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央电视台名家栏目组:孙凤章
九月的巴马,山色渐染,湖面如镜。当第一缕秋风吹过长寿之乡的褶皱,湖光秋月酒店便成了天地间最温柔的驿站。这里不是简单的栖居之所,而是一场与自然、与时光的私密对话。
湖光为幕,四季皆画
酒店依湖而建,推窗便是巴马水晶般的湖水。秋日里,水面倒映着层林尽染的山峦,晨雾未散时,常有渔舟划过,搅碎一池鎏金。设计师以“留白”为理念,将客房隐于坡地,木质露台延伸至水畔,让住客独享“静观云卷舒”的禅意。最妙的是夜半时分,月光倾泻湖面,整座酒店仿佛浮在银色的光晕中,枕浪而眠,连梦境都带着水波的韵律。
秋月入馔,舌尖风物
巴马的长寿密码,藏在四季的食材里。秋分前后,厨师以山野馈赠入馔:油茶蒸湖鱼鲜嫩不腥,火麻仁炖鸡汤温润滋补,更有现摘的板栗与桂花酿成甜羹,佐一壶本地红茶,舌尖便尝到了秋的丰饶。若逢满月,酒店会在湖畔设“月光宴”,竹影摇曳间,长桌摆满瑶族风味,远处传来芦笙声,恍若误入古老的节庆。
人文温度,在地之魂
这里的服务者多是本地瑶族阿妹,她们用绣着蝴蝶纹的围裙端来早餐,也会带客人徒步寻找野草食系。“我们不是酒店,是巴马的一个窗口。”经理韦丽虹总这样说。的确,从手工扎染的窗帘到客房里的《巴马民谣》手抄本,每一处细节都在讲述土地的故事。
品鉴湖光秋月之约
那是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我与韦丽红、廖世达的友谊始于品鉴湖光秋月酒店开业的初次相遇。一年前,在他们酒店开业的当天认识了,在烟雨朦胧中泛舟谈诗,从此开启了真挚交往。
相识的契机
2024年秋,我作为一名记者,入住湖光秋月酒店时偶遇韦丽红(时任湖光秋月总经理)和廖世达(副经理)。三人因共同参与当地文旅采访而结识,访谈结束后,韦丽红提议乘船游览赐福湖,廖世达则备好了热茶和点心。
初识的细节
细雨中的赐福湖宛如水墨画,我们的小船穿行在粼粼波光间。韦丽红谈起唐朝-刘禹锡的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廖世达则分享了对赐福湖生态保护的见解。我至今记得韦丽红用方言朗诵刘禹锡写的一首诗,以及廖世达递来热茶时温暖的笑容。
远山如黛:水墨长卷中的诗意栖居
晨光未透时,巴马湖光秋月酒店的后山已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远山如黛,层峦叠嶂,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仿佛被谁用淡墨轻轻晕染过。山脊的轮廓柔和而绵长,与近处苍翠的松林形成深浅不一的绿,倒映在酒店前的湖面上,虚实相生,竟分不清哪边是山影,哪边是真山。
若逢雨后初晴,山色更显清透。云雾缭绕于山腰,如一条素白的绸带缠绕其间,而山顶却已透出黛青,仿佛被天空蘸了墨,一笔笔勾勒出峻峭的线条。偶有飞鸟掠过,翅膀划破晨雾,山便活了——那瞬间的动静,让整幅画面有了呼吸。
湖光秋月酒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323路国道旁的那汝屯对面。
晌午时分,正阳高照为远山镀上一层金边。黛色渐深,与天边的光影交融,像打翻的调色盘,却和谐得令人屏息。酒店露台上的客人,常在此刻驻足观赏,任山风拂面,看光影如何将远山染成紫灰,又如何在暮色中渐渐隐去轮廓。
这里的山不语,却以千变万化的姿态诉说着岁月。巴马湖光秋月酒店因这远山如黛的景致,成了人与自然对话的桥梁——无需言语,只需静观,便读懂了大地的诗意。
餐饮服务持续提供
湖光秋月酒店核心业务之
一,其餐饮服务在中午时段保持运营,可接待住店客人及外部用餐者。提供包括商务套餐、婚宴定席等多样化餐饮选择。
住宿服务全天候开放
