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内瑞拉的现任总统马杜罗,经过多年的政治历练,已经成长为一位老辣而坚定的政治人物。尤其是在美国借“打击拉美贩毒集团”为由,调动三艘军舰和4500名美军直逼委内瑞拉边境之际,马杜罗的应对方式再次展现出他一贯的强硬风格。他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宣布全国进入战备状态,并于8月19日正式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号召全国450万民兵武装护国。要知道,委内瑞拉全国人口不足3000万,这意味着全国约15%的人口都将直接投入到防御体系中。这种举动本身就是强烈信号。更为震撼的是,马杜罗甚至在公开讲话中挑衅美国,说“有本事就赶紧来”,一句话让外界都感受到剑拔弩张的氛围,仿佛一场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即将爆发。与此同时,委内瑞拉国防部长帕德里诺也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将进行大规模无人机部署,并派遣包括大型舰艇在内的海军力量加强北部海域巡逻。结合此前8月7日美国悬赏5000万美元全球缉拿马杜罗的事件,双方矛盾可谓推至顶点。
要理解这场危机,就必须回溯到委内瑞拉与美国关系的演变。委内瑞拉是全球石油储量第一的国家,探明储量高达3032亿桶,占全球的近五分之一。上世纪,委内瑞拉早就是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也是OPEC的创始国。凭借石油,委美关系虽有摩擦,却始终保持紧密的经济合作。但自1999年查韦斯上台以来,一切发生逆转。查韦斯推行“玻利瓦尔革命”,推动能源、电信、土地等战略行业国有化,强调石油主权,拒绝将国家命脉拱手交给外国资本。他的改革大幅提升了底层民众的政治参与和福利保障,但同时也直接损害了美国在拉美的既得利益。美国原本通过资本和美元掌控石油定价权,如今却被委内瑞拉的“社会主义实验”硬生生割裂。更重要的是,在2000年前后席卷拉美的“粉色浪潮”中,委内瑞拉扮演了领路人的角色,鼓舞了整个地区的左翼运动,进一步挑战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地位。由此,华盛顿对委内瑞拉从警惕到敌视,再到彻底对抗。 2013年查韦斯去世后,马杜罗继任,并延续其路线。在过去12年里,他始终坚持反对外部干涉,继续走查韦斯式的左翼道路。美国对此极为不满,接连施加制裁。尤其自2014年以来,奥巴马、特朗普、拜登三届政府都不断加码,覆盖金融、石油、人员乃至新兴数字货币。特朗普时期更是冻结了委内瑞拉在美的全部资产,并惩罚所有与其合作的企业。制裁导致委内瑞拉原油产量从2016年的日均250万桶,暴跌至2020年的30万桶。更糟糕的是,委内瑞拉的储量主要是超重油,需要高端技术才能开采和加工,而这些技术掌握在国际石油公司手里。在美国压力下,这些公司纷纷撤离,使委内瑞拉陷入严重困境。 尽管如此,马杜罗政府并未屈服。他在经济上适度放宽外汇和市场限制,尝试吸引外资,还通过建设经济特区和维持社会福利来稳住局势。同时,他大力推进“南南合作”,与中国、俄罗斯、伊朗、土耳其等国深化合作,以此对冲美国的制裁压力。这些举措使得委内瑞拉在艰难中维持住基本稳定,反而进一步激怒了美国。美国不仅在舆论上将马杜罗描绘为“全球最大毒枭之一”,还多次对他发出巨额悬赏。2020年特朗普政府开出1500万美元悬赏,拜登时期提高到2500万,而今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更是直接翻倍到5000万美元。与此同时,美军直接在加勒比海部署军舰,试图以军事压力配合政治打击。 然而,美国的极限施压并未彻底奏效。相反,危机反而强化了委内瑞拉国内的民族凝聚力。大批民众自发响应征兵号召,在首都加拉加斯排起长龙报名,甚至家庭主妇和退休老人也纷纷加入。这一幕,既是对美国压力的反击,也是对马杜罗执政合法性的再一次巩固。毕竟,美国的制裁和军事威慑虽能制造困境,却无法摧毁一个民族捍卫主权的意志。 那么,美国和委内瑞拉真的会爆发战争吗?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虽然双方互相释放强硬信号,但真打起来,美国将付出巨大代价。事实上,美方的对委政策长期处于矛盾摇摆之中:既想逼马杜罗下台,又不敢将其彻底推向中俄怀抱。特别是在全球能源紧张的背景下,美国甚至不得不在2023年短暂放宽制裁,允许委内瑞拉出口部分石油。由此可见,美国的政策是在极限施压和有限合作之间不断摇摆,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综上,委内瑞拉问题不仅是双边矛盾,更是21世纪国际政治的缩影,折射出大国博弈、能源安全、发展模式之争等多重矛盾。美国对委内瑞拉的敌意,根源在于其挑战了华盛顿的全球秩序和地区霸权;而委内瑞拉在困境中“向东看”,反而逐渐拓展了多元外交空间。可以预见,在未来六年马杜罗的新任期中,美委博弈仍将持续,而最终的走向,既取决于全球格局的变化,也要看委内瑞拉人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