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 (ID:nbdnews),编辑:程鹏文多杜波,作者:每经记者
9月17日,在“2025世界储能大会”上,宁德时代(SZ300750)董事长曾毓群发表了演讲。
曾毓群表示,在“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中国出台了大量储能相关政策,从前瞻性布局引导,到分阶段精准施策、央地协同推进,这些政策推动了中国储能产业从小范围的科研示范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据悉,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2024年中国新增的新型储能装机突破了1亿千瓦时。
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要达到1.8亿千瓦以上。曾毓群谈道:“在这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对产业形势也要有客观认识,既要充分肯定我们取得的成就,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面临的一些挑战,才能推动产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现场,曾毓群详细梳理了目前储能行业面临的挑战:
一是安全隐患。随着储能系统的调用频率提高,储能电站的安全面临更大的考验。比如很多独立储能电站在重要储能节点是不能休息的,处于一直工作状态。
二是价格竞争异常激烈。3年间,储能系统价格下降了约80%。今年,价格战已经蔓延到了海外,这不仅让储能企业的毛利率急速缩水,而且这一做法也不可持续。
三是产品的参数虚标,虚假宣传。有的企业不在研发上发力,只在产品参数上做文章,在质保、寿命上却“拍脑袋”。从运行效果来看,部分项目的实际运行寿命远低于这些企业的承诺,甚至不到承诺时间的25%。
第四是技术同质化问题显现。在资本的推动下,不少企业选择走捷径,倾向于抄袭,而非自主创新、自主研发。
第五是无序扩张,一哄而上。目前注册的储能企业已经超过30万家,而全面市场化将加速行业洗牌,大批企业将被淘汰,导致“孤儿电站”出现——即企业已经关闭了,电站没人维护。
曾毓群认为,这些问题反映出储能产业生态仍需完善,要实现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创新型的产业生态。为此,他提出了四项建议:
第一,要坚守储能安全底线。安全是储能发展的基石,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冲击整个行业的投资逻辑和社会信任。必须将安全置于一切决策的首位。
第二,构建实证可信的市场环境。真实是储能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市场参与的基本要求。
第三,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没有创新,储能行业就没有未来,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第四,储能的创新发展要面向零碳未来,零碳电力系统与千行百业的脱碳过程正在催生更多元的储能要求,也对储能创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记者|黄鑫磊
编辑|程鹏文多杜波
校对|段炼
|每日经济新闻nbdnews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推荐阅读↓
金价,爆了!中国资产大涨,油价飙升
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卧底”当外卖骑手送了200多单,“真切体会到了在算法与时间的夹缝中求生存的滋味”
中美就妥善解决TikTok问题达成基本框架共识;罗永浩:决定放弃进一步追究西贝;“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鉴定为真丨每经早参
北京: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
上一篇:脱口秀的争议,不止因为性别与抄袭
下一篇:华与华咋就被顶上了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