酒店注册经营范围内包含住宿服务,中午时段可办理入住或续住手续。客房设施完善,配备高级床品、新鲜水果及饼干等,确保全天接待服务周到如温馨家的港湾。
萤火与月光共舞的湖畔梦境
夜色如纱,轻轻覆在湖面上。月光是位不倦的诗人,将银色的诗行写进每一道波纹里。而萤火虫,则是夜的信使,提着微小的灯笼,在芦苇与水草间穿梭,为这场梦境缀上流动的光点。
起初,萤火只是零星的几点,像被谁失手打翻的星屑,落在幽暗的草丛中。它们的光微弱却执着,时而明,时而暗,仿佛在呼吸,又像在与月光对话。渐渐地,萤火多了起来,它们聚散无常,有的低飞掠过水面,将倒影映成金色的涟漪;有的停驻在苇尖,与月光交织成细碎的光网,仿佛整片湖都被撒上了会发光的尘埃。
站在湖畔的酒店,看萤火与月光共舞。水波轻漾,将倒映的月光揉碎,又由萤火的光点重新拼凑,宛如一场光的魔术。偶尔,一只萤火误入我的掌心,那微凉的触感与转瞬即逝的光亮,让我想起童年时追逐流萤的夏夜——那小时候的天真与此刻的静谧,竟在此刻重叠。
夜渐渐的更深了,萤火渐渐隐入黑暗,月光却愈发清朗。湖面重归平静,唯有几处光点仍在水草间闪烁,像未写完的诗句,等待下一个夜晚的续写。而萤火与月光交织的梦境,早已悄然潜入心底,成为记忆里最温柔的星火。
垂钓者的月光湖境
秋色如水时,湖面便成了月光的画布。湖畔的渔乐公社,垂钓者无畏无惧,一竿垂落,钓线划破寂静,惊起几圈细碎的银纹。风景是慷慨的馈赠,将整片湖镀成流动的汞银,而浮标便是这银色海洋里唯一的锚点,随波轻晃,仿佛在丈量梦境与现实的界限。
湖面如镜,倒映着天光云影与疏朗的风景。微风起时,霞光便被揉碎成无数光斑,随涟漪荡漾开来,像撒了一把碎钻,又似有透明的鱼群衔着光穿梭。浮标在波光中沉浮,时而隐没,时而浮现,宛如一场无声的博弈——渔乐公社垂钓者,还是被这稍纵即逝的月光变成了奏曲。
湖畔的响竹沙沙低语
偶尔有鹭鸶掠过水面,翅膀划破月光的倒影,搅起一片混沌的光影。垂钓者静坐如石,浮标在光与影的交界处摇摆,仿佛时间的流速在此刻变得粘稠。远处传来几声蛙鸣,近处的水草随波摇曳,将月光剪成细碎的银丝,缠绕在钓线上,宛如自然的馈赠。更深露重时,湖面渐渐归于平静,月光却愈发皎洁。浮标终于颤动——是鱼咬钩,还是月光垂钓了我?提竿的瞬间,银色的水珠簌簌落下,在月光中划出短暂而璀璨的弧线。我望着空空的钩,忽然笑了:或许真正的收获,早已是这满湖浮动的月光与梦境。
夜将尽时,垂钓者收起钓竿,留下几圈涟漪。月光依旧铺满湖面,仿佛一切从未被惊扰。唯有那枚浮标,静静躺在掌心,残留着夜的温度,像一枚小小的、银色的句点。
湖心一叶舟
晨雾未散时,那叶小舟已泊在湖心,像一枚被秋风随意搁置的银杏叶。巴马湖光秋月酒店的湖面尚在沉睡,唯有舟橹轻触水面的声响,划破一片琉璃般的寂静。
阳光渐浓,湖水便活了过来。小舟的倒影在粼粼波光中微微颤动,仿佛随时会从水面游走。渔人立在船头,长篙一点,舟便如离弦的箭,穿过一片碎金似的光斑。偶有白鹭掠过,翅尖掠过水面,惊起一圈涟漪,将舟与山的倒影揉皱,又缓缓抚平。
湖光秋月酒店成了湖面的剪影
它静静地倒影在这里等你,像一句未完的诗,等待风来续写。酒店的木栈道上,游人驻足凝望,看那孤舟与云影共徘徊,仿佛时间在此刻滞留。光与影的传说中,酒店被染成剪影。渔火初上,湖面浮起一层幽蓝的雾,晃影渐隐,如入梦境。唯有湖畔的灯火一盏盏,敲碎了满湖星光。湖光秋月酒店,是湖光的注脚,是秋月的旅伴。它载着时光,也载着过客的遐想,在巴马的水墨长卷里,轻轻漂远。
在湖光秋月酒店被倒影,拉长成湖水的波纹。有人为逃离喧嚣而来,却在这里找到了更珍贵的寂静——那是山与水的低语,是月光落在肩头的重量。当秋深露重,推开了酒店的大门,夜风裹着稻香涌来,你会明白:所谓旅居,不过是让灵魂暂时停泊在自然的诗行里。
湖畔蛙鸣的月光奏鸣曲
当最后一缕霞光沉入湖底,月光便接管了这片水域。它像一瓢融化的白银,倾泻在起伏的湖面上,将粼粼波光揉碎成万千跳动的音符。而蛙鸣,是这场月光交响曲中最灵动的乐章。
