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说这次阅兵很值得大家关注,现在阅兵结束了,一些观点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从这次阅兵我们展现出的先进装备,以及欧美的反馈来看,物理大战应该不太会出现,或者说大大推迟,美国应该会放弃在物理上挑起争端的念头。
第二,就是舆论斗争的战场,可能会更剧烈,物理上搞不过,就搞精神上的。
因为当年苏联就是这个剧情,1981年苏联在波罗的海沿岸举行了声势浩大的-81军演,成千上万辆坦克的钢铁洪流让整个东欧瑟瑟发抖,英美也大为震撼,由此开启了牛仔裤摇滚乐的意识形态战线,既然正面战场无法战胜你,那就在意识形态上演变你。
所以哪怕是从路径依赖的角度看,欧美很可能也再一次拿出这套打法。
简单来说,大炮巨舰硬碰硬的比拼可能会告一段落,接下来更多的会是魔法对轰。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欧美又会掏出牛仔裤摇滚乐呢?
答案是,牛仔裤和摇滚乐只是一个指代。在2025年,这套打法会有一些新的名字,比如,“女权”,“动保”。
许多人以为颜色革命是念经,一个老外跑到你面前开始大吹美利坚多好多好,这叫复读机,不叫颜色革命。真正的颜色革命是非常隐蔽,且伴随非常专业的传播学理论的。
比如,苏联笑话。
苏联笑话好不好笑,很好笑。苏联笑话真不真,很真。很多笑话甚至算得上是一针见血。
但问题在于什么,欧美有没有类似问题?有,但你几乎看不到有人成体系组织化的讲美利坚笑话。
典型就是里根讲的那个,美国人能去白宫拍总统桌子的笑话:
其实换个角度,苏联能谈族裔问题,美国能谈黑人犹太裔问题吗?不行吧,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治正确,
但在苏联笑话的叙事下,这似乎成了一个苏联特有的问题。
也就是苏联笑话成功地把一个广泛的,普遍化的问题,变成了一个似乎只有苏联才存在的问题。
并且苏联笑话更短,更快,反转效果更强的特点,让他在传播领域上击败了传统的长篇大论的媒体报道,吸引了更多讨论,最终占领了议题主导。
而议题主导性的失守,才是苏联噩梦的开端。
是的,许多人面对颜色革命,往往把目光聚焦到牛仔裤和摇滚乐这些具体的项目上,对此严防死守,但真正的核心,是议题主导性。
什么叫议题主导性?——讨论什么的权利。
美国有美国的问题,苏联有苏联的问题,但掌握议题主导性的媒体,可以只讨论苏联的问题。我一天抛出一百个问题,哪怕你全部解决,大众眼里你也全是问题。并且我还可以用不重要的问题,抢占真正问题的讨论,让你疲于奔命天天做题,没有时间去解决真正的问题。
比如非常典型的,狗肉问题。
面对欧美动保组织的指责,你会发现所有反驳者都试图通过传统习俗来证明狗肉是合理的,专门养殖的,应该被包容的,对吧?
这就是做题家思维,对方出题你就答,一个劲地证明自己没问题。
真正的出题家思维是什么呢——火鸡。
美国每年感恩节要吃掉4000万只火鸡,我觉得火鸡也是人类的伙伴,也不应该被吃,我能不能成立一个保护火鸡协会,去抗议美国人吃火鸡的行为?
你说神经病啊,这是他们感恩节传统习俗。你看,这个认知不就特别到位吗?
为什么欧美的传统习俗要被尊重,中国的传统习俗就是陋习呢?
动物保护者天天讨论狗的问题,火鸡难道不是动物吗?
保护动物没错,但具体要讨论哪个动物,天天把哪个动物顶上热搜,这里面的差异可就大了。
这就是议题设置。
再比如女性主义冠姓权问题,这个议题堪称欧美意识形态输出巅峰。
女权博主指责中国孩童不和母亲姓,欧美孩童和母亲姓,所以中国女性没有冠姓权,是一种失权。这个论调大家都听过吧,很多人往往也下意识地从传统习俗角度去解释,对吧?
