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国集结65万大军,预备解放台湾,统一似乎指日可待,可最终却功亏一篑。为何这场收复台湾的行动,戛然而止呢?
因为,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看似是朝鲜半岛内部的冲突,实则背后有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博弈。
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一直渴望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他认为北朝鲜军队有能力战胜南朝鲜。
在多次与斯大林和毛主席沟通后,斯大林起初因忌惮美国势力没有松口,但美国长期的沉默以及宣称不将台湾和南朝鲜划进自己的保护范围,让斯大林和金日成放松了警惕,认为美国不会插手朝鲜内战。
于是,斯大林同意金日成出兵。
毛主席此前虽支持金日成出兵,但建议等中国解放台湾后再行动,那时中国能有更充足兵力协助朝鲜统一,金日成怕毛主席反对,所以并未告知毛主席此事。
朝鲜战争的爆发,给了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1950年6月27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公然进入台湾海峡,宣称要阻止中国大陆进攻台湾,也不允许台湾反攻大陆,还提出台湾问题应由联合国商讨决定,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美国这一行为,彻底打乱了中国解放台湾的计划。
当时,中国的海空军力量刚刚起步,手里的轰炸机、强击机和歼击机少得可怜,数十万部队登岛作战途中只有二三十架战机护航,在拥有航母的美军面前,毫无优势可言。
登岛装备也严重不足,1100多艘小渔船,排水量小,不仅运输几十万大军困难,更无法装载坦克、重炮等大型火力装备。
在这种情况下,若贸然进攻台湾,不仅会损失惨重,还可能进一步激化国际局势。
面对美国的干涉和朝鲜战争的局势,中国不得不重新审视战略重心。
朝鲜是中国的邻国,与中国东北接壤,一旦朝鲜半岛完全落入美国控制,美国在朝鲜半岛建立军事基地,将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东北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也将暴露在美国的军事威胁之下,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国防安全将受到严重影响 。
经过18天的深思熟虑,毛主席从维护国家长远利益出发,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艰难决定。
为了支援朝鲜战场,中国将大量兵力、物力投入到抗美援朝战争中。
原本准备解放台湾的部队,如参加长津湖战役的第9兵团,本来是攻台的第一梯队,也被调入朝鲜战场。
这一决定虽然是出于战略上的必要,但也使得解放台湾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
朝鲜战争的爆发是一个意外的催化剂,让统一的道路变得更加坎坷。
但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军事实力日益强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台湾必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参考资料:
李琦《解决台湾问题战略决策演变的几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