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号上网尘封往事:当三个聋哑人,向巨头发起革命
创始人
2025-08-31 11:03:44
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 (ID:ifanr),作者:探索明日趋势的


历史


会掩埋


但不会忘记


9月中旬,美国老牌互联网企业AOL(美国在线)宣布,拨号上网服务将要寿终正寝。


一个「早已落幕」的时代,又「正式谢幕」了一次。这感觉,像是把死人从坟里刨出来再开一次追悼会。


如果按1989年美国正式商用来算的话,我跟拨号上网还是同岁。也许正是这种同龄人的情分,让我在听到这个消息时,心中竟有几分感伤。


记忆中和拨号上网有关的最深刻片段,发生在2003年的夏天。奶奶从老家过来照顾我,我爸下午三点必从单位打一个电话,问我是否做完了当天的暑假作业。然而有那么几天,电话却陷入了一种沉默。


原因再简单不过,因为我在用我爸的IBM ThinkPad笔记本,熟练地插上电话线,拨号上网,下载《哈利·波特》PC版,顺便登陆新浪聊天室。


那个游戏究竟下载了多久,我已经记不清了,但至今仍能清晰地回想起,有天他下班回来暴揍了我一顿。


年少单纯偶尔幼稚的我,总以为能瞒天过海,后来才明白,我爸打电话时一直占线,而我奶奶明明一整天都没打过电话……


当时,国内已经开始普及ADSL,但我爸「该花花,该省省」:电脑买的IBM ThinkPad(求了他很久才买了支鼠标,小红点玩游戏太累了);后来我上大学,201卡魔兽玩得飞起。


但在我记忆中,家里的上网直到多年以后,才升级成宽带。如果不是因为后来网上诱惑越来越多,我们家的拨号上网没准能用20年。


这不是开玩笑:要不是前几天AOL悄然发了个公告,我绝对想不到,有「数以千计」规模的用户,居然至今还在拨号上网。


AOL没有正式宣布拨号上网停服,而是在客服页面上低调写了几段话


如同条件反射一般,我开始搜索和拨号上网有关的资料,试图平息汹涌而来的怀旧感。令我意外的是,我还真发现了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一群失聪者,决定用声音做「网上邻居」


对于资深网民而言,拨号上网的「拨号音」绝对是挥之不去的记忆。它听上去嘈杂刺耳,背后却蕴含着精确的技术逻辑。


原理其实并不复杂:数字信息(digital)是0和1,电话线却是模拟(analog)线路,你的电脑无法直接理解模拟信号。因此,调制解调器承担翻译的责任,把0和1转换成模拟音频,通过电话线传输。


拨号音的视觉化


而那个拨号音,其实就是你的电脑和远端的另一台电脑之间,用声音在「拉通对齐」。你听到的是线路测试,以及协议协商的过程。拨号音结束,连接建立完成,网络世界的大门才对你敞开。


从本质上说,拨号上网是用一种电话线传输「声音」来实现网络连接的方式。


但我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深埋在历史深处,令人难以置信的真实故事:


调制解调器的诞生和普及,竟然与聋哑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群听不见声音的人,在拨号上网技术商用化的早期,做出了至关重要却又被世人遗忘的贡献。


听力障碍者罗伯特·维特布莱希特(Robert Weitbrecht),15岁那年在学校里自己动手从零开始,组装了一台短波无线电。


这件事上了报纸:一个听不见声音的孩子,却在捣鼓收音机,多么富有戏剧感和创新性的新闻。


60年代,维特布莱希特成为了一名物理学家,在斯坦福研究院(后来声名卓著的SRI International)工作。他对失聪者难以正常使用电话这件事深感愤懑,因此一直在研究如何用电话线传输数字信息。


通常,听力障碍者占总人口8-10%左右。但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总共有8500万部电话,却只有不到1%能够被聋人使用。当时,聋人打电话重度依赖听力正常的配偶、子女,甚至邻居。