但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欧美那叫孩子和母亲姓吗?
欧美那个是女性结婚后,自己也得跟着改姓。
所以欧美当然不存在冠姓权问题,什么希拉里孩子跟她姓,大哥你在逗我吗?希拉里和她孩子,不都叫克林顿吗?
这就是议题设置,她告诉你中国女性存在世界独有的冠姓权问题,但不说背后的前因后果完整事实。
如果你问她们如何看待欧美女方也跟男方姓呢?——以我之名,冠你之姓,双方一起经营姓氏,欧美传统太浪漫了。
什么叫意识形态输出巅峰?这就叫巅峰。
第一次看见这个案例的时候,我大脑都宕机了。一般人是五十步笑一百步,他居然做到了一百步指责五十步,什么叫定义学,什么叫新闻学,这个案例是最有代表性的。
而和这些议题配套的,又是新一代的传播形式——脱口秀。
当年苏联笑话靠着短平快击败了传统媒体的长篇大论,现在占据这个生态位的是脱口秀。
不需要辩论,不需要真伪,以最短最快的形式抛出各种问题,占据舆论空间。
上来就是我有一个朋友,她被家暴了,所以大家必须关注家暴问题。
如果正规媒体事后查证这并不存在呢?那就是创作自由。
不查证的时候,字字血泪,一查证,那就是脱口秀要允许艺术加工。
传统新闻从选题到采访再到查证是很慢的,哪怕是专业机构也需要几天时间。苏联笑话想讲出戏剧效果也需要精心打磨找到笑点。脱口秀统统不用,直接上场抛出家暴问题就可以开始念经。
你还不能说不好,因为人家说了,脱口秀就是冒犯的艺术。
你敢说不好那就是你破防了。
甚至,靠着短平快不用脑的特点,脱口秀可以实现同一个问题的正反双吃。
星期一,一个脱口秀演员大谈空姐校服物化女性的问题。
空姐不许穿裙子,校服也不许出裙装,坚决抵制物化女性行为。
星期二,同一群人大肆转发,欧美日韩校服精致漂亮,中国校服土气压抑。别问,问就是东亚保守,问就是我的青春没有颜色。
总之,你支持裙子是压迫,不支持裙子也是压迫,无论如何你就是有罪。
你以为她们只是在讨论服装问题,哎呀不就一条裙子吗,听她们意见改成裤子就行了。
不,改成裤子后,会有裤子的问题在等着你。
重点从来不是穿裙子还是穿裤子,重点是通过发声控诉这个过程,证明你是有罪的,顺带演练部队,以及,让这些无效议题占据舆论场,压制真正问题的讨论。
穿裙子我能挑刺,穿裤子我也能挑刺,正反我都有挑刺理由,这就是非常典型的无效议题。这样的议题占住舆论场,就能让你没有精力去关注真正的问题。
你以为自己每次都解决了问题,对方说裙子我就改裙子,说裤子我就改裤子,应对得非常好。
不,某种意义上你大输特输,因为对方掏出一堆无效问题,就是消磨你人力精力的。你要做题,那就会有无数的题等着你。
理解这个,你也就理解了欧美堕胎问题为何如此泾渭分明。因为这类议题大家已经非常有经验,你一提对方就知道你要干嘛,都懒得辩经,跳过流程直接开打。而我们这边,很多时候大家还下意识地跟着讨论,等于是被牵着鼻子走。
所以事实就是,颜色革命魔法攻击是一套非常精密,且极具传播学技巧的战术。
他并不是直愣愣地念经,而是通过一些非常有技巧性的议题去牵动你的精力,让你疲于奔命。很多议题甚至压根没指望有结果,就是消耗你精力的白噪弹。
中国大众对于物理上的对抗有丰富的经验,但对于这些意识形态方面的魔法攻击,显然还没有多少准备。
要论接下来该做什么,我认为无疑是加强这一块的警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诗翰,作者:卢诗翰的赞赏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