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网易数读,作者:叶榆北,设计:麦土豆、秋瞳,题图来自:AI生成
中国用电史上一个新的纪录诞生了。
刚过去的七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首次突破一万亿千瓦时,也是全球首次有国家单月用电量达到这个规模。
这是一个几乎让人难以想象的数字,10226 亿千瓦时,已经是 G20 经济体望尘莫及的体量,相当于全球用电量第二的美国一整年用电的四分之一,更超过日本一整年的用电量,也接近于德国、法国和南非三个国家全年的总和。
那这些电都用到哪去了呢?答案是,工业依然是最大的“电老虎”。今年 7 月,第二产业的用电量接近六千亿千瓦时,占比超过一半。但对比 2023 年同期会发现,用电量跑得更快的是农业和居民生活。
更值得注意的是,纵观历年七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在 2020 年时还不足一千亿度,仅 6 年时间就翻了一倍;相较之下,全社会用电量从五千亿度涨到一万亿度,花了整整 12 年。
究其原因,七八月份的夏季酷热让空调成为刚需,高温天往往一来就是一整片区域同时开启制冷,迅速推高电力负荷。尤其这几年,极端高温频繁出现,用电曲线更是被空调推得陡峭。
保障 14 亿人的用电,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电力不同于粮食和水,几乎无法大规模储存,只能随发随用。这意味着每一度电都必须和当下的需求精准匹配。电网的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都会面临极大考验。
目前,在夏季用电高峰,最能稳定电网的还是火力发电。煤炭作为能源保供的“压舱石”,是高负荷时刻确保电力安全的关键。
但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火电的增长已明显放缓。2024 年全年,火电虽仍占六成,却只比上一年增加 1.7%,远低于水电和太阳能。新能源正以更快的节奏填补增量。
而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预估,2025 年中国全年发电量预计达到 10.4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 左右。
毕竟,面对年年“史上最热”,电力负荷势必还会继续攀升。而对每一个人来说,最不愿面对的,无疑是停电的滋味。
本文来自网易数读,作者:叶榆北,设计:麦土豆、秋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