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电影《731》,老编我心里不是滋味。严肃内容、厚重历史,有关泯灭人性的“731”,断然不能像电影《731》这样拍摄才是。痛定思痛,编剧导演赵林山是应该带头反思一下的,《731》这部片子的症结问题到底在哪里。我感觉,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思考一下影片的问题之所在。
第一个方向,有没有必要在沉重与厚重的历史内容当中,插入闹剧叙事。
这里,我们注意区分一点,喜剧和闹剧,是不同的。举个例子。在《一九四二》当中,地主家的闺女被卖到那啥里边去了,来消费的男人进来,这闺女因为吃得太饱了,而蹲不下。这场戏,是喜剧的方式。但是,这是用喜剧的方式处理悲剧啊。影迷们看完了这场戏,会哭,而不是会笑。
我们再来看看《731》这部戏。日本鬼子设计了一个净水器,让姜武角色给偷来了。男主开始向人兜售这个净水器厉害,继而,他往里边撒尿,净化出来的水,他直接饮用了。这个开局桥段,不少影迷都捧腹大笑了。然而,笑完了之后,多少影迷会觉得自己不道德啊!我这是来看中国人民的血泪史来了啊,我怎么还可耻地笑了呢。
再比如说,姜武角色给日寇731部队服务,分发饭菜,继而,被大家认定为汉奸,因此,有一场日本鬼子组织受难者们看电影的戏,有人坐在姜武角色身边,悄悄殴打姜武角色。姜武角色满脸血,问对方,为什么打自己。这场戏,被赵林山导演拍摄得很是滑稽。
姑且不论在肃杀的环境当中,受难者们是否敢对日寇的走狗进行殴打,只讲这种闹剧化的处理方式,想要呈现什么呢?呈现731如此肃杀境地之下,受难者们依旧可以获得殴打走狗的自由吗?当不自我诘问的影迷果真在影院,于这一处哈哈大笑的时候,真正汗颜的,难道不是赵林山导演吗?
第二个方向,如此厚重的历史,我们就用这么一个套路化的壳子来搞故事吗?
电影《731》的主线故事,是姜武饰演的男主角“利用职务之便”,试图越狱的故事。这类越狱故事,在大量的影视剧作品当中出现过。此刻,当我们用电影的方式讲述我们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的时候,我们用一个套路化的模板讲故事,是否合理呢?电影作品本身的严肃性,不仅仅来自于具体的桥段内容本身,更来自于主线故事的讲述方式,是否具备原创价值。
如果一个越狱的套路化模板可以讲这么沉重与悲惨的历史内容,那套路化的公路片叙事,能不能讲731的内容呢?这是非常值得电影创作者们一起反思的事情。比如说,一个受难者真的逃离出来了,日本鬼子开始追击,一个公路片的套路出现了,受难者和日本鬼子一面对抗,一面回忆731里边惨绝人寰的内容,这个故事,是否成立呢?
甚至于,用穿越的方式讲这个内容,用“重生之如何如何”的方式讲呢?过分套路化的模板叙事,就让故事本身面对着非严肃性的问题。对于严肃历史,我们最应该遵循的叙事便是,扔掉那些套路化的叙事,而是以历史之原貌进行讲述,尽量不用叙事技巧,才能实现内容本身最大的真诚。
第三个方向,是否应该坚持在历史真实的原则当中进行严肃历史题材的叙事呢?
严肃而沉重的历史内容,进行电影叙事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把真实、有历史原型、有历史依据支持,当作叙事的最大前提条件呢。具体到《731》这部电影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值得商榷的内容。
比如说,受难者们可以吃饺子,还不少。赵林山导演不仅应该向影迷们解释一下,这场戏的由来,是否有历史依据,同时,也似乎应该参加一下普通劳动者的工作,去亲自包一包饺子,看看为几百人提供饺子,需要多少人力成本。继而,我们通过这个人力成本,去推算日本鬼子的731人间炼狱当中,是否会提供饺子。
比如说,受难者的大坑,需要几百人叠罗汉,才能让小孩子爬上来。《731》影片当中,几百受难者一起叠罗汉,让小孩子从坑里边往上边爬,这场戏,我看不出感动,只看出了套路。首先,赵林山导演真的应该去工地儿看看,挖那么巨大的一个坑,需要多少现代机械作业才能完成。其次,日本鬼子就在坑边上屠戮,坑里边还能组织叠罗汉,这是严肃历史叙事吗?
赵林山编剧并且执导的电影《731》问题还有很多,这种质量的作品,不宜吹嘘成为佳作。相反,我们影视从业者应该努力反思,面对严肃历史题材的时候,我们如何才能讲好民族受难的故事,如何才能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影迷!(文/马庆云)