起初只是零星的几声,从山里深处传来,低沉而短促,像是被月光惊醒的梦呓。渐渐地,蛙鸣多了起来,此起彼伏,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有的清脆如银铃,有的浑厚似鼓点,有的则拖长尾音,仿佛在试探夜风的温度。它们时而齐鸣,如潮水般涌来;时而骤歇,只余月光在湖面上轻轻颤动,仿佛连水波也屏住了呼吸。
我在湖畔吹着萨克斯,边聆听蛙鸣与月光共舞。水中的倒影被蛙声震得微微摇晃,影子便在这些摇晃中碎成流动的银河。偶尔,一只青蛙跃入水中,溅起的水珠带着月光飞散,又迅速沉入水里,仿佛从未存在过。远处,渔夫撑着渔船在草丛间游走,与蛙鸣的节奏遥相呼应,黄昏沉沉,增添了几分灵动的韵律。
夕阳余晖中,蛙鸣渐渐稀疏,明月却愈发皎洁。湖面重归平静,唯有几处水草间还传来零星的鸣叫,像未写完的诗句,等待下一个夜晚的续写。而蛙鸣与月光交织的梦境,早已悄然潜入心底,成为记忆里最温柔的夜曲。
结语·回到湖光秋月酒店
推开湖光秋月酒店,耳畔的风铃轻响,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未完的故事。夕阳的余晖透过落地窗,将大堂的地毯染成暖金色,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檀香与咖啡的醇厚。这里,是旅途的终点,亦是心灵的归处。
初抵时,我曾被它的静谧所震撼。湖水如镜,倒映着苍穹的云卷云舒;庭院里的枫叶悄然泛红,在秋风中沙沙低语。而如今,当脚步再次踏入这片土地,那些熟悉的画面——晨雾中若隐若现的亭台、午后长廊上斑驳的光影、夜晚露台上仰望的星河——如潮水般涌来。原来,最美的风景,早已在时光的沉淀中刻进记忆的褶皱。
服务生依旧微笑着递来一杯热茶,杯底沉着几粒茉莉,与三年前别无二致。或许,真正的“归来”并非空间的位移,而是重逢那份被岁月温柔包裹的初心。站在窗前远眺,湖面泛起细碎的涟漪,像无数个未说完的告别与欢迎。
离开时,不必回头。因为湖光秋月早已不是一间酒店,而是一枚书签,夹在人生这本大书的某一页。每当秋风起时,它便会轻轻颤动,提醒我们: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作家简介
孙凤章,网名: 冷娃,上海市人,现为:亿央网,世纪大采风组委会会员 ,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艺术名家》栏目组特聘《艺术导师》职务。《中外诗人》编委,长江分社社长。《中国诗报》副总编。
2023年7月,在全国第六届《新绪杯》文学艺术大赛中荣获金奖,被评为新时代杰出艺术家。《江南文学》《新绪文学》《中国民俗文苑》特约作家,签约诗人。《南湖——庆祝建党百年诗选》编委。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琴棋书画,创想艺术的追梦者,被网友称之为:“多栖艺人,旅游达人”。践行世界采风之路,已畅游了18国。
作品略见《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百度APP》《搜狐新闻》《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多种媒体,曾在官方平台,荣获诗歌大赛一等奖、首席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新时代最具有影响力艺术家等称号。书画作品曾被国内外人士收藏。在《中外诗人》多次发表了个人作品专辑。同题诗歌作品《南湖》已被编入贺敬之顾问题字的《南湖—庆祝建党百年诗选》全球出版发行并获得”优秀奖“,同时获得”建党百年优秀诗人“荣誉称号。
【2022虎啸龙腾诗词春晚】13节目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