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下午1点30分到都江堰正门前,刷身份证入内游览。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1130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
秦昭王后期(约公元前276年至251年),蜀郡守李冰组织民力,修建都江堰。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为国家五A旅游景区。
进入景区主干道,展示有李冰治水三宝的复制品:一是卧铁:这是李冰建堰时埋下的治水工具,即埋在内江河床下的铁柱,作为每年淘滩挖河深度的一个标准,以确保内江的水量适中。我们在离堆公园看到的是卧铁的复制品。二是竹笼装石:用来修筑堤堰的一种方法。竹笼是用竹条编织成的大笼子,里面装满石块,沉入水底用以筑堤截流。三是杩槎(或三角杩槎):这是古代的一种截流工具,形状像三角架。把多根杩槎的下端削尖,并排地钉入河床,然后在迎水面上堆上土石,形成一道临时的围堰,用以截断水流,方便施工。
堰功道两侧,竖有历代管治都江堰、维护修缮过程过的官员塑像。
道旁有张松银杏,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以古人名字叫响的古银杏。据说这株古树为三国时刘璋部下张松所植。其先后三次被“挪”,且越发长势蓬勃。张松银杏是雌雄同株,阴阳合一,极为罕见。银杏是雌性开花,雄性结果,因此张松银杏每一年都会开花结果。这成都市十大古树之一。
堰功道顶端是伏龙观,导游领我们从左边绕行而过,并未入内参观。至于穿越伏龙观而过,前往观宝瓶口,登观澜亭揽宝瓶口与鱼嘴坝的胜景,自然无缘了。
路过青城山都江堰自然与文体陈列馆。
沿浦阳河边西行,走过河上的索桥,到了观光车站。
我们乘景区观光车到飞沙堰。
这儿是观光宝瓶口的最佳位置,导游引我们在圈起来的最佳拍照点留影,每人拍两张照片,如果要的话,每张20元。我们自己也在此留影,总算来过都江堰了。
都江堰工程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主体,巧妙地实现了自动分流(鱼嘴处是四六分水)、排沙(二八分沙)以及控流(宝瓶口调节),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困扰无数年的岷江水患。
鱼嘴的左边水面开阔,水势平缓。右则河面狭窄,水游湍急,朝着宝瓶口奔泻而去。
我们在鱼嘴这儿留影。
离开鱼嘴,我们走过安澜桥。安澜索桥又名“评事桥”“珠浦桥”“夫妻桥”“何公何母桥”,跨越岷江,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被茅以升誉为中国五大名桥。安澜索桥在唐代已然屹立;最早的历史可考于宋淳化元年(990年)大里评事知永康军梁楚建桥;明朝末年索桥被战火烧毁;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塾师何光德夫妇相继修桥 ;并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建;于1974年确定现址;于1982年作为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澜索桥东起分江亭,西至堰功亭;全长286.5米,其中外江段索桥长142.5米,同时可容纳300-400人通行。
过了安澜桥,导游直接带我们出了景区北门,乘景区车走龙池旅游路回到停车场。下午3点钟结束了都江堰的游程。这里,景区导游又给我们挖了个坑。旅游途中,导游问我们,是在走山道还是平地。游客们大多回答走平地。于是位于山坡上的主要景点拜谒李冰父子二王庙舍弃了。我问导游,怎么二王庙不游?导游回答说,你们说要走平地的呀。诺大个都江堰景区只游览了90分钟,留下了遗憾。
(2025年9月14日陈贤铀于星云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