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的根脉,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人民战争的伟力,来源于人民的伟大力量。202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部队”。回顾历史,一段抗日战争雄壮史诗,深刻揭示军队与人民的关系。
回首那段至暗屈辱的历史,日本之所以敢以不到一亿之众,远犯四万万五千万之泱泱中华,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的,“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旧中国政治腐朽、民心不聚、一盘散沙,给了日本军国主义可乘之机。面对深重民族危难,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没有退缩,没有消沉,而是把驱逐日寇的根深扎进辽阔中国大地,向一切有志报国救国的人民群众汲取无尽伟力。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
在我们党“全军全民起来奋斗”的号召下,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数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军民携手创造出地道战、地雷战、挑帘战等极具智慧的游击战法,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谱写了“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抗战交响曲。当时延安《花鼓词》中唱的“军队是扛枪的老百姓,老百姓是不穿军装的八路军;军为利箭民做盾,为保江山团结紧”,生动描绘了军民“打成一片”的感人图景。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都团结起来,海外华侨华人也纷纷通过回国参军杀敌、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捐款捐物等各种形式支援抗战。正是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经此一战,我们不仅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党和人民军队也得以发展壮大。抗日战争中,我军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赢得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军事领域的生动实践,成为“人民军队的根脉,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科学论断的有力证明。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游击队为主的抗日军民,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图为1937年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反复要求,我军要牢记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神圣职责,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高度出发,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新征程上,深入推进政治建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坚持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保持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关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以实际行动为人民造福兴利,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和血肉联系。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狠抓战斗力建设治虚打假,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坚决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和生活,永远做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人民信赖的子弟兵。坚持军民一体、平战一体,加强各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加快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创新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在新型举国体制下推动地方支前工作现代化转型,把人民群众的非凡创造力转化为现代战争的重要制胜力。
更多内容,详见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文章《镜鉴抗战历史 推进政治建军》
(策划:周昭成 许文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