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隅碎记》
南国的风物,向来是有些意思的。我常想,这海天相接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所在?直到那年,在旧书肆中偶得一本泛黄的游记,才知晓在台湾岛最南端,竟藏着这样一处妙地。
那地方唤作\"垦丁\",名字颇有些来历。听说是前清时候,自闽粤渡海而来的壮丁们,在此披荆斩棘,垦荒拓土。岁月流转,这\"垦丁\"二字便成了地理名词,倒比那些刻意雕琢的名号更显真切。
这垦丁三面环水,背倚青山,位置极是巧妙。热带的风日日吹着,将二十五度的暖意匀在四季里。这般气候,最宜褪去鞋袜,赤足踏浪。白沙湾的细沙会从趾缝间溢出,鹅銮鼻的礁石上常栖着些不知名的海鸟,而大尖山的轮廓,在暮色中总显出几分倔强。
有趣的是,这地方竟也沾染了些新派习气。每年总有那么些日子,海滩上会突兀地支起些台子,聚着些奇装异服的青年,在震耳欲聋的乐声中摇头晃脑。这般景象,与远处渔人的孤舟相映,倒构成幅奇特的画卷。
我曾与二三友人游历至此。记得那日黄昏,海水将落日的余晖揉碎了洒在浪尖上,几个当地孩童在浅滩处追逐嬉戏。他们的笑声混着潮声,竟比那些刻意编排的歌舞更动人心魄。
若有人问起台湾省的好去处,我必首推此地。非独为山海之胜,更因这方水土间,自有一段活泼泼的生气在流动。那些开垦者的血脉,渔人的坚韧,孩童的天真,乃至现代青年的张扬,都在咸湿的海风里交织成篇。
人生在世,能得几回见这般海阔天空?愿诸君有暇时,不妨去那南隅走走。看潮涨潮落,云卷云舒,必能涤荡胸中块垒。这天地之大,原是要用双脚去丈量的。
[1] \"垦丁\"地名由来:清光绪三年(1877年),清廷招抚局自广东潮州一带募集壮丁至此垦荒,得名\"垦丁\"。
[2] 恒春半岛年平均气温实际为24.3℃(1991-2020年数据),文中取整数表述。
[3] 鹅銮鼻灯塔建于1883年,是台湾最南端的灯塔,现为三级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