这又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科技进步了,却因为缺乏包容性/无障碍设计,反而制造出技术鸿沟。要知道,那时候电话已经问世将近一个世纪了。


起初,维特布莱希特想要将电传打字机(teletype)直接连到电话线上。


电传打字机是个电报时代的遗物,也曾作为早期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在维特布莱希特的想象里,聋人之间可以通过电传打字机互相「拍电报」。电话的声音他们听不到,但声音可以被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电话线来传输文字数据。


问题在于,当时的贝尔公司(AT&T)几乎完全垄断了美国电话市场。任何在电话线上传输非语音信号的设备,都被贝尔视为「外来/违法行为」,严格禁止接入,违者轻则切断电话,重则对簿公堂。


维特布莱希特一度以为电话线这条路走到了死胡同,准备改用他更熟悉的短波无线电。


转机出现在一封来信中。写信人是加州帕萨迪纳的牙科医生詹姆斯·马斯特斯(James Marsters)。他在信中倾诉,自己每次打电话都要依赖他人代为接听、转述,再通过读唇语理解内容,这个过程让他倍感煎熬。


但他用过电传打字机,深信这个东西就是最理想的通讯设备,希望维特布莱希特坚持走电传打字机的路线。


一台支持电话传输的电传打字机


二人不谋而合。但贝尔这座大山仍然横亘在前。如何让聋哑人能够通过电话线进行文字通信,同时又不触碰巨头的敏感神经?


1963年,突破终于到来。维特布莱希特开发出了一种颇具想象力的方案:


一个声学耦合器,外观像是一个装着橡胶杯的怪异盒子。工作原理是把电话听筒放入橡胶杯,将电传打字机发出的脉冲信号转化为声音(调制),再将电话听筒中的声音转换回电脉冲(解调)。


从表面上看,你还是在「打电话」,只是电话里说的不是「人话」。


在不违反贝尔公司霸王条款的前提下,维特布莱希特和马斯特斯成功用电话线搭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私人电报」线路。


老网民可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不就是传真,甚至是后来的拨号上网的雏形吗?


声学耦合器


虽然这个方案充满想象力,但迂回策略不无代价:数据必须经过数字-声音-电流-声音-数字的多重转换,每一次转换都意味着信号衰减。


即便如此,对于聋哑人而言也已够用:维特布莱希特和马斯特斯之间,终于可以通过电话线,实现近乎实时的异步文字对话。至于传输速度,一开始还没那么快,稳定版本可以勉强达到300波特,约合400字/分钟。


这个由纯粹的爱好者手搓出来的方案,打破了电话对于聋哑人将近一个世纪的壁垒。


被后世所熟知的调制解调器,其核心正是声学耦合器。维特布莱希特并非调制解调器的发明者。但他捣鼓出的这套东西,为调制解调器的大众普及,以及后来拨号上网的兴起,奠定了重要的认知基础。


稍微扯个题外话:即便你没用过拨号上网,也可能用过维特布莱希特开发的声学耦合器技术……


零几年那会儿,电视台上有一种「互动点播」的节目特别流行:你可以拨打热线电话,用数字键盘点播动画片、歌曲MV,甚至还能玩一些古早的游戏,比如《俄罗斯方块》和《恶魔城》——堪称最早的「云游戏」。


这类节目的工作原理,就是电视台那边有一个耦合器,接收你的按键脉冲,转化为「向左」、「向右」、「翻转」、「攻击」这样的控制命令。


为什么我会清楚地记得这玩意儿?因为文章开头的那个故事,不是我第一次因为偷用电话挨揍……


外国电视台的点播游戏节目


三个聋儿子,挑战「贝尔妈妈」


回到故事的主角。


维特布莱希特和马斯特斯准备把这项技术商业化,另一名伙伴带资进组:安德鲁·萨克斯(Andrew Saks),美国百货巨头Saks 5th Avenue的家族成员,同样患有听力障碍。三人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APCOM(Applied Communications),开始量产声学耦合器,试图说服贝尔公司才拿这项技术。


