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总有大批游客涌入福州市闽清县雄江镇。这里位于闽江之畔,蓝天碧水、景色如画,一座座黄墙红瓦房屋依山而立。 吃上“旅游饭”,对雄江而言,是一场难度不小的转型。 1987年3月,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破声,水口水电站主体工程在闽清开始施工。雄江群众从山下搬迁到山上,形成水库移民镇。搬迁,意味着村民要寻找新的生活出路。 村民尝试过养淡水鱼,但无序养殖会破坏闽江生态,雄江告别了养殖产业。村民也尝试过种果树,但这里背靠的大山被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开垦的林地面积少,百姓增收不足。 好山好水,如何催生出新产业? 近几年,雄江镇开展三类农房改造、空间活化利用,建立橄榄湖创客小镇,探索打造集特色农业、创客民宿、乡村旅游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先后建成长者食堂、库区移民文化馆、海峡乡建乡创家园等,吸引了包括台青在内的一批年轻人来此创业。雄江镇人气越来越旺,旅游产业欣欣向荣。目前,雄江镇已实现日均游客1700多人次,周末节假日单日人流量峰值超过18700人次。 “我原来养鱼,退养后,经政府介绍到旅游公司里上班,每月工资4000多元,很满意。”雄江镇梅雄村村民张宝钗说。当地还对移民家庭实施电费优惠,发放生态保护补偿金、生产生活补助等,助力库区移民发展。 漫步雄江镇,不远处的水口水电站气势恢宏,库区移民百姓安居乐业。张宝钗告诉记者,她们正筹备国庆假期的游客接待,希望雄江发展越来越红火。
9月6日,游客在雄江镇漂浮公园拍照。 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这是1990年建设中的水口水电站(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9月6日,一艘货船通过水口水电站(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这是9月6日拍摄的雄江镇(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这是9月6日拍摄的雄江镇漂浮公园(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9月6日,雄江镇居民在闽江边休憩。 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1989年9月25日,工程车辆在水口水电站工地上施工(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9月6日,游客在雄江镇小柒咖啡馆购买咖啡。 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这是20世纪80年代还未搬迁的雄江镇一瞥(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这是9月6日在福州市闽清县拍摄的水口水电站(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这是9月6日在福州市闽清县拍摄的水口水电站(无人机合成照片)。 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9月6日,游客在雄江镇漂浮公园游玩。 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这是9月6日拍摄的雄江镇一角(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这是9月7日拍摄的雄江镇入口(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9月6日,游客在雄江镇漂浮公园体验水上摩托艇项目。 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