最早开始创意写作专业教育的学校之一,也曾筚路蓝缕,走过一条栉风沐雨的发展之路。2007年我们在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下开设“新文学创作方向”,招收创意写作的学术硕士且以小说创作作为毕业要求,2015年又在MFA艺术设计专业开设创意写作方向进行专硕的招生,2024年因为学科调整改在戏剧影视专硕下招生。不管学科的归属及名称怎么变化,我们始终把小说写作作为最重要的课程,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创作最重要的文体。这本《小说写作教程》就由我从2007年起在同济创意写作专业授课时所使用的讲稿不断完善而成,但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交大任教时即已讲述过部分章节。因此《小说写作教程》可说是久经教学实践考验的“实战”指南而非“纸上谈兵”的急就章。全书共12讲,涉及到小说写作的各个环节,对小说文体特点的认知,素材的选择,背景与场景的设置,视角的安排,情节的结构,人物的塑造,语言腔调的使用,开头与结尾的模式等逐一讲解,结合具体的课堂作业及课后练习、写作技巧的提示和拓展书目的指引,力求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按图索骥,有针对性地掌握小说写作的基本技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境界。
除此之外,《小说写作教程》还有一些特色。首先是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既对小说写作的相关理论进行细致讲解,也对具体的写作技术给出可施行的指导。其次,有效融合中国作家和国外作家的小说创作经验,注重中西小说的比较和对话,既对小说写作中涉及的问题给出中国经典小说的例证,同时也给出西方经典小说的阐释,有意为中国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切实际的指点。再次,注重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结合,既对小说写作所涉及的学术问题予以阐发,也对其给予普及性的讲解,务求做到使学习者既可以讨论小说形而上的关切,也可以动手写作以完成形而下的作业。
因为我自身多年一直从事小说写作,深知小说创作的甘苦,因此在教材中也分享和融入了自己很多切实的创作经验,以“写作技巧”之名在每章结尾单独列出,或许有助于学习者更快获得“小说感”和更好领会小说创作的技能,从而掌握小说创作的要诀。
正因这部教程具有的这些特点,我觉得它不仅可以供创意写作专业的师生专用,也可为那些有志于成为作家的人所用,或许也会让更多的文学爱好者乐读。因为写小说,不仅是为了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也是为了认识这个世界,更是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多的生活和更为永久的生命。
(作者系作家、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下一篇:假如光伏电站巡检有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