但他们很快就陷入了一个我们今天再熟悉不过的剧本:一旦创新产物走向商业化,对大公司和监管者发起挑战,便会立刻遭到抵制。既得利益者,本质永远是反创新。


在美国,贝尔公司被形象地称为「贝尔妈妈」(Ma Bell),因为它从19世纪70年代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整整一百年间,对全美电话业务以及美国人通讯方式,拥有绝对的垄断地位。


APCOM试图和贝尔讲道理,大打聋哑人权益牌。但那个年代的资本不讲DEI的故事。无论团队如何游说,贝尔仍然坚持此前的立场:禁止任何未经公司许可的非授权设备连接电话线路。不仅对APCOM的产品无甚兴趣,贝尔也不愿意出售设备给APCOM用于研发和产品优化。


时代周刊讲述拆分AT&T/贝尔公司的封面


这种抵制,其实和包容性/无障碍毫无关系。不需要贝尔的技术专家或咨询公司的商业天才,就连你我一眼都能看出来:这个基于电传打字机和声音耦合器的全新通讯方式,必将对传统电话——贝尔公司的基本盘,产生巨大冲击。


运营商对革命性通讯技术的抵制,在十多年前我们也见识过:中美韩等国运营商,曾经想方设法延缓FaceTime/iMessage/QQ/米聊/微信/Kakao/Line的普及,甚至不惜完全「封杀」。


这样来看,贝尔只是将APCOM拒之门外,没有赶尽杀绝,还算是相当温和了。


至于监管机构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对APCOM同样没什么好脸色,初期基本没提供任何实质性帮助。这倒并不让人意外,毕竟自成立以来,FCC就和电信运营商沆瀣一气。


这个情况持续至今,甚至有人戏称,FCC和Verizon/AT&T等运营商,其实是「一套班子,两套牌子」。


FCC办公大楼入口


但巨头的反制,恐怕不如民间的质疑更让APCOM心寒:连聋哑人群体内部都分成了好几派,围绕「聋哑人的电信工具究竟该用手语还是唇语」吵得不可开交。而这些争论,很大程度上与APCOM试图推行的声学耦合技术,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只能说八竿子打不着……


APCOM自身的工作也无甚成效。公司成立的头几年,创始人的时间、精力、金钱,大部分都消耗在政治游说甚至示威活动上;真正用于推进技术和产品开发的,少之又少。


直到1968年,FCC才终于听到了聋哑人微弱的声音,给APCOM亮了绿灯,要求贝尔公司准许声学耦合器设备接入到电话线路中。


然而,APCOM并没有因此「一飞冲天」,而是在冥冥之中选择了一条更「胆小」的道路:获得贝尔的入网许可后,继续聚焦开发面向聋哑人的通讯产品,并未涉足主流市场。


昂贵又笨重的电传打字机,到了今天已经变成了一台特殊电话座机——只是多一个更大的液晶显示屏。


在市场最鼎盛的时期,APCOM及其衍生机构(TDI、CapTel等)的终端用户数量,大约在几万到几十万台之间。


早期Miniprint 425聋人电传打字机,基础像一个机械键盘,顶端有一组声学耦合器碗口,把电话听筒放在上面即可通讯。


目前在售的CapTel 840PLUS型号聋人电话,支持常规电话线,无需互联网。CapTel公司的其他聋人电话机型均依赖高速互联网。


随着政策的松动,众多科技公司开始开发调制解调器,无形间加速了拨号上网的问世。连AT&T都成为了美国最大的调制解调器生产销售商。而这些产品的原型,正是APCOM的声学耦合器。


80年代,杜克大学的两位学生基于UNIX开发了Usenet,用户可以通过电话拨号接入当时的一些公共网络;90年代,拨号上网还未站稳脚跟,就被DSL宽带取而代之;此后,互联网终于普及,大批商业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书写了今天的全球互联网格局。


APCOM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错过了所有这些激动人心的互联网浪潮事件。反倒是AT&T走出美国冲向世界,今天已成为欧美市场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几乎没有之一。


Usenet群组comp.text.tex在2004年的一次对话


所以放个马后炮:APCOM开发的声学耦合器,以及这家公司本身,其实比Usenet、AOL、贝尔/AT&T更有资格被称为「拨号上网」的真正先驱。


作为最早的「硅谷科技创业公司」之一,APCOM的成立时间,比世人熟悉的「八叛逆」所创立的仙童半导体没晚几年。然而从今天的角度回望,APCOM在1968年取得的那次重大胜利,却未能演绎出一个足以为硅谷科技界津津乐道的传奇。


当然,拨号上网本身也没有存世太久——尽管它确实给最早一批「互联网原住民」留下了至今难忘的会议。


也许时间就是如此,总会有一些故事弧光,一瞬即逝,被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压过、掩埋、遗忘。


维特布莱希特展示他的电传打字机


但历史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发生过的总会留下蛛丝马迹。


APCOM这群人,用电传打字机所做的这些早期尝试,在我们今天常用的计算机系统功能里仍然残存着一些微妙的痕迹。如果你正好是个程序员,可能早就注意到了:


操作文件系统、写代码、连接服务器的时候,你肯定经常用到终端(terminal)


终端的全名,其实是终端模拟器——问题是它模拟了什么?


以前的人们,管终端叫tty


tty也是UNIX及其衍生系统里的一个可用命令


tty的全称,就是teletype电传打字机


这个典故,源于早年的计算机没有显示屏,工程师们用电传打字机与之交互


——怎么样,是否从没想过,你每天都在使用的终端背后,竟然隐藏着半个世纪前,三个聋哑人与电信垄断巨头抗争的故事?


最后,如果这个故事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的话,我想应该是:


不要忽视无障碍设计,你不知道它们藏着多么巨大,足以改变世界的潜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指... 欧美股市在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下短暂拉升后,出现了明显的滞涨调整的走势,这里属于是区间震荡,并不是头部特...
张家界两人同行一人免单活动持续... 张家界两人同行一人免单活动持续多久?2025参与方式看这里!我的超值旅行分享 大家好,我是小陈,上...
男人如此和你说话,不是不讲理,... 一个男人到底爱不爱你,从他和你说话的样子,就可以看出来。 他心里有你,在说话的时候会顾及你的感受,会...
霸气免单!九江这家餐厅火了! 近日,忽明忽暗的天气时常给游客带来意外,庐山景区商家却无一例外的给游客带来惊喜。位于大林路口的野庐子...
数字夜游、水上观光……多地打造... 这个暑期,多地依托特色资源打造多元化场景,丰富人们的游览体验。 甘肃敦煌:科技赋能 沉浸式感受敦煌文...
青海尕面片汤鲜:羊肉汤煮面片,... 本文聚焦青海特色美食尕面片汤,围绕其 “羊肉汤煮面片,加蒜苗提香” 的核心特点展开详细介绍。首先概述...
内蒙古烤羊腿的火候:外焦里嫩,... 本文围绕内蒙古烤羊腿 “外焦里嫩,超香” 的核心特点展开,详细剖析打造这道经典美食的关键环节。从羊腿...
原创 山... 山西大同“6大名吃”,看着就流口水,你吃过几道 大同,地处山西最北部,与内蒙古相连,被誉为“中国九大...
原创 山... 山西最“尴尬”的10种美食,当地人吃不厌,在外地却很难吃到 山西美食文化历史悠久,璀璨多彩,有数不尽...
终于懂了!新药或将改变肥厚型心... 终于懂了!新药或将改变肥厚型心肌病治疗格局 你是不是也听说过,心脏病中的“隐形杀手”——肥厚型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